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0-7071,7167
中国传统民居根植于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和文化思想以期为现代民居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笔者认为:①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的风水观、"因势利导"的节能观。传统民居建筑多顺应自然地形而建,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择址原则,就近取材,由该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决定建筑形式,使民居具有冬暖夏凉、南向日照充足、通风隔热、防风祛湿的特性,为居住者提供自然的生态居住环境。②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包括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丰富和谐的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感来反映伦理规范,在空间格局上多具有明确的轴线,表现建筑群体中的层次与核心;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细部多使用抽象化的花、草、动物、人物图案,富有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成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文化、居住习俗以及地理、水土、环境、气候、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改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观是影响竞技体育发展走势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社会文化与竞技体育观的关系,利用比较法从儒家与基督文化、学术思想、伦理道德、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兵法文化、性格文化等6个方面阐释了中西方竞技体育观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讨论了中西方民族文化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优点与不足,旨在为西方先进文化"洋为中用"和提高中国竞技体育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传播科学文化是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之一,系统梳理分析科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发掘图书馆的可为空间,为中国图书馆界参与科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和系统性综述法,梳理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内涵及国际图书馆界相应的服务实践,结合中国图书馆界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科学文化建设包含基础素养观、伦理道德观、职场文化观的多层次内涵,中国公共图书馆可从提升思想意识、加强与科学界联系、提升STEM活动占比、吸收伦理道德相关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公众科学等综合性科普活动的基础上参与基础素养观的科学文化建设;专业图书馆可提供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学术诚信支持服务,并通过专业图书馆学术评价服务规范建设,践行负责任科学计量,支撑伦理道德和职场文化观的科学文化建设。本研究属于宏观视角的研究,未来笔者将开展中、微观层面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胡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56-18257
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生态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观的文化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形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以及具乡土生态特征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安德烈·勒菲弗尔与苏珊·巴斯奈特一起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研究观点,颠覆了以往翻译理论的指向,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翻译实践和文化资本的流通:〈埃涅伊特〉的英译本》一文中,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埃涅伊特》英译本为例探讨了翻译和文化资本的关系和影响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化资本的流通和传播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他在文中传达的独到的翻译思想,探索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方便心论》的翻译是因明传入中国的重要标志,全书共有四品,在因明的"正"、"似"、"立"、"破"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对《文心雕龙》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方便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为因明学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中漫步:图书馆云计算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它以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资源建设与服务建设方面: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云计算提高硬软件共享、云计算提高数据库资源共享能力、统一的数字资源及"一站式"入口、全方位的用户交互服务、复杂网络应用的扩展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黄帝内经》的价值及英译历程的简要梳理,介绍较为成功的威斯译本、吴氏父子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从中总结中医文献翻译的共识性原则,即阐释医理和传递民族特色。同时,在生态翻译观的视域下阐述了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中的适应性选择。深度结合李本翻译实例,详细分析了采用直译、音译、转换译法和加注译法,分别体现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从而得出李本成功的经验:译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对译入语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以及读者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对中医术语、中医思维可接受程度的合理前瞻。这在新时代下,关于中医翻译如何继承中医文化精髓,如何体现译者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如何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等,都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译诗的“三美”——许渊冲诗歌翻译艺术欣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许渊冲格律诗的韵译与其他译者的翻译,讨论了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论。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作者否定了把诗译成散文的做法。认为经过认真学习许渊冲的译诗理论,欣赏其诗歌翻译艺术,并付诸实践,诗不仅是可以译的,还可以在“三美”理论的指导下,译出同原作均等的效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出现超越原作的最佳译作来。文章在名家理论的指导下,旨在为恢复以诗体译诗的传统,把翻译的艺术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是一大学问,人名的恰当翻译也是译作中的一个亮点。文章讨论了鲁迅小说《药》中的人物命名及杨宪益夫妇对其的翻译处理,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三种译法,以及对译者的翻译选目和文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ving Library活动起源于丹麦,在国内翻译为"活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等,是指在图书馆中借阅"活人图书"。Living Library将书与人的含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满足了信息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的需求。简要介绍了国内四所高校图书馆举办的Living Library活动,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国内Living Li-brary活动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多以满足学生学业需求为主,具有明显的学术性。同时指出活动不足之处,并建议从制度建设、活动主题等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Living Library活动在我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地方型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园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及其“设施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地方型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从“学校-企业-社会-地方经济需求”四位一体进行构建,充分调研,实施“送出去请进来”战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加强“校企联合”.  相似文献   

15.
从理念与文化层面上解读“农家书屋”工程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书屋"工程的概念是在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背景下,源于对农业发展内外环境的认识和判断提出的,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内涵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引作用。笔者认为,"农家书屋"工程不仅是涉及到民生的命题,同时也是发展的命题;它的建设和发展除了要创造自身"造血"功能,谋求"内外兼修"外,也要创新服务模式,探索走市场化的路子,真正实现"农家书屋"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若干个具有一定学术权威性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版本作为研究视点,试图通过诸个版本的演绎,分四个阶段考察中国现代小说史在编撰体例上从"简单"到"宏大"、再到"精专"、最后到试图将"宏大"与"精专"予以整合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推广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新品种,进一步提升药材质量,在花蕾、胎菊、幼菊、全菊等4个采收期,分别采摘4个新品种(‘金菊1号“金菊2号“早小洋菊“迟小洋菊’)样品,开展矿质元素的动态积累研究。采用湿法消化法处理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杭白菊4个新品种不同采收期的矿质元素,并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4个新品种在4个不同采收期均含有丰富的钾、磷、镁、钙、铁、锰、锌等人体必需矿质元素,采收期对杭白菊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影响明显,花蕾、胎菊高于幼菊和全菊;4个新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O.05),但无明显差异规律。多数样品重金属总量超出限量范围,‘金菊2号’幼菊和全菊中重金属积累明显低于其他3个品种。解决杭白菊重金属超标的方法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乐是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省嘉兴市建林村农家庭院改造为例,以“土”与“新”相交融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提出改造的目标和原则,采用土旧材料与新技术,进行旧庭院新景观改造实践,进而探讨了江南水乡农家乐庭院的改造模式。图6参3  相似文献   

19.
范桂枝  詹亚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815-8816,8819
以"基础-综合-系统-创新"基因工程教学改革体系为背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1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问题导向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2在"综合性"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3在"系统"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4在"创新"教学上,主要采用模拟训练法和实战训练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赖毅 《古今农业》2014,(4):67-76
在彝族人的观念中,自然来自于一棵"梭罗树"的变化。天上"梭罗树"产生着生命的灵魂,调控着自然万物,地上树木承载着"梭罗树"的职能,管理维护着生命的存在。在"树"自然观的指导下,树木成为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各种树木的存在是农业生产的保障。不仅作物种子要由树木要赋予,农作物生产所需的水肥、耕作节令、病虫防治以及收获都依靠树木来调控。彝族传统农作以树木的利用为基础,农业生产不仅具有森林利用的规划,也有着树木的生产与维护。根据树木生长的规律对树木进行砍伐利用,将作物生产与树木生长相结合,彝族传统农业维护了自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