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为水貂肠炎病毒(又称为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群。据报道,用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制成的弱毒组织苗,能使水貂获得抵抗病毒性肠炎的免疫性,但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却不能感染猫。1965年,Gozham等报道了应用猫肾细胞培养致弱的猫肠炎病毒疫苗预防水貂病毒性肠炎。我们于1984年7月26日,利用现场病死貂的肺、心、血液和管型便的粘液管制成灭活苗,应用于某发生病毒性肠炎的貂场,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两户园地     
<正>应当正确的运输和保管水貂疫苗我县大钦岛乡某貂场,1989年7月上旬对饲养的2500只水貂全部注射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苗,但9月份仍发生了疫情。根据现场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化验,确诊为水貂病毒性肠炎,其原因是疫苗保存不当所致。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苗含氢氧化铝佐剂,不宜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宕兽医大学研究所于1984年 3月从疫场分离到 6株水貂细小病毒,经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已试制出三种疫苗,目前正在貂场进行试验,中年即可批量生产.为蒜貂场和专业户删Z安全有效的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疾苗.水貂病毒性肠炎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张德礼~~  相似文献   

4.
水貂病毒性肠炎,目前已成为我国水貉三大疫病之首,每年为了预防和紧急接种需要大量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但如何保证疫苗的质量,保证其安全有效,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的最小免疫量、免疫产生期、免疫期、疫苗的检验标准及疫苗的保存条件等均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报导,尤其是缺乏一个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的制造及检验规程。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我们开展了本项课题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摘要报导如下: 1、分离出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及抗原性的水貂肠炎病毒,定名为MEV—DL1。此毒株给水貂肠炎脏器灭活苗的研究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1)MEV—DL1种毒的效价为1024×(HI  相似文献   

5.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用于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疫苗,该疫苗针对我国水貂细小病毒流行型——“B型”引起的肠炎而研制,相关试验表明,该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2009年12月11日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编号为(2009)新兽药证字39号。  相似文献   

6.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水貂进行抗体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疫苗接种14 d抗体达到保护,21~30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免疫180 d抗体仍在保护值以上。攻毒试验证实,免疫180 d后90%免疫水貂获得保护,确定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期可持续6个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变更"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质量标准中效力检验用的试验动物,试验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对比检验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对水貂和兔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结果表明:水貂和兔接种疫苗后14~180天的血清HI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 05),均达到效力检验质量标准要求。用兔替代水貂进行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的效力实验的抗体监测科学、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所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出血性肠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它与水貂犬瘟热、阿留申病一起,称为水貂的三大疫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并具有固定流行性的特点,严重威协水貂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病毒性肠炎同源脏器组织灭活苗,特别是细胞培养灭活苗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以来,使水貂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引起猫、水貂及犬肠炎的病毒分别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及犬细小病毒。这三种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连续爆发家猫、云豹等猫科动物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在黑龙江、辽宁等省的许多水貂场不断发生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水貂病毒性肠炎。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貂和狐狸的犬细小病毒肠炎,在全国许多地方亦有  相似文献   

10.
将水貂病毒性肠炎细小病毒(MEV)无血清细胞培养灭活铝胶疫苗接种6只小鼠(腹腔0.5ml/只)、6只豚鼠(皮下1~2ml/只.1~2次)、6只家兔(皮下1~3ml/只,2~3次).4只貉子(皮下3ml/只)和32只水貂(皮下或肌肉1~2ml/只,1~2次),以5只未注苗貂为阴性对照、3只人工感染 MEV 强毒貂为阳  相似文献   

11.
1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 水貂病毒性肠炎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系是用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经组织细胞培养后,收获细胞培养物,加入甲醛灭活,加入佐剂和稳定剂制成。该苗为淡红色混悬液,静置时上部为液体澄明,下部为少许褐色沉淀。一般保存于2-8℃的干燥阴暗处,保存的有效期为6个月。用于预防水貂、狐、貉等犬科、鼬科动物的病毒性肠炎,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预防接种应于貂、貉、狐仔畜分窝后2-3星期进行。疫区未发病的动物群可行紧急接种。皮下注射为水貂每只1毫升,种貂可在配种前20天再接种1毫升。  相似文献   

12.
水貂病毒性肠炎(MVE)是由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ME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公认的水貂三大传染病之一。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MEV同属于细小炳毒科细小病毒属,血清学试验、限制性核酸酶切图谱分析和单克隆抗体均证明两者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13.
<正>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Mink parvoviral enteritis),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引起的患貂以剧烈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和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公认的危害养貂业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给水貂养殖业造成了巨  相似文献   

14.
<正>19世纪40年代,一种水貂肠炎性疾病在加拿大水貂中爆发并在全球迅速蔓延,引起80%的水貂发病死亡,后来将病原命名为水貂肠炎病毒(MEV)[1]。我国1974年首次报道该病,此后该病逐渐蔓延全国。水貂肠炎病毒可引起水貂传染性肠炎,又称水貂病毒性肠炎,是水貂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水貂肠炎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2]。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水貂  相似文献   

15.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发炎、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为貂细小病毒(MPV),该病毒  相似文献   

16.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也叫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特征是白细胞高度减少、肠黏膜炎症和坏死变化。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造成巨大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  相似文献   

17.
一、犬免疫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用法 常见的犬用疫苗有:犬五联弱毒苗、六联弱毒苗、七联弱毒苗。五联弱毒苗用于预防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和狂犬病。六联弱毒苗较五联弱毒苗的免疫范围增加了犬轮状病毒性肠炎。七联弱毒苗较六联弱毒苗防疫范围增加了犬钩端螺旋体病。三种疫苗均只可注射健康犬。用法为:断奶仔犬间隔2~3周,连续接种2~3次,每次肌注一个剂量,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2次。犬用灭活菌苗有犬传染性肝炎灭活苗和犬细小病毒灭活苗,因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不如弱毒苗,近几年在犬免疫接种中用的较少。  相似文献   

18.
对2~8℃条件下保存90,120,150,180,210,240,300,360 d的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接种水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保存300 d的疫苗接种水貂30 d后血清中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HI抗体均在1∶32以上,免疫水貂强毒攻击均获得100%保护,确定水貂细小病毒细胞灭活疫苗保存期为300 d。该结果为水貂细小病毒细胞灭活疫苗运输和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送检的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的水貂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形态学、理化特性、血清学和动物试验鉴定表明,分离的病毒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0.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水貂均能感染,但幼龄水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水貂。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微生物为细小病毒,水貂感染后会出现一系列的急性、热性和肠炎等症状,主要为胃肠黏膜出现炎性病变,水貂体内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为临床症状。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概述,以期降低水貂病毒性肠炎发病率,促进水貂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