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剂量的增大,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时期和剂量对高粱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在人体硒摄入安全范围内,挑旗期叶面喷施80 mg/kg亚硒酸钠剂量下,高粱籽粒硒含量最高,达0.297 mg/kg,比对照提高84.50%,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高粱光合作用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挑旗期80 mg/kg的叶面喷硒剂量下高粱籽粒富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富硒能力的差异,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优质高粱品种,以山西省主栽的7个高粱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在高粱开花期通过叶面喷施硒肥,研究不同施硒量对高粱籽粒产量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各高粱品种籽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剂量的增大高粱籽粒硒含量增加;无论喷硒与否,各高粱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喷硒条件下,7个高粱品种中以晋糯3号、晋杂22号籽粒硒含量较高,分别为0.160,0.142 mg/kg;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开花期亚硒酸钠喷施剂量以80 mg/kg最适宜,品种中晋糯3号富硒效果最好,籽粒硒含量达0.296 mg/kg,晋杂22号次之,籽粒硒含量达0.277 mg/kg,晋糯3号和晋杂2号籽粒硒含量约为对照的2倍,均达到谷物富硒标准。高粱开花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山西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选择晋糯3号和晋杂22号进行富硒高粱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硒元素是一种动物和人类生长发育必须的矿质营养元素,硒元素的缺乏是一种世界性的营养问题。为评价玉米叶面喷施硒元素改善人体营养状况的技术潜力,本研究通过两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探究了雨养条件下,在玉米灌浆期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对玉米籽粒产量、硒含量、硒积累量、硒利用率以及其他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籽粒的硒含量和硒积累量,且随着喷施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升高,但对玉米产量以及籽粒铁、锰、铜、锌这四种矿质元素含量无影响。同时两年之间,硒含量和硒积累量差异较大,说明环境因素对玉米籽粒吸收利用外源硒肥具有较大的影响。综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是改善玉米籽粒硒元素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施用硒肥对小麦籽粒含硒量、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溶液的施肥效果,在豫东潮土上进行了小麦喷施亚硒酸钠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有显著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比对照喷清水可增产小麦1691.4~2443.2 kg/hm2,增产率13.6%~15.2%,每公顷净增收益2653.2~3820.8元.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的处理小麦籽粒中硒的含量均比喷清水处理高,可提高硒含量0.07~0.14 μg/kg,提高幅度为124.1%~148.3%,其中喷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达到15mg/kg时效果最好,表现为籽含硒量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净增经济收益最多.  相似文献   

5.
研究0、1、2.5、5、1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对“东方蜜”和“红肉莎白”两个甜瓜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两种甜瓜最佳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甜瓜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株高、茎粗、根长、鲜重、干重、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基本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东方蜜”甜瓜的最佳浸种浓度为1~2.5 mg/L,“红肉莎白”甜瓜种子的最佳浸种浓度为2.5~5 mg/L。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的籽粒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提高谷子的籽粒含硒量,改善籽粒品质。晋谷21号与张杂谷10号的籽粒硒含量均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0.225kg·hm-2亚硒酸钠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1和0.226mg·kg-1,是对照处理的17和13倍。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0.150kg·hm-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了5.81%、42.68%、27.87%,109.73%;张杂谷10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188kg·hm-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6.88%、165.98%,可溶性糖含量在0.113kg·hm-2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提高了47.50%,淀粉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升高而增大,0.225kg·hm-2浓度时显著提高了43.06%。综合2个谷子品种的5个品质指标,叶面喷施0.150kg·hm-2亚硒酸钠为宜,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富硒芽苗菜的培育及几种大众蔬菜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南京市场12种常见蔬菜硒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种常见大众蔬菜中平均硒干重含量为0.295 μg/g,其中菜豆硒含量最高,为1.142 μg/g.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对绿豆芽伸长生长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7.5 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对绿豆浸种12 h,对绿豆芽的伸长生长有促进作用,收获的绿豆芽硒干重含量为4.43 μg/g,达到了富硒效果.人体每天在摄入其余膳食结构食品足量的情况下,食用该浓度亚硒酸钠处理的绿豆芽120 g即可满足人体每天硒要求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齐穗期对各个处理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和螯合硒,研究对水稻籽粒含硒量、水稻茎叶含硒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后,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基本随喷硒浓度升高而增加;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1组中,喷施2.0 g/hm~2亚硒酸钠处理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达到了16.78%;喷施2.5 g/hm~2亚硒酸钠处理中糙米含硒量最高,达到了0.142 mg/kg,经方差分析,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螯合硒的1组中,喷施2.5 g/hm~2螯合硒处理产量和糙米含硒量均达到最高值,与CK相比增产达到了19.35%,含硒量达到了0.236 mg/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可见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水稻茎叶中的硒含量,对水稻的良好生长起促进作用。在叶面喷施硒含量相同的前提下,喷施螯合硒肥的处理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纯亚硒酸钠,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谷子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于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亚硒酸钠,测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粗、叶片数、节数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0.113kg·hm-2的处理对谷子的穗重和穗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113kg·hm-2亚硒酸钠处理对谷子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谷子大田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强度和浸种时间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对5个农作物品种3个不同浸种时间的种子进行Cs~(137)γ射线2种剂量的辐照处理,研究其对不同作物品种发芽势、芽长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对浸种时间较长的水稻和大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辐照对玉米干种子和浸种12 h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高粱芽和根的生长,也抑制了浸种后油菜芽和根的生长,说明辐照对种子萌发、芽长及根长的影响不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137)γ射线对多种农作物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差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不同钠盐浸种对NaCl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农作物的耐盐育种和栽培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不同钠盐浸种和NaCl溶液胁迫萌发试验,找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抗盐的有效方法和耐盐程度。分别用浓度为200mmol/L的NaCl、NaHCO3、混合盐(NaHCO3,NaCl)3种溶液浸种,然后配置4种浓度的NaCl胁迫溶液:40、80、120、160mmol/L,分别对萝卜种子的萌发进行盐胁迫。[结果]混合盐浸种明显提高萝卜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幼苗生长。NaHCO3浸种明显抑制种子萌发,但明显促进侧根数目增多并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顺序是:混合盐浸种>NaCl浸种>对照组>NaHCO3浸种。不同浸种方法处理,均表现出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抑制种子萌发,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NaCl胁迫溶液浓度较低时,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促进幼苗生长。相反,在NaCl胁迫溶液浓度较高时,随NaCl胁迫溶液浓度升高,抑制幼苗生长。[结论]混合盐浸种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酸化水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了酸化水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pH值为3.5~4.0的酸化水浸种,可明显提高水稻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所需浸种天数和破胸时数,秧苗茎基粗壮,根系发达,大大降低了水稻苗期立枯病的发病率。三年本田试验结果表明,用pH值3.5~4.0的酸化水浸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稻子粒产量,增产幅度为6%~9%。  相似文献   

14.
叶面喷硒对稻米产量和含硒量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叶面喷硒对稻米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采取随机小区试验,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向水稻叶面喷施富硒叶面肥,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处理稻米的含硒量,同时计算小区稻米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于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没有影响,千粒重有小幅提升,但是显著提高了水稻结实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4.56%~11.43%之间。叶面喷施硒肥不仅对于水稻有一定程度增产作用,而且显著提高了稻米中硒含量,在齐穗期后7 天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增产作用和提高稻米中硒含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叶面施硒对水稻各生育期镉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通过水稻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亚硒酸钠(0.2,1.5,5.0mg/L),研究亚硒酸钠对水稻体内镉、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1mg/L)能够明显提高籽粒中的硒的质量分数,对水稻各生育期各部位镉的质量分数以及迁移无影响,却能够明显降低成熟期籽粒汞的质量分数和次级迁移系数(STI).喷施质量浓度过高(5mg/L)会促进孕穗期、成熟期镉向茎叶和籽粒中的迁移,从而使茎叶和籽粒中镉的质量分数增加,但是对水稻各部位的汞的质量分数和迁移无影响.因此孕穗期和成熟期是硒影响水稻体内镉、汞积累的关键时期,喷施亚硒酸钠对水稻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影响结果与喷施质量浓度以及金属阳离子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种,分析其对4℃低温下麻疯树种子萌发特性及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mmol/LCaCl2溶液处理的种子相对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率均较高,同时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又较低。说明适量浓度的Ca2+处理能促进低温胁迫下麻疯树种子的萌发,且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黄花乌头种子萌发与水溶性内源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乌头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测定该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根的影响以及温水和溶剂浸种去除内源抑制物质的效果。[结果]用200μg/ml赤霉素处理时,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为79.6%和52.4%,比对照高40.9%和71.4%。室温0~4℃变温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黄花乌头种子的粗提物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0.28 g/ml时,白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20.2%,幼根相对长为11.2%。黄花乌头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15.2%,相对发芽势为6.4%;温水浸种可除去黄花乌头种子中大量内源抑制物质。乙醇浸种时浸泡液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200μg/ml赤霉素变温浸种处理,可提高黄花乌头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及淀粉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对盐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调节作用,为揭示甜高粱种子的萌发生理及其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晋甜08-1为试材,用NaCl浓度(mmol·L -1)为0、50、100、150、200、300和400 的溶液培养高粱种子,通过萌发率确定高粱种子萌发期的耐盐适宜浓度、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用0.05、0.1、0.2、0.4、0.6和0.8 mmol·L -1硝普钠(SNP,NO供体)在25℃黑暗条件下浸种12 h,以150 mmol·L -1的NaCl模拟盐胁迫,在培养36 h统计发芽势,72 h统计发芽率,在5 d时取样测定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淀粉转化相关指标。采用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淀粉酶活性和还原性糖,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茚三酮显色法测定脯氨酸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通过对高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种子吸胀、淀粉酶活性、淀粉及糖含量、脯氨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高粱种子萌发及淀粉转化的影响。 【结果】 NaCl胁迫下高粱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 -1时高粱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降低,150 mmol·L -1 NaCl处理时高粱种子的萌发率为63.17%,400 mmol·L -1 NaCl完全抑制高粱种子萌发。0.05 mmol·L -1的SNP处理能够缓解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高14.44%、12.22%和18.07%(P<0.05);SNP处理使高粱种子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8.97%和41.43%,从而降低渗透势,促进种子吸水,缓解NaCl造成的渗透胁迫,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较NaCl单独处理降低了17.79%。SNP处理还能迅速提高盐胁迫下种子淀粉酶活性,在处理后第1天时就比NaCl处理提高了17.20%,加速淀粉的降解,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在处理的第5天时,SNP+NaCl处理淀粉含量比NaCl处理降低19.17%,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1.4%和41.0%,差异显著(P<0.05),这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提高高粱种子萌发期的抗盐性。 【结论】 外源NO可调节高粱种子萌发期的淀粉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其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硒源栽培模式下紫芝的富硒情况。[方法]微波消解-ICP-MS法对不同栽培模式富硒紫芝中的Mg、Ca、Fe、Cr、Co、Cu、Zn、As、Cd、Pb、Se、Ag、Hg 13种元素进行测定和基质中的Se检测。通过添加无机硒元素(亚硒酸钠、活化硒矿)富硒栽培和天然富硒原料富硒栽培,研究不同硒源栽培模式下紫芝的富硒情况。[结果]14个富硒样品中检测出Mg、Ca、Fe、Cr、Co、Cu、Zn、As、Cd、Pb、Se,未检出Ag、Hg这2种元素。添加亚硒酸钠为硒源时,当基质中硒含量为41.00 mg/kg,富硒效果最佳;当基质中硒含量大于110.00mg/kg,富硒效果较差。在添加活化硒矿为硒源时,富硒效果较差。其他元素含量较接近。[结论]添加亚硒酸钠硒源比添加活化硒矿硒源的富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