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缩果病致病因素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是北方枣树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我省枣产区发病日趋严重,成为影响枣产量和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于1999年在临沂市兰山区马厂湖镇、枣沟头镇、李官镇等地对导致枣缩果病的几种发病因子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1枣树病害及防治主要病害有缩果病、枣疯病、枣锈病及枣褐斑病、枣炭疽病等。郭勒布依乡主要发生的有缩果病、枣疯病、枣锈病。1.1枣缩果病的危害及防治1.1.1危害症状。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病果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随着枣果的成熟,病害逐渐减轻;枣果黑斑病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不断加重;枣叶斑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不断长大,病害逐渐加重。枣棉间作和枣辣椒间作均会加重3种病害的发生,不同品种中,"灰枣"的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发生最轻,"骏枣"次之,而"赞皇大枣"发病最重,"赞皇大枣"叶斑病发生最轻,"灰枣"次之,而"骏枣"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俗称“束腰病”。近年来随着秋季降雨量的增多,在我县枣区大发生。枣果受害后,未熟即脱落,不能食用。发病轻者20%~30%枣果脱落,严重者全树枣果落光,病果铺地,惨不忍睹,已成为我县枣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掌握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笔者从2003年以来,对此病进行观察和  相似文献   

5.
<正>枣缩果病俗称雾潮、干腰子等,红枣产区均有发生,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降雨量、不同的能见度及雾持续时间长短,枣缩果病发生轻重不同,轻者减产40%~50%,重者减产85%以上,枣果入口苦不堪言,品质下降。枣农对枣缩果病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均没有取得较好的防治方案。2018年,唐县林业局任俊英、柴高正进行了雾气能见度、雾气持续时间、光照与枣缩果病发病情况的观察:试验区设在羊角乡羊角村、尖稍  相似文献   

6.
枣黑腐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黑腐病又称缩果病、枣萎蔫果病.是枣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近期是枣黑腐病发病高峰期.广大果农应及时做好防病准备。  相似文献   

7.
圆铃枣是山东省巨野县枣树的主栽品种.在枣树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制约我县圆铃枣优质高产栽培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锈病和枣疯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试验,总结了圆铃枣的三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2 ~2014年连续3年调查新疆兵团第二师各团枣产区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一般7月初开始出现病株病果,缩果率7月底至8月上旬达高峰期,9月上中旬还可能出现一小发病高峰.灰枣比骏枣抗枣缩果病能力强;年度中,枣缩果病发生时间的早晚与4~6月份≥10℃的有效积温的多少呈显著负相关,病害始发期、高峰期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27和R=-0.9388,即有效积温多或少,缩果病发生时间就早或晚,且能影响始发期病害的重或轻;缩果病发生轻重与7月份日照时数的多少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51;与7月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低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 =0.5190.  相似文献   

9.
张华 《果农之友》2009,(5):37-38
圆铃枣是山东省巨野县枣树的主栽品种。在枣树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制约我县圆铃枣优质高产栽培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锈病和枣疯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试验.总结了圆铃枣的三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枣缩果病俗称雾抄、雾掠,是我国北方枣树的一种严重病害,严重发生可减产30%~50%,诱使果柄形成离层,果实瘦小且提前脱落,果肉发苦,糖分下降,直接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赞皇大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枣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南省枣树面积已达 2 6.7万 hm2 ,但因管理粗放 ,病虫种类繁多 ,在防治中往往抓不住关键 ,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从 1 998年开始 ,我们在新郑市对枣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1 枣树主要病虫害种类1 .1 主要病害1 .1 .1 危害枣果的病害危害枣果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炭疽病和枣裂果病 ,其中的头号病害当属枣缩果病 ,该病主要导致大量落果甚至绝收 ,据报道 ,最早发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后期 ,以后危害日趋严重。枣缩果病是由轮纹大茎点菌 Macrophomakawatsukai Hara、聚生小丛壳菌 Dothiorellagregaria Sacc、橄榄色…  相似文献   

12.
正危害冬枣的病害种类较多,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缩果病、锈病、疮痂病、枝腐病等。冬枣的病害防治,应根据枣园的实际情况,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前提下,综合运用农业、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措施和生态调控手段,改善枣树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害滋生的环境条件,从而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冬枣的目的。1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  相似文献   

13.
枣轮纹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是近年来发生在豫北枣区的一种严重为害枣树的病害,枣轮纹病主要为害枣果,一般年份病果率15%~20%,遇连续阴雨年份,如2003年病果率达40%~50%,对红枣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我们于2000~2003年对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缩果病是枣树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河北省衡水枣树栽植区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在90%以上,重病树落果遍地,好果率仅40%左右,使枣果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从1994年开始,我们对多种杀菌剂进行了试验,从中筛选出特谱唑(烯唑醇)为防治枣缩果病的理想杀菌...  相似文献   

15.
《果农之友》2006,(1):I0001-I0001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大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均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鲜枣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枣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进行了概述。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枣果的酒化、褐变和低温伤害;病原菌在田间的潜伏侵染和采后的伤口侵染是引起枣果贮藏病害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的种类既有真菌也有细菌。枣果病原菌潜伏侵染的病理机制是今后侵染性病害的研究热点。减少枣果的采后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入库前的消毒处理等措施来解决。生物防治是控制枣果采后病害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褐腐病、雾粉病、束腰病,是枣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在北方枣区日趋严重,1999~2004年唐山枣区枣缩果病大发生,病果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河北果树》2000,(1):55-56
金丝小枣的果实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缩果病、褐斑病、烂果病,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荣斌 《中国果树》2001,1(2):45-46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 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 ,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 ,尤其在河北省大枣 (婆枣 )产地 ,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 ,据在行唐、阜平、新乐枣区的调查结果 ,在该病大流行的年份 ,发病园轻者大量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枣缩果病已成为影响红枣产量和商品质量的重要病害。1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枣树的果实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病果先是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 ,成为淡黄色不规则形凹陷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浸润型 ,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 ,果肉呈土黄色 ,松软 ,萎…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五莲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枣园土壤脊薄,投入少,管理粗放,枣树生产普遍存在重栽轻管、产量低,病虫果多,质量差的问题。2000年7—9月雨量较多,果农在防治中抓不住关键时期,造成防治效果很差,致使枣树病虫果率高达61.8%。为此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全县枣树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多点的药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枣树主要病害1.1为害枣果的病害为害枣果实的病害本地区主要有枣缩果病、枣炭疽病和枣裂果病等,其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是枣缩果病,此病主要导致枣树大量落果甚至绝产。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在本地区枣园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