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杨树遗传育种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杨树育种实践,讨论了树遗传育种的一些理论问题:(1)对的育种目标和杂交遗传变异坪行的;(2)从遗传角分析了交互轮回选择法是一种科学的杨树育种程序;(3)回交能克服杨树杂种不育和后代夭亡。  相似文献   

2.
在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选育种过程中,中选对象常为木麻黄自然杂种,它表现了速生和抗性强的杂种优势。为探索这一现象的规律并为人们所利用。我们将不同种木麻黄进行人工杂交,从中取得新的遗传变异,为木麻黄选育种提供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在李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有着丰富的品种资源,据考证共有800多个品种和类型,仅值得推广的优良鲜食品种就有几十个,其作用除鲜食外李还是食品加工、药用、油用和出口的重要原料.而且具有多种优良的抗病、抗寒、抗旱等野生基因类型,可为我国将来李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丰富的基因种类.李树可进行分株和实生苗繁殖,但李实生后代具有普遍的性状分离和遗传变异现象.其品种的推广和其他果树一样以嫁接为主,也可扦插繁殖.这种方法不仅繁殖系数低,影响优良品种的引种和推广,而且长期的营养繁殖会引起品种种质退化,以及病毒、类菌原质体病毒的寄生蔓延,使生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李生产品种良种化、栽培集约化、良种繁殖工厂化以及育种目的化提供了发展思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显示出现代生物技术的巨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杨树杂交育种是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通过对各种杨树的杂交找出了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即以纯种杂交,其后代表现较一致;而杂种之间杂交,其后代分化严重;一个纯种与一个杂种杂交则后代介于上两者之间。对杂交后代采用光合作用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筛选效果较好,并从所作的375个杂交组合中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170”和“131”供北京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5.
一、有性杂交育种的经济意义有性杂交是指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进行人工授粉,而产生后代的一种杂交方式,其后代称为有性杂种。根据杂交双亲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种内杂交、种间和属间杂交。种内杂交是指品  相似文献   

6.
<正> 为判定高产脂马尾松原有亲本的遗传特性和遗传优势,能做出有效的鉴定和比较。必须对后代进行育种试验,并在松树的产脂力,松脂品质以及生长速率作出确切评论。目前,由于高产脂马尾松的苗木和幼林尚未达到采脂年龄,暂从各家系的苗期和幼林的生长,所表现出来的遗传变异规律,跟对照树作一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桉树纸浆材树种持续育种与改良性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华南地区发展桉树纸浆林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需求的急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桉树引种成功之后改良育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要实现华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和完善桉树长期可持续改良育种体系,坚持以多世代群体遗传改良为基础,种间杂交无性转化利用为突破,加快育种增益转化为生产力的育种思路;强调桉树育种要重视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育种新技术相衔接,通过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多层次多育种方式的相互交叉,充分利用各层次的遗传变异,提高育种效率。同时,通过对尾叶桉家系生长、形质、材性、化学组分、制浆性能等指标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纸浆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纸浆得率和树皮率。  相似文献   

8.
植物单倍体育种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倍体植物是进行植物遗传分析及开展育种工作的理想材料, 具有能有效控制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缩短育种周期等优点, 在林木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概述人工诱导单倍体的方式, 重点综述目前最常用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 探讨花药离体培养在林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林木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前言无性系测定是无性繁殖下,了解、估测无性系个体后代遗传变异规律的方法,有便于早期予估的优点。在初级种子园的基础上进行无性系测定、再选择,是提早建立改良代种子园提高育种效果的途径之一。而如何就嫁接的植株测定各无性系的优劣,并对已有无性系进一步选优,这是当前营建种子园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试就与嫁接苗的无性系测定有关的嫁接效应和砧木效应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无性系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讲,只有了解和掌握林木群体的遗传变异模式和规律,才能充分发掘其遗传潜力,制定合理的育种策略,从而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乃是我国南方各省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遗传变异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众多的性状(包括生长、形态、物候、开花结实性和适应性等)都存在着丰富的地理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华仁杏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麻竹种内控制授粉子代苗期选择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零星开花母竹为亲本,通过控制授粉得到了遗传变异丰富的麻竹种内杂交子代。对65个正常生长的杂交组合子代苗进行苗期选择,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选出优良笋用及笋材两用杂交组合29个和34个。入选优良笋用杂交组合平均发笋量比选择前增加17.9%;入选笋材两用杂交组合的平均发笋量、地径及杆高比未选择前分别提高4.8%、22.6%和19.5%。研究表明,麻竹可以通过人工杂交及选择获得生长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论沙棘植物生物学研究与沙棘引种育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4,7(1):13-16
引种育种是加速野生经济植物由野生变栽培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项中心工作.通过分析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本底,对引种育种有关的种质资源特征,包括种下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与类群进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枝刺数量、果实大小、植株高矮,果实中V—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油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并从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本底和对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认识出发,对沙棘属植物引种育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桉树人工杂交种的优势与无性系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人工控制授粉使选择的目的亲本通过有性育种过程产生基因重组,引起遗传变异,出现优良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获得杂交优势,在杂种F1代中选择优良个体,用无性系繁殖的方法把杂种优势直接利用于生产造林,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落羽杉属树木种间杂交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落羽杉属树木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及杂交后代优良无性系的特性作了综述,并对该属树木种间持续育种和优良杂种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杨树抗云斑天牛新品种选育材性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国  韩一凡 《林业科学》1991,27(3):284-288
格性直接影响木材的用途及其经济价值。材性育种已成为现代林木育种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是主要的两个材性特征,往往是林木材性改良的两个性状。木材密度直接影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直接影响纸浆和纸的质量。研究木材密度和木材纤维特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有助于指导林木材性育种工作。本文报道I-69杨×I-63杨F1杂种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六倍体和八倍体小黑麦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成熟度、种子饱满度、株高、抗病性、遗传不稳定性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但是,各种杂交后代性状的稳定性对选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当年选到农艺性状整齐并合格的材料,到第二年就出现育性不稳和性状分离,使育种工作者往往无法下决心。为了提高小黑麦育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对杂种材料减数分裂的系统观察,找出细胞遗传上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为今后的选育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大面积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门桉树人工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工控制授粉可根据人类的主观意识——育种目的确定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引起遗传变异,出现优良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以获取杂种优势,从而使杂种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方面同时获得遗传增益。主要介绍东门林场的人工杂交育种的情况,包括亲本选择、杂交方式、控制授粉及杂种的测试、选择和杂种的遗传增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常规林木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常规林木育种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育种手段创造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把常规育种的分阶段遗传试验如种源试验、子代测定等整合到同一试验,以及对多个性状的综合选择,使传统的田间试验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为育种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进行复杂模拟和运算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育种值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也使采用复杂的试验设计成为可能。随着许多林木育种项目进入高世代,多世代育种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育种群体或种子园内,通过建立优化育种模型对遗传材料进行优化配置。未来林木育种策略和育种目标将会把育种成本等经济因素考虑在内,根据育种项目的经济效果来确定育种方法。育种新技术必须以常规育种项目为依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滇杨与美洲黑杨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杨派中的滇杨为母本,黑杨派中的美洲黑杨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杂交技术进行了滇杨×美洲黑杨的杂交工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杂种苗。今后将结合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苗和亲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索和研究滇杨×美洲黑杨杂交育种的遗传变异规律,亲子鉴定和早期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