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小麦品种的Rht1、Rht2矮秆基因鉴定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赤霉酸不敏感性作为矮秆基因的遗传标记,通过系谱分析和基因等位性测验,认定了我国76个优良矮秆小麦品种或材料的赤霉酸不敏感矮秆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在所认定的76个品种中,Rht1基因型的16个,占21%;Rht2基因型的55个,占72%;Rht1+Rht2基因型的5个,占7%。表明我国优良矮秆小麦遗传资源中,Rht2基因型占绝对优势,Rht1基因型次之,Rht1+Rht2基因型较少。(2)Rht1基因型遗传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和河北等省;Rht2基因型遗传资源以山东最多,河北、河南和北京次之,其它省较少。(3)Rht2基因在生产上的累计推广面积为Rht1的2倍;Rht1基因在生产上的累计推广面积以河南最多,安徽、江苏和陕西次之,其它省较少;Rht2基因以山东累计推广面积最大,河南次之,江苏也有较大面积,其它省较少。但它们的利用与育种密切相关。因此,Rht1和Rht2在我国的利用可能没有特殊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2.
XN000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0004  相似文献   

3.
4.
5.
作者对历史上主要的小麦矮秆品种的育成经过和系谱进行了研究,认为:日本的小麦品种赤小麦(Akagomughi)和达玛(Daruma)为矮秆品种的主要矮源,其所衍生的矮秆品种遍及世界各地,为世界小麦单产的普遍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其在历史上的衍生品种中有两个品种(Chenab和Olesen Dwarf)综合了它们的矮秆基因,为极其重要的矮秆资源。我国大多数矮秆品种和矮源都含有它们的血缘。  相似文献   

6.
小麦Rht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利用RFLP、SSR、STS、RAPD等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矮秆基因进行标记和定位的结果。在小麦矮秆基因标记中,RFLP标记应用得最多,其次是SSR标记和STS标记,RAPD标记应用得较少。  相似文献   

7.
8.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相似文献   

9.
已知含抗白粉病基因小麦品种的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矮秆小麦材料杂种后代遗传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双亲株高平均值与F_1、F_2株高的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F_2与F_3株高也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双亲株高平均值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株高表现。(2).通过对杂种后代株高的分析,以矮×中或矮×中高的组合组配方式较为适宜。(3).株高的遗传力值较高,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在F_2的分离现象可以分为二种六个类型。(4).F_2应适当地加大群体,以增加分离优良单株的机率。(5).选择矮秆材料的同时,应注意对产量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1504-1作母本与小麦高秆品种杂交,获得F1杂种和F2分离群体。初步遗传分析表明,山农31504-1的矮秆性状由部分显性单基因控制;苗期外施赤霉酸表明,山农31504-1对赤霉酸不敏感。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中国春端体系对山农31504-1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证明矮秆基因位于山农31504-1的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赤霉酸处理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赤霉酸对主茎和分蘖的作用是相同的。拔节期赤霉酸处理促进第1至第4节间伸长,第5节间缩短,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穗粒重增加,熟相改善,处理浓度越高,与对照的差异越大。开花期赤霉酸处理对穗粒数和后期熟相没有作用,使千粒重略减。拔节期高浓度的赤霉酸处理对千粒重和熟相的改善作用为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1985~1986年用6个株高不同的中国品种(系)与3个含Rht1、Rht2基因的美国矮源杂交,连同亲本(P1、P2)和F1共26个基因型,种植在美国爱达荷大学温室.每基因型5盆10株,测定了节间长、茎长、穗长、株高、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记载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结果表明,9个品种在研究的全部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杂种F1的茎长、株高、多数节间表现显性或超显性;第5节间(穗下节间)长与茎长、株高间、茎长与株高间、穗长与穗粒数间、抽穗期与开花期间,均呈高度正相关;但第5节间长与抽穗、开花期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257份小麦品种资源中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等的广泛利用,不仅增强了小麦的抗倒性,而且提高了产量。明确矮秆基因的分布,可以为小麦矮化育种提供分子信息。采用STS和SSR标记检测257份小麦品种资源中Rht-B1bRht-D1bRht8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57份材料中, Rht8基因分布频率最高(106个品种,41.2%),Rht-D1b次之(88个品种,34.2%),Rht-B1b最低(70个品种,27.2%)。此外,部分材料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矮秆基因组合,且分布频率不同,其中Rht-D1b+Rht8(25个品种,9.7%)>Rht-B1b+Rht8(24个品种,9.3%)>Rht-B1b+Rht-D1b(9个品种,3.5%)>Rht-B1b+Rht-D1b+Rht8(5个品种,1.9%)。上述结果为小麦抗倒伏育种以及矮化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小麦Rht3基因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利用2套近等基因系,在人工模拟气候室,研究了不同Rht近等基因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证明: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系不但具有很好的降秆作用,而且可以在生长前期形成较多的干物质和较坚硬的秆子,为后期籽粒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Rht-D1b半矮秆基因根系长度明显长于其它基因系,可能较其它基因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Rht-B1c基因系的分蘖数量及次生根或总根发生量多于其它基因系,无论苗高或株高均显著低于其它基因系,可在单纯的提高单株分蘖或次生根生长量及降秆为目的的育种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中矮秆基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54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利用BFMR1,DFMR2和微卫星xgwm261标记检测了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结果表明,在254份材料中,含有Rht-B1b,Rht-D1b和Rht8基因的材料分别有84,171和178份,平均株高分别为80.7,78.5和80.7 cm.只含有Rht-B1b,Rht-D1b和Rht8基因的材料分别有15,36和31份,平均株高分别为83.8,80.1和86.2 cm.只含Rht-B1b和Rht-D1b基因有16份,平均株高为73.7cm,Rht-B1b和Rht-D1b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两个基因同时存在时株高降低幅度会更大.只含Rht-B1b和Rht8基因的有94份,只含Rht-D1b和Rht8基因的有28份,同时含有Rht-B1b,Rht-D1b和Rht8基因的有25份,同时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有9份,说明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绝大部分品种均含有不同种类的矮秆基因.微卫星WMS 261及基于PCR的2个STS标记可以分别用于对品种(系)中Rht8,Rht-B1b和Rht-D1b基因型的鉴定以及育种世代该基因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