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长效  赵虎  王胜永 《江西植保》2004,27(4):145-148
金纹细蛾是苹果树重要潜叶害虫。该文利用Iwao等10种聚集度指标法对金纹细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在苹果树间和苹果树内的空间分布型都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该虫在苹果树内垂直方位上的数量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在东南西北内膛五个水平方位上差异不明显。本文计算了金纹细蛾幼虫二阶抽样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金纹细蛾幼虫二阶抽样的序贯分析。  相似文献   

2.
荔枝龟背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日畴  徐洁莲 《昆虫天敌》1994,16(4):175-182
对荔龟背天牛幼虫于荔枝园中的空间分状况调查和分析,表明该虫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空间图式是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聚集行为受环境因素(主要是荔枝品种)的影响,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龟背天牛的理论抽样数并建立了序贯抽样检定表。  相似文献   

3.
香葱田甜菜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散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研究了甜菜夜蛾幼虫在香葱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及其混合种群在所有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并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低龄幼虫(1~2龄)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而高龄幼虫(3~5龄)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测报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并对其精准防控,2022年采用Z形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设施番茄基地内番茄潜叶蛾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通过适合度检验、聚集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并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模型。结果显示,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虫口密度为0~4头/叶,其中虫口密度为0和1头/叶的频次较多,且频次与虫口密度负相关;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经聚集度指标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呈聚集分布;经m*-m回归分析,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为个体群;根据建立的番茄潜叶蛾田间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可为该害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近年入侵中国的有害生物,严重为害多种棕榈科植物。为了确定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2015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海南省儋州市对椰子树上的椰子木蛾幼虫进行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对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幼虫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椰子木蛾的幼虫主要在椰子树的中下部叶片为害,有87.17%的幼虫分布在第3层、第4层和第5层叶片上,其中第4层叶片上幼虫数最多,平均每片大叶上有幼虫(22±7.42)头,占总数的42.62%;椰子木蛾的幼虫在椰子树上呈聚集分布,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的回归关系,确定椰子木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及序贯抽样公式,建立不同密度下的理论和序贯抽样数表。椰子木蛾幼虫主要分布椰子树中下部叶片上并呈聚集分布,本研究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观浩  梁盛铭 《江西植保》2010,33(3):122-123
运用5个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对柑橘潜叶蛾幼虫在化橘红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呈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柑橘潜叶蛾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此基础上,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柑橘潜叶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2.6535/m+0.0851)。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m=1.9159[-ln(1-p)]1.0135。  相似文献   

7.
苦瓜棕榈蓟马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奎  王英 《广西植保》2000,13(4):10-12
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和2种回归方法对苦瓜榈蓟马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在的指标表明瓜棕榈蓟马在田间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的原因可以由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此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所致。田间调查以5点式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8.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已于2019年1月侵入中国云南省西部地区,对当地主要经济作物鲜食玉米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调查了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鲜食玉米田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分析了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环境是导致聚集分布的主要因素。基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本研究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抽样方法,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项聚集度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定标准。聚集的原因是由其自身的行为习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出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是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分葱田甜菜夜蛾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集指标、Iwao回归法、Taylor幂法则对分葱田甜菜夜蛾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在分葱田呈均匀分布或聚集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并探讨了甜菜夜蛾在田间的聚集原因。通过不同抽样方式比较,Z字形抽样方式最佳。在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