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11—100:由山东省淄博农科所引入,属弱冬性。幼苗习性为半匍匐,叶色深绿,叶姿下披,株高97厘米,茎较粗,抗倒伏。长芒,穗棍棒形。单株穗数10.6,穗长8.7,厘米,每穗小穗数18.7,每穗粒数21.2。白壳白粒,硬粒,千粒重62克。对条锈免疫,高抗叶锈,抗黄矮。未发现有其它严重病害。当地2月18日返青,5月5日抽穗,6月15日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十余年小麦大粒种质资源工作的基础上,展示了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状况,提出目前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标准。根据小麦大粒种质的分布分析了粒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不同生态区相互引种的规律和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珍、稀大粒种质的系谱分析为和用不同大粒源选育丰产新品种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
16—11—100一、特征特性:由山东省溜博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属弱冬性。幼苗习性为半匍匐,叶色深绿,叶姿披下,株高97厘米,茎较粗,抗倒伏,长芒、穗棍棒形,单株穗数为10·6个,穗长为8·7厘米,每穗小穗数为18·7个,每穗粒数为21·2粒,白壳白粒,属硬粒型,千粒重62·0克。  相似文献   

4.
采取多亲本复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本实验室育成了一个平均穗长达46cm、平均千粒重达70g的长穗大粒籼稻特异种质LPBG08。为研究该特异种质的遗传基础,我们以LPBG08与短穗小粒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为亲本,构建了P1、F1、P2、F2和F2:3遗传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主穗长、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5个穗粒性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均受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中主穗长、千粒重和谷粒长均呈一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均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5个性状在F2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5%、24.88%、34.47%、48.65%和34.4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70%、72.65%、63.262%、47.30%和63.95%;在F2:3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763%、27.51%、76.10%、69.23%和30.9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01%、71.97%、23.69%、29.23%和82.517%。本研究结果为该特异种质在水稻育种的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作物品种资源考察中,在咸丰县甲马池乡老岩孔村海拔1110m处收集到一份特大粒红小豆种质资源——咸丰小豆。该品种1991年在五峰县长乐坪(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国际水稻所种质库中大粒资源的类型,来源及粒重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利用电子计算机检索出的905份大粒材料(粒重在36克以上)中,籼型396份,粳型82份,爪哇型387份,杂交后代40份。占基因库中总份数2.15%。籼型和爪哇型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其中以老挝最多,粳稻以巴西和意大利居多。从粒重与14个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与株高、分蘖数、穗长、穗型、生育期均呈弱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胶稠度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T优817是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用T98A与R441配组合作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湘西和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种植海拔越高生育期延长,海拔200m全生育期135d,海拔800m全生育期155d。2008-2009年参加湖南省中稻组区试,全生育期141.3d。  相似文献   

8.
T优55898是龙岩市种子站配组而成的三系基本营养型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龙岩市新罗区制的特优898、因易制种,F1产量高,抗性较强,深受农户喜爱,每年在龙岩市种植面积均在6666.7hm^2以上。但由于龙特浦A育性受环境影响很大,如果幼穗分化4~7期遇温度23.5~25.0℃时,极易产生自交结实,杂交种纯度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96%标准,给生产经营单位带来很大的质量风险,制种局限I生很大。T55A基本保持了龙特浦A优点,而且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三年经海南田间种植鉴定,品种纯度高于特优898。2003年、2004年、2005年海南鉴定T优898分别比特优898高2.2%、2.5%、1.5%。2005年广东信宜田间种植鉴定T优898纯度比特优898高2.0%。与武恢898配制而成的T优898,抽穗整齐,纯度高,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高产、适应性广,较抗稻瘟病。其主要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兰兴庆 《种子》2007,26(4):107-108
杂交水稻新组合T优55898系笔者主持用不育系T55A与强优势恢复系武恢898进行测交配组而成的籼型基本营养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植株整齐、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2])。其高产制种技术是:科学安排播种期,选择适宜扬花期;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攻搭高产苗架;适时喷施“920”,提高异交结实率;及时防治病虫害;严格除杂去劣,防杂保纯。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技术学院成功选育的籼型水稻新品种大粒香 12号自 1993年以来 ,已在云南南部边疆贫困民族籼稻种植区累计推广应用了 10万 hm2 ,平均产量 75 0 0 kg/ hm2 ,比传统主栽地方品种红脚老粳、麻乍谷等增产 34 .6%~ 5 8.4 %。大粒香12号的成功选育并应用 ,为解决长期由国家特别扶持的这一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工程、脱贫致富和稳定边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大粒香 12号 1994年通过红河州品种审定 ;1995年起列入云南省 12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同年获云南省政府星火奖 ;1997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  相似文献   

11.
适度矮化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性, 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是水稻育种中重要的选择性状之一, 因此研究矮秆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鉴定新的矮秆资源, 探讨株高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我们对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的EMS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体库进行了鉴定, 从中筛选到1个植株半矮化且籽粒变大的突变体sdb1。本文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细胞学观察、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等研究。田间种植条件下, 全生育期sdb1的株高都明显矮于野生型, 成熟期仅76.66 cm, 与野生型的117.43 cm相比, 下降了34.72%,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进一步分析发现sdb1的穗和各节间长均显著变短。在茎秆石蜡切片中发现, 纵向细胞的长度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变化, 横向细胞面积极显著变小、数量则极显著增加, 纵向细胞变少是导致sdb1植株半矮化的主要原因。除植株变矮外, sdb1的另一典型特征是籽粒变大, 千粒重由野生型的24.83 g变为突变体的29.00 g,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颖壳中薄壁细胞数量增加了22.05%, 致使籽粒的长、宽、厚均极显著变大, 从而提高了sdb1的粒重。此外, sdb1叶肉细胞层数增多, 导致其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 叶片呈现深绿色。遗传分析发现, sdb1的突变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 利用中花11/sdb1杂交组合的F2隐性植株, 最终将调控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SSR标记RM16632和Indel标记J50-7之间约406 kb的物理范围内。这为SDB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也有助于水稻株高发育分子机制的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品冬18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麦类室选育的大粒、矮秆、抗病新种质。其组合为烟7578-81-128//76(15)9-26/东大2号。弱冬性,但抗寒性较好,在北京种植可安全越冬。中早熟。长芒,白壳,红粒。  相似文献   

13.
核生2号小麦系1987年利用原丰6号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将愈伤组织在转分化前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从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中选育而成,是山东省首批利用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张其宾 《种子科技》2008,26(4):53-53
T优158系龙岩龙滓作物品种研究所用T55A与龙恢158配组而成的三系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株形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通过近几年的秋季制种及亲本观察,总结出秋季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成了长江流域双季早籼新种质超丰早1号,它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穗大粒大、结实正常、生育期适中、蛋白质与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细胞学观察结果,有两对随体染色体,比母本水稻品种中87-156多一对随体。  相似文献   

17.
18.
1982年对西藏昌都地区的水稻资源进行了考察。先后考察了察隅、波密、左贡、芒康4县及拉萨地区的林芝县共14个公社36个生产队。共地理位置为东经94°30′—98°40′,北纬28°20′ˉ30°10′之间。仅察隅县有水稻种植,其种植海拔高度为1,450—2,240米。过去,芒康县盐井区加达公社(海拔2,350米)、左贡县扎玉区拉乌公社果园(海拔2,600米)都曾种过水稻,后因水源困难未再种植。  相似文献   

19.
龙粳12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3年审定推广,2004年种植面积达7.16万hm2。该品种集大粒、早熟、优质、丰产、抗病于一身,是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同时也是一个大粒优质型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0.
‘大粒香’香味形成是由Badh2基因第7个外显子的8 bp缺失和3 bp突变引起。为了建立了‘大粒香’香味基因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大粒香’和‘日本晴’Badh2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了7条引物组合成11对功能标记检测引物,通过对引物组合扩增的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筛选出最佳的引物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开发设计的引物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香味基因,PCR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其中BADH2-F1+BADH2-R+badh2-R2引物组合能准确区分非香基因纯合体、香味基因纯合体以及杂合体三种基因型。基于该功能引物引物组合BADH2-F1+BADH2-R+badh2-R2可以快速开展香味基因的MAS育种。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利用Badh2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培育香型优质水稻品种,为改良贵州省水稻品种的香味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