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在皖北地区确定一种比较适宜的耕播方式和秸秆还田组合技术,以"皖麦6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播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皖北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和耕播方式对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大体上提高了小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并且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和旗叶MDA积累,在秸秆还田下,耕翻镇压(PCL)较旋耕(RL)显著提高了小麦光合性能,同时降低了MDA积累量;在小麦产量上,PCL(耕翻+镇压)和SPCL(秸秆+耕翻+镇压)产量最高,分别为9 048和8 889 kg·hm-2,且两者无显著差异;此外,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品质性状,其中SPCL小麦籽粒品质相对较好。综合以上,秸秆还田配合耕翻镇压的耕作方式进行机械条播更适合皖北地区的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2.
楚州区小麦秸秆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01-202
本文依据《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对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的夏季作物小麦进行系统地调查和研究,获得该地区小麦秸秆的草谷比、收集系数、秸秆总量的数据,并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评价,对其他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阐述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总结秸秆还田的方式、技术思路和作用,提出现阶段加强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对策,以提高当地小麦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访谈的方式研究了两种秸秆资源评价方法(田间秸秆法和初加工副产物法),重点研究了两个评价参数(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最后基于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徐州地区三类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可收集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结果:确定了基于谷草比和可收集系数的秸秆资源评价方法,得到了徐州地区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429万t)和分布情况。结论:谷草比和可收集系数的取值对地区秸秆资源可收集量的影响非常显著,应建立有地区针对性的秸秆评价方法,为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小麦和玉米秸秆富含多种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钙、镁等养分,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东阿县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平均产量约60万t,2017年通过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程,积极探索出秸秆精细化还田、县乡村三级秸秆收储体系和青贮饲料等多种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与运行机制,使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过对阿克陶县的秸秆资源情况的全面调查,充分掌握了玉米、小麦、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秸秆资源量和秸秆资源利用等情况.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阿克陶县秸秆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芳 《河南农业》2020,(7):31-31
内乡县是一个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的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20万hm2,主要种类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2017年全县农作物秸秆可利用总量为65.87万t。一、秸秆综合利用量从利用数量来看,2017年,内乡县秸秆总产量77.16万t,利用量65.87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85.4%,其中,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较高,达到96.2%。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丁贺  杨培权  张允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7-11588
以小麦秸秆焚烧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为例,从理论上证明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指出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又避免了露天燃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志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11-112
阐述了合肥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合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春 《农学学报》2015,5(2):42-46
为了明确农村种植业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对北京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各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及利用现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北京地区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和小麦,占全部秸秆产量的94.9%,秸秆利用主要以秸秆还田为主。除家庭燃用、秸秆还田以及养畜等用途外,北京仍有10%的剩余秸秆资源。通过分析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京郊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临邑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临邑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89万公顷,年产玉米秸秆约51.17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小麦种植面积为5.3万公顷,年产小麦秸秆约48.72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99-602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的秸秆资源量、分布区域及利用途径进行了较为客观详细的阐述,针对不同类型的作物秸秆(如小麦、玉米、水稻、花生)从分布的地域性、分布密度、可搜集量以及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秸秆资源存在总量大,利用及分布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利用率整体偏低等特点;并提出了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宁夏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现状及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等方面,表明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秸秆大量焚烧的集中时间在每年三夏时节,尽管在此期间各地政府频发“禁烧令”,麦农们却依然故我,小麦秸秆的焚烧屡禁不止.由露天焚烧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北蚌埠、淮南等地区乡镇农村的细致调研,就小麦秸秆露天焚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方平原地区可耕地比重大、人均耕地少、土质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产量非常大。但是,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效益较差,甚至就地焚烧的现象在各地还大量存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努力推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实现变废为宝,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从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病虫害综合防控、及时收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皖北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小麦育种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皖北地区小麦生产水平的分析,指出小麦育种工作的挑战性和艰巨性,并进一步从小麦品种生态类型、产量水平、品质、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对皖北地区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提出皖北地区小麦育种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18.
皖北地区小麦高产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皖北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总结了皖北地区小麦高产田间管理技术,包括中耕除草、化学调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皖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各级农机部门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进和推广了一批玉米秸秆收获青贮、小麦秸秆打捆机械,为有效防止对农业生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禁秸秆焚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玉米收获青贮机械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生活用秸秆数量大幅度减少。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每年产生1.8亿吨左右小麦秸秆,在部分地区出现乱堆、乱弃,甚至焚烧现象,小麦秸秆的处理成为难题。事实上,小麦秸秆不是废弃物,而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对秸秆加以科学利用,就会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