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科技日报》刊登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纪刘振亚的文章《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文章阐述了能源变革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提出了"智能电网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新观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能源变革与工业革命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动力。随着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到来,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与智能电网全面融合,正在承载并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一轮能源变革与新一轮工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014年1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14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形势,安排2014年任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全面建成"三集五大"体系,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开创公司和电网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要闻     
<正>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二届五次职代会暨2014年工作会议1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14年工作会议在京开幕。会议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形势,安排2014年任务,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全面建成"三集五大"体系,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开创公司和电网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王杰 《南方农机》2019,(9):47-47
新时期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制造业逐渐趋于智能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内容,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究,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德国的工业4.0、欧盟的"新工业革命"以及《中国制造2025》,制定这些计划和战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将未来制造业更多的应用智能机器,实现智能化生产,因为智能制造决定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是整个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的创建是国家电网公司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电系统实施"科技兴电"目标和"三新农电"战略,扭转农网科技滞后局面,实现电网安全、经济、可靠供电,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战略部署。平邑县供电公司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国网公司科技创新战略,坚持"经济、适用、可行"三项原则稳步  相似文献   

7.
耿宵慧 《南方农机》2023,(22):173-175
【目的】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将光伏、风能、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发电方式有效结合,使农场科学地改变用电行为和用电方式。【方法】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种智能农场与智能电网的集成方案,概述了智能农场的概念与功能特点、智能电网的构成,并基于二者的作用原理构建了智能农场与智能电网的集成模型。【结果】该模型利用了智能农场精准测量的特点,使得农场侧可以参与到电网的需求侧管理当中;利用智能农场对农作物废弃物发电能力和成本的评估,可以实现农场侧和电网侧电能的双向流动。【结论】智能农场所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化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仍应关注数据恢复和采集技术、数据的实时处理技术、通信安全、无人机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进一步提高农场经营效益,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讯     
华北电网公司推进智能电网科技攻关3月12日,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调度通信中心召开华北电网智能电网规划与研究工作会议,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公司智能电网科技项目开发工作。智能电网是当前电网技术发展的最新理念,其实质是为了适应经济迅猛发展、新能源广泛应用以及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气化》2013,(11):52-52
日前,由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主译的国内智能电网领域首部译著《智能电网通信及组网技术》一书正式出版,该中文译本的出版填补了国内智能电网学术界的空白。该书英文版《Smart Grid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于2012年5月由英国剑桥出版社正式出版,是国际上最早介绍智能电网中通信及组网技术的专著,作者均为国际知名的通信专家。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体现。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这方面的试点研究。国家科学技术部在《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指出,智能电网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将广泛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材料等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国网青阳县供电公司以实施"两个提升"工程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为主线,抓住"两个提升"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建设坚强县级智能电网作为服务公司生产经营、推进公司和供电所综合管理提升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科技进步,为县级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信息通信保障。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文明单位、农网工程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系统深化应用标杆单  相似文献   

12.
<正>"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的创建是国家电网公司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电系统实施"科技兴电"目标和"三新农电"战略,扭转农网科技滞后局面,实现电网安全、经济、可靠供电,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战略部署。平邑县供电公司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战略,坚持经济、适用、可行三项原则稳步推进创建工作,整体科技装备水平得到了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支撑。公司先后被  相似文献   

13.
正为加快推进建设广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力争5年内建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近日,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网数研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三方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签订《共建智能传感器创新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聚焦数字电网、环境监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2015年1月15日,国网江苏扬州供电公司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顺利建成启用,扬州区域198座变电站监控业务陆续接入新系统运行,为加快智能电网调度控制运行管理,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大运行"体系建设水平搭建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调度控制操作及电网运行管理系统亟需更新。扬州供电公司积极适应现代技术要求,加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电网公司从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出发,创新提出并大力实施"两个转变"战略,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着力推动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在智能电网发展上取得了成效。嘉善县以建设智能电网为基础,强化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便民服务,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用电、绿色用电。2013年,嘉善县完成智能电网投资1.4亿元,已累计保  相似文献   

16.
王朝阳  李卓 《南方农机》2019,(13):233-233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在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规划中智能电网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智能电网的诞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本文分析了智能电网概念,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日,科技部正式发布实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其中,多功能农业装备创新重点是:瞄准培育低耗低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开展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农机智能装备、  相似文献   

18.
汪宽 《南方农机》2016,(10):11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电网逐渐地被淘汰,智能电网时代来临,对电网进行保护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必然要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电气化》2010,(2):1-1
<正>对于中国电力工业来说,2009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此后,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迈向智能电网的铿锵脚步声。从国家层面,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支持。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  相似文献   

20.
<正>1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14年工作会议在京开幕。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强化改革创新深化"两个转变"为加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刘振亚首先回顾了公司2013年各项工作。他说,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电网安全和优质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电网发展、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三个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电网发展新跨越、企业管理新提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