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本熙 《中国蜂业》1998,49(5):21-23
论规模化养蜂吴本熙一、我国处在传统养蜂的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重要依据。养蜂机具发展水平是衡量养蜂生产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养蜂业的历史发展分为原始养蜂、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程度。80年代,我国养蜂业进入了由传统养蜂向现代化养蜂的转化。诚然这种转化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其方针必然是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来改造、来武装我国的养蜂业。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养蜂机具组自1980年成立以来,研制出一批生产中急需的机具,现将一些主要的成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5,(10):44-45
<正>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蜂产品作为天然优质的保健品,深受人们青睐,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蜜蜂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授粉昆虫,每年因授粉使农作物增产和提高品质而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其蜂产品价值的几十甚至上百倍。我国养蜂机具自晋代采用简陋的木器涂蜡诱蜂以来至今已有1700余年,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原始、传统和现代化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属于原始阶段,这一时期养蜂  相似文献   

4.
邢汉卿 《蜜蜂杂志》2009,(11):24-25
严格地说,养蜂没有完全固定的做法。即使同一地点也因所养蜂种、养蜂目的(是消遣还是创收)不同而在管理方法上差别较大。笔者养蜂以消遣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所养蜂种是卡意杂交蜂。采取的是小转地方式。放蜂地点是吉首→泸溪→河溪→吉首三点一线。所采的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柑橘、板栗、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养蜂由原始的土法饲养进入活框蜂箱饲养,这是养蜂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而由活框饲养进入到巢箱和继箱分层饲养,将子脾、蜜脾分开,这又是养蜂技术发展的再一次飞跃。而目前根据国外养蜂技术发展的动向结合我国养蜂生产的实践,将蜂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12):56-57
<正>养蜂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养蜂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养蜂基础雄厚~([2])。庆阳是甘肃省中蜂重点产区之一,陇东与陕北接邻山区(子午岭林源区)蕴藏着大量的野生中蜂,中蜂饲养处于原始与传统养蜂并存的现状,绝大部分地区仍以旧法饲养为主,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现状~([3])。一、发展历史庆阳市当家蜂种为中华蜜蜂,也是全国重要的蜂  相似文献   

7.
黄忠连  黄淦 《中国蜂业》2015,65(2):44-45
<正>目前养蜂车可以说还处在使用的初级阶段,虽然有不少优点,同样也存在缺陷,属于一个正在不断完善的生产工具。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年车载养蜂实践与对专业养蜂车的不断改进,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一、养蜂车的优点1.快速转移蜂场2014年4月下旬,我们在福建厦门地区的龙眼蜜场地接到公司的指令,让我们当晚把蜂场转到莆田采  相似文献   

8.
王台型蜂王浆的生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武  谢勇 《中国蜂业》2015,66(1):18-19
<正>我国是世界养蜂与蜂产品生产大国,蜂王浆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同时,蜂王浆又是养蜂生产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生产收入约占每箱蜜蜂年均总收入的40~70%,因此,提高蜂王浆产品的附加值,是提高养蜂综合收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想提高蜂王浆的附加值,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蜂王浆的品质。蜂王浆品质的提高,又要从养蜂生产过程和产品新鲜度上着手。王台型蜂王浆是将蜜蜂品种、王浆生产工具和蜂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养蜂史简述在农业出现以前,基辅、俄罗斯就出现了树洞养蜂,随着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这种原始养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发展更快。据考证,在15世纪,俄罗斯帝国的蜂蜜产量大约是200万t至250万t,相当于现在世界产量的...  相似文献   

10.
蜂业简讯     
△贵州省务川县王浆生产技术培训班于1989年9月7~8日在该县城举行。来自全县的养蜂员及有关部门人员共计65人参加了学习。培训采用课堂讲授与现场操作示范相结合、技术培训与生产工具供应相配套的办法,使学员既学习到了王浆生产与高产技术,通过所组织的大小1.53万件生产工具的供应,又使学员培训后即能开展王浆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4,(12):56-57
<正>人类利用和饲养蜜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猎取野生蜂巢的蜂蜜和蜂蜡,到有意识的原始驯养,再到近现代,蜂产业逐步形成。纵观蜂业发展历史,养蜂机具的变革和创新是促使人类的驯养蜜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养蜂机具的雏形在原始社会时期几乎没有使用真正的养蜂工具,只有绳梯、火把、三爪凿和盛蜜容器等。使用这些简单  相似文献   

12.
养蜂在我国有它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对养蜂缺少正确的认识以及掺杂着某些迷信色彩,以致千百年来仍停留在原始阶段。解放前,各地虽有新法养蜂的创始,但既无组织也无领导,养蜂事业处于不生不死状态。解放后,养蜂逐渐抬头,这就要求在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有养蜂传统习惯,有丰富的蜜源,适宜发展养蜂生产。在区,公社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把养蜂生产作为农业学大寨,加快山区建设内容来抓,集体养蜂不断发展。养蜂员努力钻研技术,认真管理蜂群,注意选育优良品种,加强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养蜂法所谓的传统养蜂法,就是我国养蜂界长期应用的养蜂法。由于地区不同,蜂种不同,自然形成了区域性的管理方法。为什么传统养蜂法能适用于各地呢?从各种书刊和养蜂生产实践中可以得出,传统养蜂法抗逆  相似文献   

15.
邵兴军 《中国蜂业》2012,(5X):66-66
<正>一面是蜂胶热,一面是非常稀少的蜂胶资源,资源和消费的矛盾制约着蜂胶产业的发展。中国的蜂胶产业又是一个冗长的产业链,即"养蜂户→合作社→蜂产品经纪人→蜂产品原料集散地→蜂产品加工企业→蜂产品贴牌企业→分销商→消费者"。因此,从资源到产业组织的现状决定了蜂胶消费不可能是普通的消费,蜂胶产品是高端健康品。然而,这个产业的发展曾一度令人痛心。产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导致低价蜂胶产品泛滥。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批准蜂胶类保健食品226个,进口蜂胶保健食品10个,加之部分违规仍以普通食品名义生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奶酪生产及消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851年美国出现第一家工业化生产奶酪工厂, 150年来,奶酪生产在欧洲、北美州、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一直保持产量连续增长的势头。奶酪生产从原始的传统手工业作坊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目前已实现了工业化自动化生产。   切达奶酪 (chedaar cheese)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一种奶酪,原产地为英国萨玛寒特的切达市。其直径 30- 35厘米,重量 15千克左右,呈园柱形。基本生产工序为:   新鲜牛奶→杀菌→冷却→添加 (发酵剂、氯化钙凝乳酶 )→切碎→搅拌→排出乳清→加温→排出乳清→反转堆积→破碎→加盐→装模型→预压榨成熟…  相似文献   

17.
养蜂属于传统且有特色的养殖业,是畜牧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江西养蜂业有悠久历史和辉煌过去,有丰富养蜂资源,有很好的养蜂群众基础.养蜂业在江西农村产业扶贫与农民致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切入点,在叙述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06,57(8):1-1
2002年,由于氯霉素残留超标,欧盟禁止进口我国蜂产品,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为配合政府解决农残问题,在农业部的领导下,中国养蜂学会在全国掀起了培训蜂农的热潮,并在养蜂重点省、市实施养蜂生产“小规模、大群体”战略,以“龙头企业+(若干)养蜂户”模式,建设“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些措施得到了全国蜂业界的赞赏和大力支持。通过培训蜂农和基地建设,使养蜂生产者懂得和掌握了:①养蜂生产一定要有良好的蜂场环境和生产工具;②科学规范的使用蜂药,采取可行的措施保证蜂产品不受污染;③给蜜蜂以福利,让蜜蜂有休养生息的空间,提高体质,减少疾病;④要有生产记录,达到产品质量可以溯源;⑤改变生产方式,生产原生态蜂产品;⑥经常接受科学养蜂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科学养蜂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东渡瀛洲,飞到一衣带水的日本进行蜂业考察,受到蜂界著名人士的友好和隆重接待。日本是具有比较悠久养蜂历史的国家,这在公元643年(皇极天皇二年),就记录了百济太子余丰养蜂的故事。明治维新运动以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古老原始的日本养蜂业带来了生机。明治8年(1876年)开始改良养蜂,明治10年,政府从美国引进了欧洲蜂种——意大利蜂,并随之极力推广现代养蜂法,即活框养蜂法。蜂种很快在这个群岛之国漫延开来,到大正2年(1913年),历35年时  相似文献   

20.
协会动态     
虎林县养蜂协会为了发展和完善“数控养蜂法”,于1988年11月成立了“数控养蜂法”研究会,其宗旨是:在生产中应用“数控养蜂法”,把它与传统的饲养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找出当地蜂群饲养管理中的最佳数值,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