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混凝土在循环加载情况下的损伤特性,采用真三轴材料试验机,对 的标准圆柱体混凝土试件在应变速率为10-5/s、10-4/s和10-3/s下进行单轴动态受压试验,研究了在循环加载下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并选取基于Weibull统计分布改进后的损伤本构模型进行损伤拟合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循环加载历史的情况下,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其损伤变量值明显降低,其损伤应变槛值逐渐增大。该改进后模型可以有效描述单轴循环加载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
完全联合承载蜗壳是一种为解决高HD值蜗壳结构钢衬厚度过大并保证其整体安全性的结构形式,但在我国工程中应用很少.三峡电站完全联合承载蜗壳由于结构尺寸大、HD值高,其工作机理复杂,结构分析难度较大.运用ABAQUS程序对该蜗壳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比较在不同的混凝土材料软化特性曲线方案下的混凝土结构损伤情况及钢衬和钢筋应力,为结构三维非线性计算采用何种软化曲线计算以及钢筋的合理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尺寸为300 mm×300 mm×300 mm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加卸载过程中混凝土耗散能及塑性应变随加卸载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应变速率下耗散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高应变速率下耗散能则逐渐增大;耗散能与试件破坏程度密切相关,耗散能越大试件破坏所呈现出的结构面越多,破坏程度越大;在整个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混凝土的塑性应变增量较为稳定,与耗散能不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加卸载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塑性应变几乎均匀增加,且与加载速率无关。  相似文献   

4.
完全联合承载蜗壳(又称直埋式蜗壳)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我国工程中应用很少,其中重复加载下蜗壳外围混凝土材料强度退化是此结构设计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运用ABAQUS程序对三峡水电站完全联合承载蜗壳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通过计算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累积,得到了重复荷载作用后混凝土损伤的发展情况、钢材的应力以及结构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重复荷载作用下,钢蜗壳和外围混凝土中的钢筋应力可以满足材料抗力的要求,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一般不超过0.25 mm,能够满足规范的限裂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约成本、承压能力较强、良好的可塑性和防火性能等优势,因其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中,通过钢管混凝土结构增加建筑结构的塑性和韧性,可以保障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本文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钢管结构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塑性混凝土抗渗测试方法及性能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其主要性能之一,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混凝土的各种抗渗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及比较分析后,发现渗透系数物理意义明确,能较好反映塑性混凝土的渗透特性。稳定渗流法试验方法经过改进后,实验结果可准确反映塑性混凝土渗透性,同时结合允许水力坡降,确立反映塑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压水射流切割是一种冷态切割技术,相比其他加工方式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对高压水射流切割试样的实验研究,用扫描电镜对切割断面进行观测,分析了高压水射流对材料的破坏方式。研究表明,射流对固体材料的破坏方式主要有两种: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区的表面质量优于塑性破坏区。对水射流的破坏机理分析表明,射流对表层金属的硬化作用,导致了在起始阶段内,材料呈现脆性破坏,电镜扫描图上呈现层片状剥离的形貌,切割面相对光滑。在射流能量耗散之后,不足以实现表层硬化,磨料的磨削"、犁耕"使断面粗糙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在介质软弱的情况下,钻孔取芯、取样很难实现;由于对混凝土芯样、土样产生扰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一些特殊结构和特殊条件下,结构产生破损还会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同时,检测评价范围窄,成果缺少代表性,很难了解工程整体结构、地基、基础内部的完整性、连续性、均质性等情况,因而很难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评价。在对大坝塑性土混凝防渗墙质量进行检测时,利用超声波双孔单发单收和双孔层析成像综合检测技术,可以在尽可能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直观、可靠、经济地对塑性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均质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在介质软弱的情况下,钻孔取芯、取样很难实现;由于对混凝土芯样、土样产生扰动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一些特殊结构和特殊条件下,结构产生破损还会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同时,检测评价范围窄,成果缺少代表性,很难了解工程整体结构、地基、基础内部的完整性、连续性、均质性等情况,因而很难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评价。在对大坝塑性土混凝防渗墙质量进行检测时,利用超声波双孔单发单收和双孔层析成像综合检测技术,可以在尽可能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直观、可靠、经济地对塑性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均质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结构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其材料自身和使用环境的特点,使得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耐久性问题,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概念、国内外现状及特点的概述,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穴盘播种过程中草炭装盘、压穴、覆料的仿真准确性,基于草炭的物料特性,选择Edinburgh Elasto-Plastic Adhesion(EEPA)模型在EDEM软件中建立草炭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单轴密闭压缩和虚拟仿真试验对草炭参数进行标定。通过物理试验测得草炭密度、粒径分布和接触参数,应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和最陡爬坡试验设计显著性分析试验,发现草炭间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草炭切向刚度因子和剪切模量影响显著。应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建立响应值与4个显著性参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单轴密闭压缩20%、50%轴向应变对应的轴向压力3.83、91.45N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组合为:草炭间恢复系数0.202、草炭间静摩擦因数0.595、切向刚度因子0.667、草炭剪切模量0.613MPa。最后将该参数组合下的仿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在轴向应变范围20%~50%内实测值与仿真值的平均误差约为8.08%。相对误差在轴向应变40%左右达到最大值,为15.34%。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法标定的EEPA模型参数可用于离散元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选取糠醛作为生物油催化提质的模型物,以Al2O3分子筛为催化剂载体,制备的活性物质分别为NiFe、Ni-Cu和Ni-Ce3种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反应温度和氢醛摩尔比对糠醛常压下催化加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为7.5%Ni-7.5%Cu/Al2O3、反应温度为200℃、氢醛摩尔比为5.0时,能达到最佳效果,糠醛的转化率为69.95%,糠醇的选择性达到了96.26%。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在载体上分散效果较好,用后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为未降解的有机物或者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联合收获机-运输车协同作业时,运输车粮箱装载不均匀,导致粮箱装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动态均匀装载方法。该方法利用相机获取运输车粮箱内装载物的三维点云作为状态反馈信息,建立装载均匀性评估方式,以最均匀装载状态为目标,通过实时调整卸料装载点位置,使粮箱保持在均匀的装载状态。针对装载物相互遮挡对相机形成视觉盲区的问题,通过建立装载物的堆体模型和相机的遮挡模型,以最小期望误差为目标对盲区内装载物高度进行估计,并据此进行点云填充,从而得到能完整反映粮箱装载状态的三维点云。在搭建平台进行的实验中,对粮箱装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轻载、中载和重载3种装载状态进行测量,并对盲区点云位置进行估计,其盲区估计的平均误差低于5 cm。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均匀装载方法能在有限装载周期内,将粮箱从任意的初始装载状态装载为均匀状态。单次装载量的平均高度增量为2 cm、粮箱的初始装载状态为空载时,装载物的最大高度方差为1 cm2。单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稳定状态下的装载物高度方差与单次装载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联合收获机运输车协同作业时,运输车粮箱装载不均匀,导致粮箱装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动态均匀装载方法。该方法利用相机获取运输车粮箱内装载物的三维点云作为状态反馈信息,建立装载均匀性评估方式,以最均匀装载状态为目标,通过实时调整卸料装载点位置,使粮箱保持在均匀的装载状态。针对装载物相互遮挡对相机形成视觉盲区的问题,通过建立装载物的堆体模型和相机的遮挡模型,以最小期望误差为目标对盲区内装载物高度进行估计,并据此进行点云填充,从而得到能完整反映粮箱装载状态的三维点云。在搭建平台进行的实验中,对粮箱装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轻载、中载和重载3种装载状态进行测量,并对盲区点云位置进行估计,其盲区估计的平均误差低于5cm。仿真结果表明,动态均匀装载方法能在有限装载周期内,将粮箱从任意的初始装载状态装载为均匀状态。单次装载量的平均高度增量为2cm、粮箱的初始装载状态为空载时,装载物的最大高度方差为1cm2。单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稳定状态下的装载物高度方差与单次装载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双粗糙面滑动摩擦过程应力与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具有分形特征的二维双粗糙表面滑动接触模型,考虑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及滑动过程中损伤失效,运用有限元方法动态探讨相嵌微凸体在滑动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位置的等效塑性应变沿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最大等效塑性应变量发生在摩擦次表层的某一深度处;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大,导致材料表层下微观裂纹的萌生,在外载荷持续作用下,表面一定深度处存在着一交错的剪切应力区,这一应力区阻止了裂纹沿深度方向扩展,但却促使了裂纹沿平行于摩擦表面方向的延伸裂纹扩展乃至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电测,获得了逐稿器曲轴的随机弯、扭载荷时间历程;通过载荷谱统计分析与处理,编制了多级疲劳寿命估算谱。分别用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曲轴的疲劳寿命,并进行了模拟疲劳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名义应力法较局部应力应变法对载荷变化敏感;当实际结构所受载荷接近材料屈服极限时,两种方法估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7.
对历经单调加载历史和循环加载历史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应变速率为10-5、10-4、10-3/s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历经单调加载历史的混凝土,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均增加;(2)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增加,而弹性模量则减小;(3)在应变速率为10-5/s时,历经单调加载历史比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大,但弹性模量相差很小;在应变速率为10-3/s时,历经单调加载历史比历经循环加载历史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但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历经不同单调荷载历史后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下的动态单轴受压试验,对比分析了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并采用改进后的Weibull统计模型分析了单轴受压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历史下,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混凝土峰值应力及弹性模量明显增加,峰值应变变化不明显;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随荷载历史幅值的增加而降低,历经85%的单调荷载历史幅值后,混凝土残余强度降低显著;当单调荷载历史低于某一槛值时,荷载历史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但是加载历史高于某一槛值时,混凝土损伤变量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加,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厚截面复合材料局域孔隙超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对厚截面复合材料局域孔隙缺陷进行检测,提取超声背散射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材料近表面区域可能产生共振结构噪声,孔隙会导致结构噪声频率降低、幅值减小;在远表面区域的背散射信号恢复正常状态,孔隙则会导致较小幅值回波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背散射信号处理的局域孔隙识别方法。对近表面信号使用改进S变换生成时频系数矩阵,再计算信号主频极小值及增益来识别孔隙。对远表面信号则先进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去噪,再使用改进S变换生成时频系数矩阵,最后计算信号主频极大值及增益来识别孔隙。对厚截面复合材料平板和曲面试块的实验表明,使用该信号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厚截面复合材料局域孔隙缺陷。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专业合作社或小型工厂化生产过程,培养料装料、铺料劳动强度大、效益差.浅筐成套生产装备是双孢蘑菇培养装料的新模式,设计专用浅筐装料,针对空筐拆筐、上料、拨料、压实、覆土、满筐码筐等作业环节,设计浅筐拆筐、码筐装置、拨料装置、覆土装置等,结合栽培技术确定该套装备相关参数,进行浅筐装料性能测试,并进行出菇对比试验.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