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勃 《当代农业》2009,(11):41-41
一、鱼种来源 1,网箱人工繁殖方法从常规鱼池、蟹池套养鲐鱼中,选择1.5~3公斤的鲐鱼,放养在1-2亩池塘中强化培育一段时间后,移入网箱催产。在进排水方便的鱼池或蟹池中设置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或5米×3米×1.5米,网目9目/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河蟹幼蟹生态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于2013年7—10月对上海市崇明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培育池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蟹培育池共出现浮游植物77种,隶属于7门37属,其中优势种16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蓝藻—绿藻型,蓝藻的优势度最高,而绿藻的种类最多;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范围为5.02×107~14.37×10~(7)cells/L,平均生物密度为8.88×107cells/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4.70~52.85 mg/L,平均生物量为25.33 mg/L;幼蟹培育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3~3.07、0.99~1.48、0.74~0.90;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在8月15日达到峰值,各月间仅9月与10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幼蟹培育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河蟹幼蟹培育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水体为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3.
水库网箱养殖河蟹,设施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而且回捕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一、网箱的设置条件 水库养蟹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风浪不大,比较安静,便于管理,无污染,水体交换量适中,有微流水,周围环境开阔,无水老鼠的地方。 二、网箱的准备 养蟹网箱的材料应选用单层聚乙烯或尼龙网片制成,网目大小要根据所养的幼蟹个体大小来决定,以不逃蟹为原则,一般网目选用2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正> 蟹苗育成幼蟹,其成活率直接影响河蟹池塘养殖及人工放流的产量。湖泊蟹苗的放流回捕率通常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同样,用蟹苗直接在池塘养殖成河蟹的成活率也不高。主要原因是,蟹苗容易死亡和流失,长成幼蟹的比例小。故提高蟹苗培育的成活率,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利用网箱在池塘内进行蟹苗育成幼蟹(0.5克左右)的试验,观察蟹苗生长变态的生活习性,并定期测定浮游生物、水温等,从中找出影响蟹苗育成幼蟹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幼蟹过程中,缺少必需的维生素C的添加,会导致约14%左右的雌性个体性早熟出现。正常幼蟹的肝胰脏、肌肉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早熟幼蟹1~2倍。性早熟现象与其体内Vc的含量不足存在着正相关。初步判断,Vc源的缺乏或不足是造成幼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饵料中Vc的添加,对幼蟹克服性早熟与促进生长有明显的作用,适宜的添加量为3000~5000mg·kg-1。  相似文献   

6.
1.选择水域.凡能养殖鱼、虾、蟹且排灌方便的水体均能养殖黄鳝.水体大小不限,池塘、河沟、水库、蟹池等水面,只要水深1米以上,面积667平方米(1亩)以上,水质较好,中性偏碱,水温变化不大,均可网箱养鳝. 2.网箱设置.网箱形状为长方体,其规格有:7米×2.5米×1.5米、6米×3米×1.5米、6米×2米×1.5米.每个网箱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网箱材料采用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制,网目尺寸0.8~1.2毫米,网箱上下钢绳直径0.6厘米.  相似文献   

7.
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今年幼蟹培育成本总体上比往年低,且目前规格及成活率还较为理想,这为今年幼蟹培育户获得好收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幼蟹必须顺利销售才能获得效益.为促进幼蟹销售,希望广大养殖户抓好幼蟹培育的后期管理,生产高质量的幼蟹,确保购苗户满意,并愿意购买.  相似文献   

9.
一、鱼种来源 1,网箱人工繁殖方法从常规鱼池、蟹池套养鲐鱼中,选择1.5~3公斤的鲐鱼,放养在1-2亩池塘中强化培育一段时间后,移入网箱催产。在进排水方便的鱼池或蟹池中设置网箱,规格为3米&#215;2米&#215;1.5米或5米&#215;3米&#215;1.5米,网目9目/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枝角类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期幼蟹培育池枝角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桡足类密度逐渐上升,后期幼蟹培育池桡足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轮虫密度逐渐下降,整个时期幼蟹培育池轮虫密度与水源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大多数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区。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丰富,群落关系趋向平衡和稳定。温度和食物是影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三种藻类对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培育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 网箱养蟹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河蟹养殖方法,具有放养密度大,生长快,河蟹上市规格大,发病率低,管理、捕捞方便等优点。 1 网箱养殖水域的选择:①避风向阳,风浪小,远离航道,无污染源的水域。②水质清新,溶氧高,平均水深2m以上,水位落差在1m之内的水域。③水而开阔,天然饵料丰富,无水老鼠等敌害的水域。 2 网箱规格及设置深度 网箱材料宜选用聚乙烯或尼龙网,网目大小根据幼蟹个体大小决定,以不逃蟹为原则。网箱面积以30m~2为宜,上面有盖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幼蟹生态培育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幼蟹培育中应用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提高幼蟹产量、规格,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培育池获得规格幼蟹4 210.5 kg/hm2,产值168 420元/hm2,比未使用微生物制剂分别增产、增收27%、58%,利润增加56%。  相似文献   

14.
<正> 利用稻田培育幼蟹,不仅投资少,效益高,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蟹苗的成活率。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2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但是稻田培育幼蟹,当年达到性成熟的比例相当大。如果用性成熟的幼蟹第2年再继续养,不仅生长缓慢,而且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养蟹的经济效益,给养蟹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利用网箱、水泥池和池塘分别培育人工半咸水繁殖的河蟹大眼幼体至 期仔蟹 ,以水草为隐蔽物 ,新鲜鱼、虾等肉糜为主要食物 ,保持良好水质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 ,网箱内培育的仔蟹成活率为 75%、水泥池达 86 %、池塘为 4 0 .5%。  相似文献   

16.
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幼蟹生态培育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幼蟹培育中应用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提高幼蟹产量、规格,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培育池获得规格幼蟹4 210.5 kg/hm2,产值168 420元/hm2,比未使用微生物制剂分别增产、增收27%、58%,利润增加56%。  相似文献   

17.
利用网箱、水泥池和池塘分别培育半咸水繁殖的河蟹大眼幼体至Ⅲ期仔蟹,以水草为隐蔽物、新鲜鱼、韪等肉糜为主要食物,保持良好水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网箱内培育的仔蟹成活率为75%、水泥池达86%、池塘为40.5%。  相似文献   

18.
幼蟹(又称蟹种)的培育阶段,因蟹苗嫩小,培育环节较多,管理稍有不慎,便会失败或造成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1.蟹苗质量蟹苗有天然捕  相似文献   

19.
河蟹性成熟后就不能再生长,如何控制蟹种早熟是幼蟹培育过程中技术性很强的环节。近年来,在长江天然幼蟹苗种紧缺的情况下,有一些幼蟹培育场.为获取更多的利润,没有将性腺早熟的蟹剔掉,放养后死亡率提高,使一些养殖单位和个人损失惨重。其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