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桃肉状菌(Diehliomyces microsporus)又叫狄氏裸囊菌、脑菌、假块菌,是高温期发生在双孢蘑菇菇床上的毁灭性杂菌。出菇前发生此菌,双孢菇将减产50%以上,出两潮菇后发生此菌,将减产40%左右。1发病症状胡桃肉状菌发生初期,在培养料或覆土表面产生白色或淡黄色的浓密菌丝,会强烈抑制双孢菇菌丝的生长,使菌丝萎缩变黑,发病后一般不出菇或只出零星几个菇。在生长后期,覆土表面会出现大量红褐色、形似胡桃肉的子囊果。发病严重时,菇床表面覆土凹凸不平,培养料暗褐色,粪草无韧性及弹性,呈湿腐状,闻之有浓烈的漂白粉气味。菇房内有漂白粉气味是诊断胡桃肉状菌感染的依据。2病原特征胡桃肉状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裸囊菌目、裸囊菌科、假块菌属。其菌丝白色粗壮,生长速度快。子囊果直径0.5~5厘米或更大,群生,形状不规则,表面呈脑状皱纹,形似胡桃仁,淡黄色或奶油色,后期红褐色。子囊卵圆形或球形,有柄,(12~25)微米×(8~16)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球状,直径5~7微米,平滑无色。3发生条件胡桃肉状菌属于土壤真菌,但其子囊孢子能在菇房内生存。病菌孢子随感病培养料、菌种等进入菇房,可随气流、人、工具等在菇...  相似文献   

2.
四、竞争性病害这类杂菌与食用菌生长在同一环境中,争夺养料,影响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 1.子囊菌:狄氏裸囊菌Diehliomyces microsporus(Diehl. et Lamb.)Gilkey、瘤孢梭壳孢Thielavia spedonium Emmons和嗜热梭壳孢T.thermophila Fergus et sinden在双孢菇菌床或堆肥上,第一种是最大的竞争菌并抑制菌丝体生长。初侵为空气,再侵为土壤。防治(1)以55℃蒸汽消毒土壤;(2)装肥前菌床、工具等以5%甲醛溶掖消毒;(3)发病时降温至16℃以下。球盘菌Orbicula partietina(Scr. ex Er.) Hughes和纤维盾菌Humarina testacea(Moug.)Seav. 在平菇棉  相似文献   

3.
<正>蛛网病(Cobwerb disease),又称软腐病。病原菌为树状葡枝霉Cladobotryum dendroides(Bull.)W.Gams et Hooz..异名:树枝状轮指孢霉Dactylium dendroides Fries,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葡枝霉属(子囊菌门、子囊菌亚门、粪壳菌刚、肉座菌亚刚、肉座菌目、肉座菌科)。双孢蘑菇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受到蛛网病病菌侵染。自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上图: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Wulf.)Fr.子实体肉质、直立,从柄上多次分枝,枝扁平、带状,枝端扁平呈花瓣状,密集成一大丛,形美似绣球花,灰白色、黄色或淡灰色至黑灰色,直径5-30厚米,少数达40厘米;菌柄灰白色至灰色,短粗壮,长3-4厘米,粗2.5-3厘米,往下稍长、似根;花瓣状小枝相互交错,波状弯曲至扭曲,嫩时脆、易碎,老时韧,子实层生于瓣片之下侧。在显微镜下观察,担子棒状,有2-4个小柄;孢子近球形至广椭圆形,无色,光滑,近球形时直径4-5微米,广椭圆形时为4-7×3-4微米。孢子非淀粉质,孢子印黄色。夏秋季单生至群生于松林和落叶松林地上,与这些树形成共生关系,着生在树根上。该菌香味扑鼻,食味异常佳美。国内在河北、黑龙江、吉林、云南等省有分布。在英国等欧美诸国和日本也有分布。(照片摄影:李志超。摄于长白山松林内腐朽树根上。) 下图: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Schaeff.)Fr.  相似文献   

5.
1982年秋和1983年夏初,笔者在黄岩的柑桔叶片和苗木枝干上,发现一种蚧白头菌寄生于桔长蛎蚧(Lepidosaphes gloveri Pack)上。经观察,这是一种属于柄丛赤壳属(Podonectria)的蚧寄生菌——蚧生柄丛赤壳[Podonecfria coccicola(E. and E.)Petch]。现记述如下: 笔者所见的为无性时期,即蚧生四臂孢霉(Tetracrium coccicolum H.)。由很小的白色椭圆锥状的头所组成,固定于柱形或卵形的褐色基质上,形成直径0.4毫米、高0.5毫米的多泡状突起。分生孢子梗短,念珠  相似文献   

6.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1苹果腐烂病危害特点苹果腐烂病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兼性真菌。病原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蕉孢壳科、腐皮壳属。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32℃,最高37~38℃,最低为5~10℃。在适宜温度下需要糖分或某种营养才能萌发,在水中萌发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食用菌》1987,(4)
棱柄白马鞍菌Helvella crispa(Scop)Fr.别名皱马鞍菌。菌盖初马鞍形,张开后呈不规则瓣片状,直径2~4厘米,白至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长5厘米左右,粗1.5~2厘米。子囊圆柱形,240~300×12~18微米。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作者在山西省管涔山区进行野生食用菌资源考察时发现,当地百姓喜食一种长耳状的盘菌,并形象地称其为“狍耳朵”,食之清脆爽口,味道很是鲜美,鉴定之在真菌分类学上属于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e,类丛耳属Wynnella的类丛耳W. silvicola(Berk. inSacc.)Nannf.。其形态特征如下: 子囊盘长耳状,一侧开裂至基部,高1—12cm,宽1—5.5cm,脆骨质至肉苹质,干后近角质;子实层面肝褐色至黑褐色;有时稍带紫褐色,干后黑色;外表面上半部红褐色至褐色,向基部渐呈黄褐色至近白色,平滑;柄状基部乳黄色至乳白色,中实,平坦或具浅的沟,长达1 cm。子囊圆柱状,240—300×15—20μm。8个孢子,单列,基部无明显的产囊丝钩,孢子无色,  相似文献   

10.
赵君  姚彤  李明  杨进 《北方园艺》2019,(14):93-99
以蓝盆花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施入浓度为0、10、20、30、40 g·kg^-1的玉米秸秆生物炭,研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干旱胁迫下蓝盆花生长及根际土壤真菌丰度的影响,以期为利用生物炭缓解干旱胁迫对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T2处理下蓝盆花的株高、茎粗、根数和根鲜质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在处理20 d后,分别比对照高26.23%、17.79%、26.67%和13.93%,T1和T3处理下蓝盆花的株高、茎粗、根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T4处理下蓝盆花的各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生物炭处理后还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土壤真菌丰度,随着生物炭含量的升高,土壤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以及子囊菌门未分类或未识别科、毛壳菌科、小子囊菌科、毛球壳科、丛赤壳科、小疱毛科、假球壳科以及担子菌门蘑菇科、接合菌门被孢霉科和半知菌亚门掷孢酵母科,所占群落比例均呈抛物线状变化,T2处理下,上述真菌在门和科分类水平所占群落的比例最大。在干旱胁迫下子囊菌门小子囊菌科、毛壳菌科、毛球壳科、接合菌门被孢霉科在促进蓝盆花生长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土壤中施入浓度为20 g·kg^-1生物炭最能缓解干旱胁迫对蓝盆花生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9.裂褶菌拉丁学名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分类地位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裂褶菌科。生长环境在自然界生于阔叶树、针叶树、竹的死亡腐朽部位。人工栽培香菇所用的段木极易生长此菌,可与香菇争夺营养。形态特征子实体散生至群生,无柄,常呈覆瓦状。菌盖宽1—3厘米,薄,革质,扇形或肾脏形,白色至灰白色,表面有绒毛或粗毛,边缘内卷且往往瓣裂。菌褶狭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沿褶缘纵裂且向外反卷,白色、灰白色至灰褐色。孢子无色,圆柱状,有一斜尖,平滑,5—5.5×2微米(图50)。经济价值此菌子实体内含有一种抗癌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块菌及其生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描述了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 K.Taoet Liu.)的形态特征和它的生态环境。中国块菌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或华山松(P.armandiFranch.)形成外生菌根,子囊果生长在海拔1600-2550m的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下紫色土,石灰岩土0—30cm内,并形成5-200m~2无草或少草的块菌塘。它的生长与植被、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正1柿圆斑病该病主要侵染柿树叶片,同时也危害柿蒂,发生严重年份会造成叶片提早变黄、脱落,最后枝条变成光秃,只剩下黄色的果实,严重影响树体美观,造成营养流失和树势衰弱。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为叶球腔菌,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果、子囊壳在病叶、病蒂中越冬。越冬病菌翌年5-6月子囊果成熟,子囊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由气孔侵入。叶片发病初期产生圆形、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直径一般为3~7 mm。病斑中部浅红褐色,后逐渐变成褐色圆形斑,病斑周缘有黑褐色的边缘。伴随病情发展,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子囊壳,青色病叶干枯早落。发病严  相似文献   

14.
李容  黄永 《西南园艺》1998,26(3):11-13
从一年生瓜类植株上分离、筛选获得97008、97018两株拮抗菌,在PDA平板上测得对甜瓜主要果实病害病原菌软腐菌(Rhizopus sp.)、镰刀菌(Fusarium sp.)、交链孢菌(Altemaria sp.)、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sp.)的菌丝生长与孢子发育有明显抑制竹用。  相似文献   

15.
正柑橘黑点病又称柑橘砂皮病或柑橘树脂病,由子囊菌门柑橘间座壳菌Dlaporthe citri(Fawcett)Wolf(无性态为柑橘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citri Fawcett)感染所引起。该病菌侵入到柑橘叶片、枝条后,会造成柑橘叶片枝条上布满黄褐色或黑色凸起斑点,在贮藏期会引起柑橘褐色蒂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和枯梢上终年  相似文献   

16.
1 病原菇床白粒霉菌病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纲、曲霉目、甲团囊菌科、小粒霉属。白粒霉菌的菌丝白色纤细透明,在蘑菇培养料内不注意观察,就较少见到菌丝体,而经常看到料内长出白色的小颗粒是它的子囊果,亦称闭囊壳。子囊果圆形,表面光滑,较硬,直径0.5~1.5mm,似蚕卵或鱼子,故大部分地区农民都称之为鱼子菌。子囊果初为白色,而后转为黄褐色,成熟破裂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有细刺,直径18~20微米。 2 症状该菌发生在菇床培养料基内。被侵染的菇床,通常是在播种十多天后,菇房散发出浓厚的霉味,但菇床表面看不到白粒霉菌,在培养料中下部混  相似文献   

17.
白色链孢霉(Neurospora spp.)属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脉孢霉属的好食链孢霉白色变种,又称脉孢霉、面包霉或串珠霉.以往食用菌污染袋链孢霉主要以红色链孢霉为害,致病病原以好食链孢霉和粗糙链孢霉为主[1],该类菌是食用菌制种和袋料栽培中最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相似文献   

18.
球毛壳霉是稻草床栽草菇的主要病害,常造成草菇大面积绝收或减产.1990~1991年,闽东食用菌病虫害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组,通过宁德市、屏南县、福安市等地调查,发现发生在草菇上的病害有寄生性病害和干扰性病害两大类.为此,我们对一些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防治措施作了研究.现仅就球毛壳霉病害的病原菌及其形态、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病原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ex Fr.(二)形态识别球毛壳菌的菌丝体呈棉絮状,初灰色以后变白.菌丝体生长旺盛时,不久即形成子囊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 号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10、20、40 t·h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ITS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真菌丰度,其中 以T3 处理(添加生物炭20 t·hm-2)丰度最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主要包括5 个门、25 个纲、62 个目、120 个科、201 个 属和345 个种,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86.86%~95.86%。添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子囊 菌门的丰度,降低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在科分类水平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23、小子囊 菌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的丰度,降低了子囊菌科、粪壳菌科、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马 铃薯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其中T3 处理效果最显著。综合产量指标和真菌多样性分析,T3 处理最有利于马铃 薯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20.
采集广西大明山的变色杜鹃,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其根部真菌的r 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共检测到6种真菌,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5种。6种真菌分别为: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1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2种、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1种和1种未知的子囊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种,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的蜡壳耳目(Sebacinales)。Dothideomycetes sp.和Sebacinaceae sp.的多度较高,分别占所有序列的33%和22%。6种真菌OTU的NCBI序列号为KX022391-KX022396。该研究揭示自然生境中杜鹃花根部真菌物种组成,为进一步筛选适合野生杜鹃引种、栽培的高效优质共生菌株提供物种信息,对杜鹃花引种栽培中共生真菌的应用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