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鲤鱼爱德华氏菌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方法1.1材料来源从东樟乡渔场,取病鲤鱼8尾,均重550克,在水温27±1℃水族箱中暂养8小时备用。1.2病原鉴定取鲤鱼腹水,肝组织直接划线接种营养琼脂平板DHL。琼脂平板经30℃、24小时培养,各长出形态一致的菌落,经生化鉴定为缓慢爱德华氏菌(野生型),该菌在营养琼脂上的菌落为半透明、灰白色、圆整湿润,直径1~1.5毫米。在DHL琼脂上的菌落为透明,中央有黑心,直径0.5~1毫米,生化特征: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赖氨酸等MRH—S均阳性。动力试验:乳糖、蔗糖、西蒙氏枸缘酸、醋盐酸、甘露醇、… 相似文献
2.
幼鳖小肠结肠炎耶尔新氏菌病诊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鳖小肠结肠炎耶尔新氏菌病诊治报告陈信忠,黄印尧,林炳玲(厦门动植物检疫局厦门361012)小肠结肠炎耶尔新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是引发腹泻的主要病菌之一,还可引发多种动物局部或全身疾...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水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鳗鱼及其制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尤受关注,特别是自2006年5月日本实施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肯定列表》制度以来,实行更严厉的药物残留检验制度,进 相似文献
5.
幼鳖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出血性败血症幼鳖内脏分离出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根据药物敏感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采用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中华鳖病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7.
8.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白底板症和肝肿大的病鳖腹水、肝和肠道分离到5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3株为致病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等药物高度敏感;中草药和开发的新药“菌毒宁”能较好地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鳗鱼爱德华氏赤鳍病的防治鳗鱼爱德华氏赤鳍病,又称肝肾病、溃疡病或臌胀病,是危害较大的常见细菌性鳗病。尤其在温室里培育鳗苗时,因绝大部分养鳗场以丝蚯蚓为开口驯养饵料,发病比较普遍,危害十分严重.鳗鱼养殖的关键在于提高鳗苗培育成活率,即在温室里对爱德华氏... 相似文献
13.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4.
3常见鱼类爱德华氏菌病及症状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统称为鱼类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由Etarda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鲶鱼气肿性腐败病(emphysematous putrefactive disease of catfish,EPDC),又称迟钝爱德华菌病;由E.ictaluri引起的则主要是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ESC)和黄颡鱼红头病 (Red-Head disease of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15.
牙鲆爱德华氏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随着牙鱼平(Paralichthysolivaceus)在我国养殖规模的扩大,牙鱼平疾病的暴发频率及危害性也逐渐增加,其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就是爱德华氏菌病。爱德华氏菌病又称腹水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由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引起。爱德华氏菌病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尤其在七八月份,水温高于20℃时是其发生的高峰期。而且水温越高,发病期越长,危害也越大。此病每日死亡率不高,但长期积累死亡率非常高[1]。并且常与链球菌混合感染。1 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给早期治疗造成了困难。在病情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山东潍坊数十个革胡子鲶养殖池塘发生爆发性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和治疗。1症状发病鲶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表粘液增多,发病初期头部、体侧出现出血点,病情严重者出现出血斑。剖检可见,发病鱼肝脏呈黄白相间的"花斑肝",肾脏呈深浅相间的暗红色,个别鱼有少量腹水,肠道布满出血点,80%的发病鱼肠道一节一节膨胀,内无食物、黏液,充满空气。发病不久即死亡。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病程很短,约2~3天。从出现第1尾死鱼到全池死亡,时间约在14~20天。 相似文献
17.
18.
1白霉病毛霉菌寄生在表皮.早期裙边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四肢和颈、尼等处.形成一块块白斑。寄生处表皮坏死.并逐渐剥离。患病的稚鳖、幼鳖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但体长10厘米以上的盗很少致死。此病常年发生.5月至7月最流行。致病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具有茂盛的浮游植物,尤其是青苔状丝状藻类的饲养水体中发病率很低。其它竞争性细菌的存在可抑制这种霉菌的生长,使用抗菌素类药物反而会促进此病发展,因此切忌使用抗菌素。防治方法:(l)放养前鳖地用生石灰清塘泥毒.放养时小心操作防止鳖体受伤。…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