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50年代后期,由村野等人研究了全日本79座防砂工程的泥沙淤积资料,提出了谷坊淤积纵断形状近似于抛物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皇甫种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川流域系黄河中游地区一条多沙粗沙支流。据采用水保法分析计算,80、90年代流域水保措施年均拦蓄水量分别为2842.5、5249.2万m^3,年减水效率分别为18.31%、34.87%;年均减沙量分别为849.6、1611.5万t,减沙效率分别为16.63%、36.57%。水文法计算结果是:80、90年代实测减水分别为4906.0、7778.0万m^3,其中降雨变化减少分别为51.6%、40.7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浪底水库实测干支流河道的断面资料,分析了水库运用初期支流的淤积形态,以及与干流的淤积关系.分析表明,支流淤积完全受干流淤积形态的影响,汛期干流来沙形成异重流倒灌,非汛期干流冲刷淤积体,形成浑水到达坝前并使沿程支流淤积.支流口建库前与建库后相比河道最低点淤积抬升值与距坝距离成反比,与支流口建库前最低点高程成反比.各支流淤积在横断面上平行抬升,在纵断面上成锥体淤积.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是推导一个统计模型,计算水库泥沙淤积测量误差。将提出关于泥沙淤积测量的方法和研究状况,确定这种测量的精度和控制因子。其次,介绍淤积测量的统计模型以及在6个流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6.
7.
<正>辽宁省喀左县瓦房店水库位于县城西部15km,拦截大凌河北支大营子、六官支流,主河道长度18.6km,集水面积120km~2。土坝坝高33.3m,死库容457.7万m~3,兴利库容901万m~3,肪洪库容1948万m~3,总库容3307万m~3。多年平均输砂模数为2000t/km~2·a,年平均淤砂量为28.8万t(22.15万m~3),设计淤积年限20年。水库设计标准为2%频率,设计洪峰流量1820m~3/s,保坝标准采用0.01%频率,相应洪峰流量3720m~3/s。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早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提出并采取了许多防治方案。但是,黄河下游的淤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此,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白石水库为辽西多泥沙河流大凌河干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于2000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白石水库的初期运行近10 a,水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防沙减淤已成为水库日常运行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对2008年底水库监控断面的淤积测量与水库来水输沙率监测值计算的对比分析,确定水库当前的淤积总量,根据断面监测数据判断泥沙淤积形态;分析水库淤积现状,提出控制或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从而延长水库的有效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渠道淤积是影响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以新疆巴音沟河安集海一库引水副渠的淤积计算为例,根据泥沙起动速度与水流速度,推移质输沙率与水流挟沙力等理论计算结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的淤积成因。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为了防止高含沙输水渠道的淤积,在渠道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水流速度大于起动速度;对于底坡沿程分段变化的高含沙输水渠道,设计应按最小坡度渠段校核其输沙能力,以保证渠道全程不发生淤积。为验证上述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开展了原型观测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渠道淤积理论计算过程是合理和可靠的,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管理单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农业径流小区土壤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小流域雨季(2013年8月)观测的降雨—径流农业小区试验数据,分析不同种植作物下农田地表产流规律,研究土壤氮磷流失特征,为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农业小区径流总磷(TP)含量在0.13~0.82mg/L之间,颗粒态磷(PP)占TP比例超过60%,径流中TSS与PP也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磷素流失主要以颗粒态流失为主。径流总氮(TN)含量范围为0.7~4.7mg/L之间,TN流失量与硝态氮极显著相关(p0.01),径流中硝态氮占TN比例也超过了50%,表明硝态氮是地表径流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25°玉米、15°荒地径流小区的氮流失率超过了1.5%、磷流失率超过了0.12%,高于其它类型的小区,可能与这2种小区高坡度、低植被覆盖度有关。土壤氮的流失风险要高于磷,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控制目标。利用梯田种植作物,同时在坡地上形成相对较高的植被覆盖密度是减少这一地区土壤养分流失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荒漠草原夏季降雨强度大且集中性强,水力侵蚀危害严重,明确荒漠草原区产流产沙过程及养分运移规律对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重要意义。[方法] 试验基于天然降雨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荒漠草原区产流产沙过程及养分运移规律,并通过对植被进行不同处理研究植被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 (1)不同植被处理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不同。3种不同处理方式中天然草地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减流率与减沙率分别为11.37%和49.67%。(2)产流产沙过程改变地表土壤物质组成,使地表土壤粗粒化,还对土壤养分产生影响。降雨后砂粒含量增加5.97%~15.71%,土壤速效N、P及有机质分别减少40.84%,27.08%,33.49%。(3)坡面产流产沙量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幂函数能较好地拟合降雨历时与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关系。随降雨强度增加,坡度为5°~25°的峰值产流量平均增加6.70 L;降雨强度0.6~2.0 mm/L时,产沙量增长速度加快的拐点出现在坡度15°~20°。[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改善荒漠草原区生态环境,有利于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不同流量(35,45,55L/min)、不同坡度(24°,28°,32°)的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强度与放水强度、产沙率密切相关,三者之间呈多元线性相关;坡面径流强度随冲刷时间呈波动式增大趋势;平均含沙量和产沙比均随坡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坡度为28°时;径流强度和产沙率在冲刷时间为10min时出现第一个峰值;坡面产沙过程呈现产沙率剧增、波动和稳定发展3个阶段;累计产沙量与累计径流量呈线性关系。试验结果可为工程堆积体坡面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验证数据。 相似文献
14.
高边坡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工程堆积体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某些建设项目主要的水土流失来源。为了系统揭示高边坡工程堆积体的土壤侵蚀特点,在建设的3个坡度(24°,28°和32°)、宽5m、坡长20m的小区上进行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产流量、产沙量与放水流量、坡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放水流量、坡度的增大,产流量、产沙量在不断增大。临界产流放水流量和临界产沙放水流量均说明工程堆积体下渗强烈。由于下渗强烈,流量较小时(30L/min),坡度对产流量的影响不明显。试验条件下产流量和产沙量存在密切的幂函数关系,具体表达式是Ms=0.560 W~(0.886)。 相似文献
15.
大通水文站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通水文站水文泥沙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揭示其长时间序列的特征,为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及演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大通站近60a来径流量和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大通站年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年际波动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的突变性特征,但具有6和44a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年输沙量具有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同时年内分配不均;年输沙量存在显著的三级突变性变化,2002年为一级突变,1984年为二级突变,1968和1991年为两个三级突变;年输沙量还存在明显的12和30a周期性变化特征。[结论]大通站年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和突变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年输沙量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突变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16.
布设植物篱条件下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探究植物篱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和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采用35,45,55L/min 3个流量,对24°,28°,32°3个坡度的堆积体边坡(20m×5m标准小区)进行模拟放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篱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和产流强度较对照坡面(裸坡)均有不同程度减小,产流强度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间歇性波动上升;植物篱坡面产沙率先增大后减小,产沙率整体低于对照坡面,且二者差值随时间逐渐缩小;小流量条件下产沙较稳定,大流量条件下产沙率变化较大;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植物篱措施的平均减沙效益随坡度增大而减弱,平均减流效益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减沙效益仅与坡度有显著相关性。减流效益与减沙效益的关系较复杂,但降低工程堆积体坡面坡度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对于植物篱措施减流减沙的局限性,应通过提升植物篱的布设参数来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径流泥沙流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坡地水土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以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10—2012年)观测试验为基础,以“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T0)、常规(T1)、优化(T2)、增量(T3)、横坡垄作(T4)5个处理,分析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下径流泥沙流失规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研究发现:(1) 各处理5月份的径流量占观测时段内总径流量的16.39%~21.96%,侵蚀量占观测时段内总侵蚀量的12.53%~25.56%,产生侵蚀性降雨的最小降雨量为20.5 mm。(2) 不同施肥与耕作模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侵蚀量均呈y=ax+b(a > 0)的线性关系;通径分析表明,侵蚀量的变化是径流量直接作用的结果,施肥对土壤侵蚀及产流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地面覆盖度而实现的。(3) 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均表现出:T0 > T1 > T3 > T2,不同耕作模式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均表现出:T2 > T4。横坡耕作和优化施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土壤侵蚀量,是三峡库区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2015,(9)
为了研究官麦地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按流域地形和用地类型,在小流域内布设了坡耕地、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新造水保林、荒草地6个径流小区。研究2014年6—10月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对各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降雨与产流产沙量、下垫面条件与产流产沙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小区产流量为坡耕地(11.479 m3)荒草地(8.109 m3)坡改梯(6.488 m3)新造水保林(3.119 m3)经果林(2.937 m3)水保林(2.695m3);产沙量为坡耕地(213.916 6 kg)荒草地(47.077 3 kg)坡改梯(32.816 9 kg)新造水保林(13.686 2 kg)经果林(4.566 0 kg)水保林(3.378 9 kg);产流量和产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流量与产沙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植被总盖度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试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径流和泥沙具有非常好的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地产流产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莲花湖库区主要植被类型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及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最大蓄水量依次为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荒草地;土壤非毛管蓄水量依次为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荒草地。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显著高于荒草地。以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观测手段,分析了4个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与降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雨强均呈良好的相关关系。林地与荒草地的降雨产流产沙差异显著,说明林地具有较好的保持水土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上游水库、河道控导工程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呈现水沙异源、水少沙多的特性,导致河道萎缩和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形态演变剧烈,严重威胁夏汛及凌汛行洪安全,也对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选取黄河(内蒙古段)干流入境石嘴山水文站和出境头道拐水文站水沙过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频谱分析法、R/S极差分析法和Markov链分析法系统研究2009-2016年两站逐月水沙运动变化的时序、运动状态和演变特征,讨论影响水沙运动变化过程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石嘴山站和头道拐站输沙量的变化周期均为1年,而径流的变化周期分别为1年和6个月;石嘴山和头道拐站径流Hurst指数值分别为0.576和0.515,输沙量Hurst指数分别为0.519和0.249;黄河(内蒙古段)丰水低沙和枯水高沙概率之和约为50%;水沙运动演化过程中,丰水高沙与枯水低沙极限概率之和大于0.8。受期间特殊的来水来沙过程、水文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内蒙古段)水沙运动时序特征呈现非同步性和不协调性,未来水沙运动过程趋势逐渐向协调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