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立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电力营销技术基础上,以专网通信技术等为主要通信平台,具备用电异常信息报警、远程多功能自动抄表、电能质量监测等功能,为提高供电企业的智能化供电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正逐步从控制转向管理,从限电转向服务,并逐渐成为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给营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电能作为特殊商品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占据着特殊地位,电能计量是现代电力营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电能量结算是依靠人工定期到现场抄读数据,在实时陛、准确性和应用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而用电客户不仅要求有电用,而且要求用高质量的电,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因此提高电力部门电费实时性结算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抄表方式已成为所有电力部门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管理费用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万粉花 《农电管理》2013,(Z1):86-87
实施背景客户计量装置故障处理是供电服务的重要内容,其服务质量和响应效率是满足客户用电需求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公司立足科学发展,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加强服务系统功能建设,全面营销增效益的营销工作思路,电能计量管理系统采用创新技术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技术、设备,实现营销数据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测、及时分析、数据共享,实现营销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达到营销管理零差错的目的,通过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优化供电公司营销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供电企业具有市场垄断和电力客户不可选择等商品特性,使得电力企业存在着以生产电能为导向的滞后电力营销观念,形成了电力营销滞后于客户需求的矛盾,影响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在陈述电力营销及电力商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电力营销现状,并提出适应新形势的电力营销管理建议,以有效地促进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电力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就是在立足于供电行业自身特色深挖电能营销服务内部的潜力,用系统化、科学化、整合化的电能营销经营服务方式,使营销服务业务流程向管理精益化和合理化逐步转型,实现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技术平台,从而有效提高电力客户服务水平的目标。精益化营销服务管理措施供电企业是电能营销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供电企业电能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高效、稳定地运营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责  相似文献   

6.
邹莉 《农村电工》2014,(7):34-35
<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采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用电环节的重要应用,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系统建设,可有效促进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业务发展,实现用电管理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通过数字化通信技术、IT技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中卫地区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力市场发展,服务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营销信息自动化应用,实现电力用户双向互动,提升服务能力的技术基础,中卫供电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实现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目标,特作此可行性研究。用以规范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现场实施、进度控制、运行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正>营销管理是供电企业的销售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它包括电力市场、业扩报装、电价电费、抄核收、电能计量、用电检查与营销稽查、供用电合同、电力需求侧、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等内容,其中营销稽查工作是加强营销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有效的营销稽查工作,加强营销环节的监督管理,减少各种差错和责任事故,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严肃营销经营纪律,提高营销政策执行力。1营销稽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基础管理的稽查。客户户务资料,就是从申请用电  相似文献   

9.
<正>电力营销在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供电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等能否实现,能否在竞争的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最终都要取决于电力消费者是否购买电能和增大电能的使用量。因此,电力营销要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增加市场客户为中心展开,对电力营销要进行法制化管理、商业化运营,采取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为提升市场响应快速化的水平,提高用户服务的质量,落实"精益化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用户需求的营销机制,必须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切实服务于营销管理和各项业务需求。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  相似文献   

11.
国内电力营销市场步入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实现用户需求为目标的新电力时代。电力营销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刺激了国家电网公司在电力营销各个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全面实现营销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强有力地保证电费收缴任务。文章重点研究了远程费控推广与应用对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营销工作的影响,希望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用电营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电力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加强市场诸因素控制与管理、通过提高电能效率实现电力企业效益的重要措施。用电营销工作是供电企业在一定的营销策略的指导下制定的有关营销活动的原则和方法,对用电市场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用电市场的细分和营销管理方式组合两部分内容。所谓用电市场细分就是按客户群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其划分,以加强用电市场的规范有序管理,分析和开拓市场的潜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所谓用电营销方式组合就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分类的目标市场情况和特点,制定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各行各业都应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本行业发展的目标,供电企业更是如此。人们如今的生活离不开对电的使用,而电力一般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这些电能都是通过消耗大量有限资源而换来的,因此供电企业应当把可持续性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从电力产生、电力运作以及电力营销整个环节,来解决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营销中的“四到户”服务方式已成为电力营销管理的工作重点。为了提供快速抄表、收费的手段,文章主要介绍了“九星抄表王”的应用目标、技术特点和功能模块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使电网综合控制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如预付费电能表实现远程刷卡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上得到应用.本文根据广东省蕉岭供电局实行预付费装置多年的实践经验,充分结合现有的电力和通信等网络结构,就如何实现变电站预付费电能表远程刷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宣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范畴,具有引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功能。通过宣传向人们提供信息,并且把接受信息者吸引过来,以很强的目的性引导和争取受众,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营销,就是企业发掘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进而购买产品的具体行动。基层供电营销宣传,就是基层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电能商品及相关服务的推介活动,帮助用户进一步了解电能和消费电能,实现开拓电力市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电力控制技术为基础,以需求侧管理、用电检查、电度计量、营业电费等业务知识为支撑的信息处理和实时监控系统。是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基础平台。能否利用和如何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搞好农村配网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宋亮 《农村电工》2006,14(4):13-13
1加强安全生产,提高电能质量安全生产是搞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必备条件。一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营销的前提和基础,电能是电力营销的产品,只有建设坚强的电网,才能向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通过加强电网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电压合格率,最终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增加电力市场占有率。二是通过安全生产可以不断提高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对用户连续不断、优质高效供电的目的,如带电作业可以保证对用户不停电,事故的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只有保证了供电可靠性,才能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地区供电企业应用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DMS)、电能计量系统、电力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力营销系统、电力客户服务系统等,使地区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信息孤岛现象也暴露了出来,大多数应用系统的数据不能被其他  相似文献   

20.
郝纲 《农业工程与装备》2020,(2):134-135,137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用电需求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力企业的稳定供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现阶段电力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电力的传输主要是通过架空的输电线路传输来实现的,而电能在流过输电线路的时候,会因为线损而消耗一部门的电能,从而给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的能源损失以及经济损失,因此线损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各个供电公司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考核指标,各个单位都在加大对电力线损的管理力度,尽可能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