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镇江河漫滩草地虉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虉草(Phalaris arandinacea)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虉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5月下旬主、次峰均滞后于4月初1 h,净光合速率后期大于前期,导致光合"午休"的原因不同,4月初为气孔限制因素,而5月下旬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不同时期各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不同。虉草净光合速率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4月中下旬最高。虉草的光补偿点为45.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825μmol·m-2·s-1,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47 mol·mol-1,暗呼吸速率为2.1429μmol·m-2·s-1;CO2补偿点为76μmol·mol-1,饱和点为923μmol·mol-1,羧化效率为0.0556。数据显示,虉草是一种高光效C3阳性植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国 《草地学报》2010,18(5):622-628,635
为了确定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以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控制温度和紫外灯UV-B辐射增强方法,测定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和温度变化对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麻花艽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对照下较高,UV-B辐射为20W和40W处理下较低;8月,Pn在25℃下比15℃下显著高;9月,对照处理下Pn在25℃下比15℃下高。同时,E在25℃比15℃下高;Gs、WUE和Ci在25℃下比15℃下低。另外,麻花艽叶片Pn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幅度较大,800~2200μmol·m-2·s-1时增幅较小;Gs和E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加;Ci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800~3000μmol·m-2·s-1变化不大;WUE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0~800μmol·m-2·s-1时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800~3000μmol·m-2·s-1时呈现下降趋势。说明UV-B辐射增强将对高寒草甸植物-麻花艽叶片光合作用及相关参数将产生极大影响,影响与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冷季粤西野生香根草及扁穗牛鞭草对模拟光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和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是广东吴川地区野生香根草群落的建群种和主要伴生种,为从生理生态的角度探讨2种植物的共存及对冷季的适应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仪的人工控制系统,于2004年12月下旬,对群落优势种野生香根草和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植物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在冷季,野生香根草和扁穗牛鞭草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3.37×mol·m-2·s-1和12.77×mol·m-2·s-1,光饱和点为1100×mol·m-2·s-1,均发生光抑制现象,扁穗牛鞭草的光利用能力高于香根草,比香根草耐阴;香根草的气孔调节机制优于扁穗牛鞭草,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分利用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种植物对季节性干旱气候适应对策分别表现为,扁穗牛鞭草以保持较高光合速率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香根草则通过调节气孔来限制水分的无效散失。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Arid3’(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Arid3’)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弱光胁迫,研究喷施外源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对不同光照强度(100,75,50和25 μmol·m-2·s-1)处理下高羊茅形态指标、光合色素、细胞膜透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旨在为耐荫草坪草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高羊茅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都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喷施外源H2S供体能够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P<0.05),且在光照强度为50 μmol·m-2·s-1和75 μmol·m-2·s-1时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喷施外源H2S供体能够促进适度弱光下高羊茅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硫化氢含量的增加(P<0.05)。综上,适度的弱光下,外源H2S通过提高高羊茅内源激素含量,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高羊茅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5.
绒毛胡枝子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彦军  曹致中  李毅 《草地学报》2010,18(2):183-187
于2009年7月以一年生绒毛胡枝子(Lespedeza tomentosa(Thunb.) Sieb. ex Maxim)为试材,利用英国生产的Lcpro+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进行测试,并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绒毛胡枝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6μmol CO2·m-2·s-1。绒毛胡枝子的LCP约为57.61μmol·m-2·s-1,LSP约为1353.39μmol·m-2·s-1,显示出阳生植物特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合在较大范围栽植。绒毛胡枝子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0.534和0.48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叶表面温度、蒸腾速率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104、0.242和0.182,达显著水平(P<0.05);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系数为-0.61,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大气温度未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
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及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LI-8100对河北沽源牧场地区3年生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以及季动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大气辐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苜蓿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各观测日的最小值分别为3.102,2.071,4.655,4.52,3.355μmol·m-2·s-1,出现在每天8:00-9:00和18:00-19:00之间,相对应的最大值分别是4.934,3.034,6.948,5.682,4.823μmol·m-2·s-1,出现在13:00-16:00之间。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与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最大,R2的值为0.2722~0.8214(P<0.05),与10 cm土壤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20 cm土壤温度相关性不大。土壤呼吸季动态呈不规则单峰曲线,最小值是2.48μmol·m-2·s-1,出现在6月26日,最大值是5.79μmol·m-2·s-1,出现在7月24日。土壤呼吸季动态与5,10,2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均无相关性,与5,10,20 cm深度土壤湿度均有极相关关系(P<0.01),与太阳辐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干旱胁迫后燕麦(Avena sativa)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响应变化,本研究选择‘青燕1号’(Avena sativa ‘Qingyan No.1’)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水分亏缺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燕麦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随着胁迫程度和次数增加下降明显;干旱胁迫抑制了根、茎、叶和穗鲜重的增加,各处理以苗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开花-乳熟期持续性中度和重度干旱降幅最大;干旱胁迫后光合性能变化明显,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达4.11~10.35 mmol·m-2·s-1,净光合速率降幅达3.10~16.59 μmol·m-2·s-1,气孔导度降幅达0.03~0.34 mol·m-2·s-1;干旱胁迫后燕麦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以苗期-拔节期、开花-乳熟期轻度干旱处理最高(4.95),各器官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13C)有增有减,其中△13Csp与WUE呈极显著负相关,△13Cle和△13Cst与WUE呈显著负相关。整体水平来看,干旱胁迫程度和次数对燕麦形态特征、器官鲜重及光合性能的影响大小表现为:中度和重度胁迫、胁迫3次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内蒙古草地生长季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及其与干旱的关系,本文通过趋势变化和相关性计算对2001-2015年内蒙古草地NPP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NPP平均增长率为2.20 g C·m-2·a-1,其中草甸草原为3.73 g C·m-2·a-1,典型草原为1.69 g C·m-2·a-1,荒漠草原为0.30 g C·m-2·a-1。NPP均值整体上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其中草甸草原最高,其次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最低,年均NPP分别为387.90 g C·m-2·a-1,291.26 g C·m-2·a-1,133.70 g C·m-2·a-1。NPP整体上与SPEI-1相关性最强,其中,草甸草原与SPEI-1最强相关性最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与SPEI-3相关性最强。干旱对荒漠草原的影响最大,对典型草原的影响次之,对草甸草原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Li-6400光合速率测定系统测定了16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光量子通量密度、水分利用率;同时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草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尔冈金(Algonquin)、四季旺(Overseason)、维多利亚(Victoria)、WL525、萨兰多(Salado)、WL414、CW403、721丰叶(721Amerilea)、皇后2000(Empress2000)、牧歌,701(Amerigraze701)、丰宝(Powerplant)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而CW400、CW680、路宝(Lobo)、猎人河(Hunter River)、盛世(Millenium)呈三峰型,16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出现午休现象,其变化规律与秋眠级没有相关性;盛世、牧歌701、丰宝净光合速率较高在20μmolCO2·m-2·s-1以上;牧歌701、路宝、WL525蒸腾速率较高在均在10 mmolH2O·m-2·s-1以上;CW403、721丰叶(721Amerilea)水分利用率较高,达5μmol CO2·mmol H2O-1以上。在湘西南湿热地区环境气候条件下,盛世、牧歌701、丰宝、4季旺等光合能力较强、蒸腾速率高的品种可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 floridulus)、荻(M. sacchariflorus)和南荻(M. lutarioriparius)等4种典型芒属植物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来研究芒属植物光响应及光合特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参数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在种间有差异,除南荻的光饱和点(LSP)在800 μmol·m-2·s-1左右外,其他3种约在1000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由大到小依次为荻(47.3 μmol·m-2·s-1)、南荻(38.6 μmol·m-2·s-1)、五节芒(20.4 μmol·m-2·s-1)、芒(8.0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依次为荻(0.123)、南荻(0.108)、五节芒(0.089)、芒(0.022),荻和南荻的光能转化率强于五节芒和芒。主生长季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与生长速率同步,种间差异极显著(P< 0.01),荻和南荻的Pn值高于芒和五节芒。 4种芒属植物在主生长季的水分利用率(WUE)最小值在6-7月,最大值在8-9月,表现出耐旱耐高温能力,且种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1.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和13:00,分别为33.55和27.88μmol CO2·m-2·s-1,第1峰值大于第2峰值;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1:00和14:00,比光合速率滞后1小时;相关分析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3**、0.8223**),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5**);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气温和空气湿度4个环境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田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河源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和植被群落CO2释放和固定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子,本文通过调查黄河源建植19年人工草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CO2通量和植被土壤特征变化发现:藻和地衣结皮CO2通量均显著小于苔藓结皮(10.58 μmol·m-2·s-1)(P<0.05);苔藓结皮对应的植被群落CO2通量(11.55 μmol·m-2·s-1)显著低于藻和地衣结皮(P<0.05);藻和地衣结皮下的土壤CO2通量显著大于苔藓结皮(约2倍,P<0.05)。苔藓结皮叶绿素初始荧光参数F0(Minimal Fluorescence)和最大荧光参数Fm(Maximal Fluorescence)均最大;藻和苔藓结皮的PS 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 Ⅱ)均高于地衣结皮。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相似,均与禾本科高度、土壤铵态氮含量正相关,与pH负相关。因此,在研究草地碳平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结皮的贡献,同时需注意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的CO2通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光照下蝴蝶花的光合特性,结合蝴蝶花的生长发育状况,探讨了蝴蝶花在不同光照下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随植株上层光强的降低,蝴蝶花的Chl a/Chl b、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均呈降低趋势,Chl b含量、蒸汽压亏缺、气孔限制呈增加趋势;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CO2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下降,羧化效率增加,揭示了蝴蝶花对光照减低的生理适应机制;蝴蝶花的光补偿点在5.18~12.05 μmol/m2·s,光饱和点在1 000 μmol/m2·s左右,说明其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CO2补偿点在54.84~58.45 μmol/mol、CO2饱和点在970 μmol/mol左右。结合蝴蝶花生长发育状况分析,竹林下植株的叶面积最大、开花状况最佳,生长最好。但3种环境下植株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14.
荒漠草原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受降水影响很大,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猪毛蒿种群为研究对象,2017-2020年连续4年监测了降水改变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测定了猪毛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征,并对其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4年中无效降水事件(<5mm)发生次数较多,占当年降水频次的60.00%~82.54%;大雨(≥25 mm且≤49.9 mm)和暴雨等级(≥50 mm)降水事件较少,平均单次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仅为3.3~6.5 mm·次-1。不同处理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较次表层(20 cm)和深层(60 cm)的变幅大;次表层(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表层,与小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无法入渗补给以及植物吸收消耗有关;深层(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较稳定。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在400~1600μmol·m-2·s-1时,增雨处理提高了猪毛蒿的净光合速率;在...  相似文献   

15.
4种光响应曲线模型对3种高寒草甸植物的实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光响应模型对不同植物披针形叶片的适用情况及不同植物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采用4种不同的光响应模型对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野草莓(Fragaria vesca,)和酸模(Rumex acetosa L.)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型对3种植物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都可进行拟合,决定系数均为R2>0.99。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3种不同披针形叶片的效果均最好,计算出的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最接近实测值,推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能对披针形叶片的拟合均适用。酸模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 (2 389.806 μmol·m-2·s-1)和较低的光补偿点 (21.943 μmol·m-2·s-1);酸模和金露梅都具有较高的初始量子效率 (0.088、0.063),对光能的转换效率高;野草莓暗呼吸速率最低,消耗的光合产物最少。3种植物叶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酸模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研究结论为积石山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