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结合现代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将地域文化渗透到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为城市景观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把地域文化的人物要素、物质要素融入滨水景观设计是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文化景观内容的丰富、城市特色的展现;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思想、理念,剖析了传统地域文化与景观的内在关系,归纳地域文化景观构成体系及特征,从而阐明传统地域文化对景观的重大指导意义,为今后景观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章以陕西省榆林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董海  张龙  宋钰红 《现代园艺》2023,(8):89-92+95
基于布朗族乡村景观建设和保护的迫切需求,选取我国传统村落章朗村作为布朗族典型村落的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运用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将章朗村文化景观划分为表象要素、关键技术和内在要素的3个系统分类,同时结合乡村景观划分体系将章朗村文化景观系统细分为2个层级,包括8类表现模式和21种景观要素,形成章朗村文化景观要素分类体系。通过对章朗村文化景观要素分类和体系研究,以期为章朗村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和乡村景观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琛 《现代园艺》2014,(9):75-76
茶园文化景观是现代社会休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形式体现的是一种天然的复合景观。以茶文化为载体,并构成景观设计的主题理念,运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营造集旅游、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观场所。本文以茶文化的社会价值、构成要素、景观表现、设计实践4个方面为骨架。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茶园文化景观的表现艺术特征,为现代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实践给出了相关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徽杭古道文化景观评价体系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游客群体特征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构建景观满意度-重要性IPA分析矩阵。结果显示,服务设施文化景观、自然山水文化景观、村落民居、关隘和景观石为优势景观;路亭祠庙和桥梁为维持景观;“农商儒”纪念文化景观、生产技艺文化景观、精神信仰文化景观为优先提升景观,尤其徽墨为重点改进景观。分析可知,徽杭古道存在建设流于表面、脱离传统文化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文化景观的功能及展示模式、拓展产业业态等方式,赋予古道旅游符号和社会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功镇文化风情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风情是地域景观的显性构成要素,对景观建设与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古镇开发建设中对文化风情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武功县武功镇文化风情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围绕“武功八景”历史文脉,紧扣“农耕与爱国文化”主题中心,构筑现代“九曲八弯”文化风情景观及其生态典范,探索富含民俗风情文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文化风情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景观设计面向的服务人群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力量,正确的文化取向引导有助于推动师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从人、文化与环境三者的关系为切入点,整合分析红色文化、高校地域特色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规划理论,基于文化治理视角,深入探究高校红色文化与景观的融合形式,旨在促进文化、地域特征与景观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为高校中各类典型文化景观营建实践等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反映了某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是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更好地通过吸收民族地域文化,打造高校的民族地域文化景观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校园文化景观意义的基础上,从文化元素常见的表现形式入手进行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以期对广西高校民族地域文化景观的营造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创作过程与表现形式,挖掘和提炼邢台市邢都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邢窑文化、武术文化、七夕爱情文化等地域文化,分析邢台市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地域文化资源概况。通过选取邢台市的达活泉公园、开元寺广场、清风楼广场3个代表性文化景观,阐述邢台市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表达,并通过龙岗文化公园概念规划意向具体案例实践,从公园历史文化景观区规划意向、公园特色民俗文化区规划意向、公园文化小品规划意向、特色植被区规划意向、休闲娱乐区规划意向等5方面,总结出地域文化景观是充分利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尊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非物质性",不能独立存在,但可以直接或间接承载于各种载体,通过有形的载体,建构特定视角的文化景观,解决非物质文化景观表达的障碍。根据景观要素的表达方式不同,将非物质文化分为"展示类"和"表演类",并对其分别进行深入探讨,探索一种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试图系统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是增加景观可识别性和有助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立足地域文化资源,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系统,针对校园良好框架及周边环境情况,从点、线、面、体的四维角度出发,总体构筑13处景观(六点、四线、二面、一体),力求从传统文化挖掘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探索文化景观在中学环境建设表达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城市公园景观同质化问题,在城市公园建造上,着力打造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基于城市文化对公园景观进行多角度的塑造,打造辨识度高、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文化景观。本文基于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基本原则,从立足本地需求、表达地域文化元素、采用地域文化表达手法、打造个性化公园景观四重维度探究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夏坤陈英 《现代园艺》2014,(10):227-227
城市文化景观是城市地域性的重要特征与形象要素,是构成城市形态和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域文化内涵的缩影。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内涵及邯郸特色的赵文化、磁山文化、成语典故等文化体系及景观实例,从空间布局、建筑景观两方面分析邯郸城市的地域特色,最后提出了传承和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使景观充分表达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拙政园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如此独特的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拙政园景观要素的介绍和造园者表现手法的分析,提高对苏州私家园林文化景观的认识,从而对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斑块不断向周围扩散,再不断生成新的城市景观,其中城市边界的村落景观格局首先受到不可逆的影响。通过分析丽江城区几个典型村落景观的美学价值,比较各村落的景观格局,对比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与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再生的聚落景观受大众接受程度,研究聚焦与不同景观类型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受众程度的差异分析,为地方村落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提升丽江区域文化景观生命力,增强地方旅游文化内涵,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杜丽  吴玉娜 《北方园艺》2012,(11):80-84
文化景观是增加景观可识别性和有助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高校校园环境更是需要文化景观营造文化氛围,它是高校永久、连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原动力。现简述高校文化景观的价值和特征,将高校文化景观传承分解为物质、非物质二大部分,并从高校文化景观的历史性、地域性、空间结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其传承方式和方法,探讨了高校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对城市公园绿地整体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除了要满足人们基本的活动需要,还要能够表达出一些地域文化。本文通过对无锡公园绿地中景墙的调研,分析其在文化景观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试述观光果园的景观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果园具有生产、生态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现首先简要介绍观光果园的定义、发展及景观和观光果园景观的含义,然后提出观光果园的景观主要由果树景观、物理景观和文化景观三大要素构成,并分别加以论述,旨在与同行交流探讨,给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