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土壤硅素肥力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淼  王喜艳  李军  吴菲  张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91-4892
针对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的典型水稻土,采用水浸法测定硅素含量,结合盆栽试验研究硅素肥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土样施硅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不同土样施硅肥的增产率不同;水浸法土壤硅素测定结果适用于评价辽宁地区水稻土硅素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49-11551
[目的]探讨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硅肥施用提供借鉴。[方法]采取土壤有效硅测定方法间对比分析法以及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性质间相关分析法。[结果]采取不同方法测定有效硅含量间虽有较大差异,但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供试水稻土有效硅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水稻土有效硅含量低于临界值。土壤母质和基本性质对有效硅含量有较大影响。[结论]安徽省水稻土有效硅测定以浓度1%柠檬酸法和pH4.0醋酸-醋酸钠法方法较好。成土母质、土壤pH、黏粒含量是影响有效硅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景洪市2006-2013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所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土2486个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水稻土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逐年上升趋势,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r=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r=-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在粳稻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笔者对"3414"肥料试验的处理2、处理4、处理8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针对粳稻更好的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其校正系数之间关系用二次多项式表示最佳,它们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中土壤碱解氮校正系数y与土壤碱解氮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1.331 16-0.008 11x+0.000 02x~2;土壤速效磷校正系数y与土壤速效磷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8.228 58-0.443 11x+0.006 52x~2;土壤速效钾校正系数y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的回归方程为y=2.527 86-0.022 23x+0.000 06x~2。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效硅含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江西省10 种主要母质的497 个农田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效硅( Si O2) 平均含量为60 .0 mg/kg ,含量低于100 mg/kg 的土样占83 .5 % ,低于50 mg/kg 的土样占64 .4 % 。水稻土缺硅面积占91 .5 % 。地区分布特点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土壤有效硅含量与成土母质和复种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土壤p H 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全 N、速效 N、 P、 K 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以增穗、增粒而增加稻谷产量;我地水稻施用硅肥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产量与硅肥(SiO2)用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435x2+103.85x+459.14(R2=0.933 9),SiO2的最佳用量为2.71kg/667m2。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水稻土有效硅含量及硅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省水稻土取样分析和进行水稻施用硅肥盆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有效硅含量高低顺序为湿潮土> 砂姜黑土> 盐化潮土> 棕壤。每666 .7m2 施用含SiO2 55% 的高效硅肥5 ~10kg,可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改善水稻生物性状,增强抗逆性,与对照相比,水稻增产7-8% ~21.5% 。  相似文献   

9.
福建土壤有效硅含量及其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耕地和非耕地主要土类179个样品的分析和室内模拟试验结果:80%供测土样,83.7%的稻田土样,其土壤有效硅含量均在临界值以下。  相似文献   

10.
南雄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氮磷钾肥的三元二次方程同归模型为y=366.53+21.24x1+2.13x2+10.58x3-1.33x12-2.55x22-0.14x32+3.28x1x2-0.26x1x3-2.2x2x3,每667 m2水稻的最大施肥量为N 9.90 kg、P2O512.37 kg,K2O 4.63 kg.最佳施肥量为N 8.06 kg、P2O5 11.47 kg;此外,施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施磷的效果次之,施钾的效果不明显,在南雄市种植水稻可根据生产实际适量施钾.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耕地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宁波市9个县(市、区)的747个土壤样品的有效硅含量,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及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波市耕层土壤有效硅(SiO2)平均含量为68 mg.kg-1,土壤有效硅含量丰富(≥130 mg.kg-1)、中等(100~130 mg.kg-1)、缺乏(50~100 mg.kg-1)和极缺水平(<50 mg.kg-1)的土壤分别占15.8%,5.5%,19.8%和58.9%。旱地有效硅的平均含量(95 mg.kg-1)高于水田(61 mg.kg-1),两者的缺硅土壤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58.8%和83.5%。不同土类的有效硅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滨海盐土(133 mg.kg-1)>潮土(110 mg.kg-1)>水稻土(61 mg.kg-1)。在水稻土中,有效硅含量以渗育水稻土最高(88 mg.kg-1),淹育水稻土最低(49 mg.kg-1)。各地貌类型的土壤有效硅含量: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丘陵山区。土壤有效硅含量与pH、有机质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有效磷、速效钾均无显著相关性。针对宁波市耕地严重的缺硅现状,提出了补施硅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北亚热带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土壤植硅体碳(PhytOC)质量分数及剖面分布规律,探讨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的差异。  方法  以江苏省句容市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0~10、10~20、20~40、40~60 cm分层取土壤样品,测定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并估算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  结果  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为45.7~153.3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各分层之间有效硅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和植硅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中龄林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林龄之间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植硅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而各土层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植硅体碳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比值(PhytOC/TOC)为0.36%~1.49%,大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层之间PhytOC/TOC差异不显著,但各林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植硅体与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植硅体碳与有效硅质量分数之间无相关性;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为1.15~1.47 t·hm?2,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土壤的植硅体碳储量占有机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0.80%~1.50%、0.73%~1.10%、0.36%~0.67%,占比较小。  结论  受土壤理化性质、淋溶作用等的影响,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在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植硅体碳储量占有机碳储量的比例较小,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植硅体碳较其他形式的碳更加稳定。从时间尺度上来讲,植硅体碳汇是森林长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图3表4参41  相似文献   

13.
以曲靖罗平烟区为基础,分析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及其交互作用对烤烟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罗平烟区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有56.13%的土壤样品碱解氮含量处于高水平(15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但变异系数(49.22%)较大;烟叶钾含量较适宜,有77.61%的烟叶样本达到巴西优质烤烟钾含量标准。(2)随着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增加,烟叶钾含量先升高,随后又降低;烟叶钾含量(y)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方程y=0.000 4 x+1.885达到显著水平。(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氮钾交互作用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当土壤基础肥力处于低氮、中氮水平时,烟叶钾含量与土壤钾水平呈正相关;当土壤基础肥力处于高氮水平时,二者表现为负相关。在9种土壤氮钾互作组合水平中,以中氮高钾(N2K3)组合的烤烟钾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土壤速效钾确定油菜钾肥推荐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油菜田土壤速效钾缺乏临界值为 70~ 80mg/kg ,当速效钾 >10 0mg/kg时可以不施钾肥。从维持地力和保证高产稳产的角度出发 ,油菜推荐施钾量为每公顷 12 0~ 2 4 0kgK2 O ,具体用量可根据方程 ^y =4 3 2 - 4 3 2x来确定 (y为K2 O施用量 ,x为土壤速效钾测定值 )。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炼铁厂副产品3种高炉渣作硅肥使用对水稻土pH及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硅素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方酸性水稻土上施用高炉渣可以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效硅含量,促进水稻对硅素养分的吸收。上述效果随高炉渣用量的增加而更为明显,且高炉渣A和高炉渣F的效果要好于高炉渣B。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93份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常量样品(3.0 g)及小量样品(0.3 g) 含油量及硫甙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分析和回归模型研究,以期在育种过程中建立实用的油菜小样品含油量及硫甙含量测定数学模型。【方法】利用NIRS对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含油量及硫甙含量测定,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众多回归模型中,对于小量样品籽粒含油量及硫甙含量,二次模型均为最优拟合模型,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40.190+0.892x-0.007x2(R2=0.970);y=-92.040+0.748x+0.002x2(R2=0.960)(y为常量测量结果,x为小量测量结果)。【结论】获得的二次回归方程式可以很好地将小量样品测定数据转化为常量样品分析结果,为高含油量和低硫甙油菜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东北芦苇湿地土壤有效硅与pH值及物质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有效硅与土壤pH值及物质组成的关系,在东北地区选12个样点,采集1 195个土壤样品,运用硅钼蓝比色法进行有效硅含量测定,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对有机质进行测定,用pH计对酸碱度进行测定,运用ICP法进行阳离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湿润地区土壤pH值与有效硅为正相关,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pH值与有效硅为负相关;有机质在湿润地区和雨季时间段与有效硅呈现正相关,在半干旱地区与有效硅为负相关,但关系复杂并非简单线性相关关系;钾钠比与有效硅正相关,而钙镁比与有效硅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分布状况及喜硅作物的挖掘开发提供依据,采集海南18个市县的169个农田土壤表层(0~20cm)样品,按照《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并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为3.85~340.34mg/kg,平均为63.9mg/kg,有效硅属于中度缺乏状态,各市县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差异较大,空间上呈以琼北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发射状分布,东方与乐东交界地区、白沙的西北地区和定安的局部地区是全岛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最低的地方;农田土壤全硅含量为135.52~572.26g/kg,平均为426.46g/kg;空间上与土壤有效硅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