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友育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7-168
对8 a生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天然形成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小气候特征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形成的复层混交林在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上有明显优势,混交林中巨尾桉林分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比同龄巨尾桉纯林分别提高了20.88%、19.9%、75.33%和56.47%,且混交林中巨尾桉径级20 cm以上的林木株数所占比例比纯林多28.3%,这对培育巨尾桉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林木生长旺盛的夏季能改善林分小气候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
不同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巨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桉树的林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巨尾桉(1 483株.hm-2)和4年生巨尾桉(1 31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40.79和55.33 t.hm-2;3年生巨桉(1 165株.hm-2)和6年生巨桉(1 88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36.48和62.14 t.hm-2;4年生尾巨桉(1 517株.hm-2)和7年生尾巨桉(1 106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0.80和112.80 t.hm-2.3和4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77.13%和78.46%,6和3年生巨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58.75%和68.97%,4和7年生尾巨桉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100.40%和91.4%.  相似文献   

3.
以尾巨桉和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不隔、网隔及膜隔3种根系分隔方式和不施肥、3.0 g/盘、6.0 g/盘3个氮水平,分析了间作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干物质量和生理代谢指标,探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和施氮水平对尾巨桉与降香黄檀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水平和根系分隔方式改变了间作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的生理生长特性。施氮显著提高尾巨桉与降香黄檀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特性,但根系分隔处理对尾巨桉和降香黄檀生理代谢的影响不一致。在不隔模式下,不施氮、低氮和高氮水平的尾巨桉幼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网隔、膜隔8.74%、6.97%、5.49%,16.43%、24.18%、15.32%;降香黄檀则是膜隔效果最优,在3种施氮水平下,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不隔和网隔32.70%、30.82%、38.75%,11.26%、15.39%、4.25%。3种根系分隔模式中尾巨桉竞争力强于降香黄檀,尾巨桉幼苗叶片生理代谢和光合作用表现为不隔网隔膜隔,降香黄檀为膜隔不隔网隔。因此,尾巨桉和降香黄檀混交是通过提高生理代谢和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来提高植物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枝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巨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桉树的林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巨尾桉(1 483株.hm-2)和4年生巨尾桉(1 31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40.79和55.33 t.hm-2;3年生巨桉(1 165株.hm-2)和6年生巨桉(1 88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36.48和62.14 t.hm-2;4年生尾巨桉(1 517株.hm-2)和7年生尾巨桉(1 106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0.80和112.80 t.hm-2.3和4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77.13%和78.46%,6和3年生巨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58.75%和68.97%,4和7年生尾巨桉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100.40%和91.4%.  相似文献   

5.
以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为试验材料,基施不同肥料:常规复合肥(Ⅰ)、桉树专用肥(Ⅱ)、桉树专用肥+泥炭腐殖酸(Ⅲ)、桉树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Ⅳ),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苗木生长、养分利用和积累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巨尾桉苗木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根系的促生作用较为明显,施用腐殖酸施肥处理苗高、地径生长量比常规复合肥相高出8.43%~14.41%,根系生物量增加38.76%和53.00%;腐殖酸对提高尾巨桉苗木养分积累量未呈现显著优势,但泥炭腐殖酸对P元素积累量增加有明显的影响,比常规和专用肥高5.56%和9.08%;腐殖酸的施用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培养基质中养分含量,泥炭腐殖酸对土壤速效养分及Mg的提高作用尤为显著,其中有效磷含量提高59.70%以上,风化褐煤腐殖酸处理下N、C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7.
调查亚热带滨海地区尾巨桉人工林受林火干扰和未受干扰(CK)林分草本层物种重要值、生物量和C、N密度。结果表明:林火干扰和CK林分草本层物种数分别为5、3种,其中白茅重要值分别为73.70%、86.59%;林火干扰后尾巨桉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C密度、N密度分别比CK提高11.18%、9.41%、10.37%,其中,白茅的C、N贡献率最高;2种林分草本层地上部分C贡献率均大于根系,N贡献率差异不大。综合来看,轻度林火干扰能够增加尾巨桉人工林草本层C、N储量,加速其自然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达2116"壮苗灵不同浓度营养液,对巨尾桉无性系造林进行了浸苗试验。结果表明:600倍浓度的"天达2116"壮苗灵,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能缩短种植后的缓苗期,显著地促进树高生长,使高生长量较对照增加19.9%。  相似文献   

9.
针对巨尾桉木材具有易弯曲、变形、开裂、皱缩等缺陷,开发适用于巨尾桉等速生桉木材干燥的蒸汽,炉气联合供热木材干燥系统,探讨巨尾桉木材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福建省有关桉树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差异,选育抗病种系,2006年通过野外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测定,将收集的11个在福建主栽的桉树种系初步划分为抗病种系——巨尾桉9224、尾细桉M1;中抗种系——巨赤桉201-2、邓恩桉、柳桉、巨尾桉广9和尾巨桉Ug9;中感种系——本沁桉、尾巨桉3229;感病种系——巨桉3号、巨桉5号。  相似文献   

11.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 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相似文献   

12.
唐江澜 《吉林农业》2012,(2):181+180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是一种适宜萌芽更新的树种,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生产上广泛培育速生丰产的尾巨桉.采用萌芽更新的方法作为尾巨桉第二代、第三代林的更新方式,可以节约造林成本,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所以文章将对尾巨桉萌芽生产经营的要点技术进行探讨,以提供尾巨桉以及类似桉树造林需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营养袋栽培试验,研究了污泥营养基质对尾巨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营养基质能 够显著促进尾巨桉苗木的生长,显著增加尾巨桉苗木树冠、地径和总生物量,其中以80%赤红壤+20%污泥和 70%赤红壤+30%污泥2种营养基质的效果最好。污泥营养基质能够显著提高尾巨桉苗木叶片的叶绿素和N、P、K 含量,但对尾巨桉苗木叶片的Cu、Zn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新鲜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对菜心、白菜、水稻种子萌发及芽生长的影响,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5%时,菜心和白菜的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产生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处理的作用不显著;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低于1%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尾巨桉叶片水浸提液促进菜心、白菜的胚轴生长,而抑制胚根生长,且对胚轴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水稻胚轴生长的作用不显著,而对其胚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尾巨桉叶片中存在某些化感物质,其化感效应因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7.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18.
以巨尾桉带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为最初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法,对巨尾桉组培快繁体系建立过程中各项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建立起良好的巨尾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桉树遗传转化和良种保存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同时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叶片分化芽率提高到26.7%,理论上最佳的转基因巨尾桉叶片直接分化培养基为WPM+6-BA 0.3 mg/L+NAA 0.15 mg/L,生根培养基中筛选转基因芽段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20 mg/L。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比试验分析6年生尾巨桉纯林与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含量及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各层土壤容重都显著低于纯林;尾巨桉与降香黄檀混交能显著改善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其中A层(0~20cm)土壤分别增加了0.52%、11.07%、13.24%,B层(20~40cm)土壤增加了3.11%、12.76%、13.15%。虽然各层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纯林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相对纯林也有一定的增加;混交林各层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纯林,A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6.98%、19.30%、3.70%,B层土壤分别提高了24.17%、9.08%,2.62%;混交林各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Ca~(+2)及交换性Mg~(+2)含量均高于纯林,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在各层养分含量的差别各异。尾巨桉+降香黄檀混交林比尾巨桉纯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巨尾桉木材压缩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巨尾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生长应力大,木材容易开裂变形及材性差异大,利用受到限制。对巨尾桉进行压缩密化处理,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压缩密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前含水率为60%,热压温度为190℃,压后厚度为13-20 mm,压缩率为50%,热压时间为25-30 m in。试验表明:经过压缩,巨尾桉试件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从处理材微观结构观察,细胞被挤压,细胞腔变小,细胞壁未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