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调整农业用地比例,而其关键是在设计安排农业结构调整配置方案时,确定各业的权重。根据重庆市1998—2003年来的各业单位产出效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业权重和各结构调整方案评价系数,最后评选出最优方案,以期为重庆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西部农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结构调整是西部农业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大措施。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根据情况确定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福建省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只有通过权重的科学确定才能正确评价农业气象综合灾情。如何确定灾害权重,是进行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价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主、客观赋权方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和熵权法)应用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价中权重的确定,探讨和比较它们在计算气象灾害权重方面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同时体现主观和客观信息的组合赋权法,得到福建农业气象灾害的组合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低温冻害、旱灾、洪涝、风雹。结果表明,由组合赋权法计算的各灾害指标组合权重相比任何一种主、客观方法都更为合理和可靠。  相似文献   

4.
渝麦11号系原重庆市作物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以PH82-2-2为母本,以重庆面包麦为父本杂交组配,经重庆、昆明两地5年7代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丰产性强,稳产性高,抗条锈性强,品质较优,是中筋小麦品种,对该地区小麦育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满足了重庆市粮油结构调整对小麦品种的需求,适应重庆市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存信 《种子》2001,(6):37-38
众所周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包括品种结构,种类结构,种植养殖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等,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而其中种业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载体和依托,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为此,分析总结种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研究探讨调整种业结构的措施和途径,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导致的农业结构调整一共出现过三轮。第一轮是1985年,大幅度调减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第二轮是1992年,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三轮,也就是这一次的农业结构调整,实际上从1998年就开始了,将持续到21世纪。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1.1 农业结构调整的诱因从农业内部来看,导致结构调整的诱因不同,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也不同。第一轮结构调整的直接诱因是粮食、棉花连续几年丰收后出现“卖难”现象。国家为解决粮食、棉花库存积压问题,决定改革粮食、棉花和其它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以抑制粮食、棉花生产,鼓励其它农产品生……  相似文献   

7.
春耕备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针对2008年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特点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研究措施,制订方案,早安排、早部署、早动手,积极开展农作物种子打假专项治理活动,维护了农民用种利益,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相似文献   

8.
宋光钧  王哲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1-461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农业结构调整的成败直接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存在越位不当、缺位不当和在位不当的问题,对此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对政府行为进行准确定位,对于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农产品禁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导致农户可能出现的损失问题,需要研究从国家层面制定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以维护农户受损的利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湘潭市400户农户开展了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议,调研了种植结构调整试点的实施情况。从调查数据以及调研信息分析的结果来看,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补偿不同的是,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的制定涉及的内容更多,也更加复杂,其影响因素包括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资金来源等,需要重新界定和解读,并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与种植结构调整相配套的耕地治理技术尚未成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及开展试点工作,尽快形成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中国农产品禁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导致农户可能出现的损失问题,需要研究从国家层面制定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以维护农户受损的利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湘潭市400户农户开展了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议,调研了种植结构调整试点的实施情况。从调查数据以及调研信息分析的结果来看,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补偿不同的是,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的制定涉及的内容更多,也更加复杂,其影响因素包括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资金来源等,需要重新界定和解读,并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与种植结构调整相配套的耕地治理技术尚未成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及开展试点工作,尽快形成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庄河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289-392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现状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庄河市农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农业布局进行分析。本研究进行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确定了用于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7个评价因素。其次,分别就这7个评价因子做庄河市农业土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分析。再次,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制图单元为评价单元。然后,利用土壤质地、灌溉保证、交通状况等7个评价因子的图形资料和有关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因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得到庄河市宜耕地、宜林地、宜牧地及其各分等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庄河市宜耕、宜林、宜牧地面积分别为:1369.34km2,1639.91km2,764.75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28%、43.45%、20.26%。  相似文献   

12.
为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内部就业,利用2014年度全国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即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高,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就业行业;产业结构变动,即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减少,有利于发挥农副产品生产的就业吸纳能力。为了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发展困境,政府应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李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70-470
农业立法后评估是提升农业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该制度在中国农业立法中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农业立法后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将推动农业立法思想的发展和立法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它将在实践中发挥全面、客观检视农业立法实效性和合理性的作用,促进农业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农业立法的水平,进而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然而,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勾画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构想方案,首先对农业立法后评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农业立法后评估的现状,同时对该制度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探讨了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以及评估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从整体上提出了关于建构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意见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宋雯  尹双义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4,40(11):2052-2056
为了探讨江苏省稻米重金属镉检测多级抽样最佳试验方案,本文以一个三级抽样检测结果为例,经方差分析F检验,发现地市间和样点村间差异均极显著,各级误差方差以地市间最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一定精确度保证下的最优配置抽样方案。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调查的精确度,在经费许可的条件下可采用随机抽取6个地市,每个地市随机抽取20个样点村或农技推广站,每个样点村随机重复2次的抽样方案;若资金较为紧张,在保证当前精确度的基础上,亦可以采用随机抽取6个地市,每个地市随机抽取10个样点村或农技推广站,每个样点村随机重复2次的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刘义诚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201-204
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风险、开展灾害补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日益明确;农业保险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农业保险险种标的逐步丰富、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服务农业现代化方面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保险业提出更高职责要求,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政策实施为农业保险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保险工作,需要提高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适应新形势转变农业保险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品种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实提高对农业保险市场的规范和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探讨辽宁西部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通过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运用数理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出苗速度、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水分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玉米播种至出苗阶段生长速度加快,出苗至抽雄、抽雄至成熟阶段生长速度减慢,日照时间增加可延长玉米生育期。≥10℃积温每增加(减少)100℃·d,产量每公顷增产(减产)约455 kg。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延长生育期可提高单产,应考虑引用偏晚熟玉米品种,增加喜温作物比例。辽西地区最佳播种期在4月20—30日之间。研究成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9):137-142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循环经济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面源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极为迫切。以BPEIR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根据四川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德尔菲法(Delphi)与主层次分析法(AHP)对筛选的17个因子进行综合发展指数和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处于总体不断上升的趋势;影响当前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资源减量投入,单指标障碍度大小依次为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水平、农药使用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复种指数6个因子。结合研究结果提出4点建议:把握良好势头,对接国家政策制定本土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围绕制约生态循环农业的障碍因素,补齐资源减量投入等短板;加大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稳定农业用地面积,提升耕地地力;加强农民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的对外合作现状,指出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分析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国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国内热区农业科技力量开展国际合作,针对不同国家农业资源及其科技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合作对策;参与或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充分利用国际智力,争取引领国际热带农业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循环经济为本 规划现代农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建设、发展都市农业,以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方法,对农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