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以黄金梨为试材,研究贮藏期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试验共分离到9种病原菌。回接实验表明,该9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并确定引起黄金梨贮期腐烂主要病原菌有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农田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及其在不同作物田分布特点,笔者采用挖土法,于2011~2014年调查了河北省不同区域内主要作物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总体来看,河北省作物田地下害虫年度间发生差异较大。发生种类上,蛴螬和金针虫占全部地下害虫种类的80~90%,但不同种类蛴螬年度间发生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发生量存在较大差异,坝上地区和沿海地区发生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96±0.11头/m2和2.31±0.75头/m2,山前平原发生虫量较大,达到了8.09±3.28头/m2。不同作物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来看,马铃薯和莜麦田以金针虫为主,占全部地下害虫的60~70%,小麦和玉米田内以蛴螬为主,占75~80%,花生田内以蛴螬为优势种,占90%以上。笔者根据地下害虫发生危害受分布地域、土壤结构和作物种类等多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区域地下害虫分区分类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徽州区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茶业通报》2006,28(1):17-18
徽州区茶树害虫种群从少到多,不断演替,危害日趋严重,茶园大面积受害成灾时有发生。1997年和2001年假眼小绿叶蝉、2004年黑刺粉虱大发生;2003年假眼小绿叶蝉、茶叶瘿螨发生严重;1996年茶黑毒蛾、2000年和2001年茶尺蠖的局部暴发,这些害虫的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防治问题日益突出。1主要害虫(螨)种类及消长规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世代多、体型小、吸汁性、趋嫩性的害虫成了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类和种群,叶蝉、粉虱等现已成为我区茶树主要害虫。暴食性害虫如茶黑毒蛾、茶尺蠖等时有发生,亦不容忽视。1.1茶假眼小绿叶蝉我区高山茶园冬季气温较…  相似文献   

4.
有机梨园中国梨木虱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有机梨园中国梨木虱发生特点及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发生早期的农业及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梨木虱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实施冬季清园、刮树皮并树干涂抹石硫合剂、植物源药防治和种植趋避植物等多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梨木虱发生。这些措施对控制中国梨木虱的发展与为害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七种主要储粮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山西省7种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绿豆象、日本蛛甲、花斑皮蠹、赤拟谷盗、印度谷螟和麦蛾),在进行采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或现象饲养观察,研究其发生规律,根据发生消长动态找出其薄弱环节,为适时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茶树虫害的种类及主要品种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别,山东茶区虫害发生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作者在大面积调查和观察的基础上,查清了山东茶树虫害的种类有两纲四目十一科十五种害虫,并针对主要害虫种类,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掌握了其在山东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山东茶叶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结果,广西百色地区有机茶园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包括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蚜和茶饼病、茶炭疽病。假眼小绿叶蝉在4、7月份有两个发生高峰;茶跗线螨和茶黄蓟马早春发生较重。各种害虫都具有一定的趋嫩性,其中茶黄蓟马在茶树顶部的种群密度与其它位置差异显著。根据各病虫害的生物学习性,采取了强采及植物源药剂相结合等方法,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山东茶区三种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见早  冯志花 《茶业通报》2004,26(3):112-112
角蜡蚧、茶叶瘿螨和黑刺粉虱已成为山东茶区三种主要害虫(螨)。其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越冬方式特殊,春旱、秋又旱;二是茶园郁闭度大;三是管理、采茶等人为活动。根据三种害虫(螨)的发生规律,主要抓好越冬代和春茶前防治,其次抓好春茶后、三轮茶前及四轮茶前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 杨梅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而且是优良的常绿观叶及观果树种。据统计,目前我国杨梅栽培总面积已超过21.3万公顷。然而,在大面积种植的同时,由于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使杨梅遭受到多种害虫的为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主要害虫种类1.刺吸式。①柏牡蛎蚧。以若蚧及雌成蚧固定于叶片正反面主脉的两侧及1年生或2年生嫩枝上刺吸为害,使叶片失去光  相似文献   

10.
有机生产方式茶园害虫与天敌种类及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有机茶园中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为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治理和持续性控制提供实据。【方法】通过灯光诱捕和茶园田间调查进行害虫和天敌的分类记录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害虫45种,天敌24种。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茶尺蠖和茶螨。主要天敌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有机茶园天敌控害表现最好的时期是8月份,益害比为1:0.96。而在6月和9月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二个峰值,而且害虫总量增长量大过天敌增长量,自然控害作用滞后。【结论】茶园采取有机方式种植后,确实能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但要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减少虫害损失还必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1.
岳瑾  马萱  董杰  杨建国  乔岩  杜刚  刘岩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109-112
为摸清北京市人工栽培紫苏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本试验针对露地、设施2种栽培模式,通过灯诱、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2年病虫害监测;露地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紫苏野螟、甜菜夜蛾,为害高峰期为7—8月;设施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为害高峰期为6—9月。紫苏的常发病害为斑枯病,露地栽培模式下在6—10月发生,其中7—9月发病最为严重;设施栽培模式下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月下旬到9月下旬发病最为严重;露地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紫苏野螟、甜菜夜蛾,病害为斑枯病;设施栽培紫苏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病害为斑枯病。  相似文献   

12.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3.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caused by whiteflies, cotton aphids, cotton thrips, mirid bugs, and cotton spider mites in the Bt cotton field, including 18 monitoring sites distributed in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11 to 2012. In order of incidence of plants with pests, it showed that: whitefly (99.17%) > cotton aphids (98.33%) > cotton thrips (74.58%) > mirid bugs (43.10%) > cotton spider mites (20.95%). Compared with other pests, whiteflies had a highest incidence in the flower and boll stage of Bt cotton in Henan Province, and mirid bugs and cotton spider mit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flower and boll stage in Hebei Province. Conversely, cotton aphids and cotton thrips showed the highest incidence at the bud stage in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target pest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ccurrence and damage rates in various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t cotton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以翠冠梨为试材,记录其货架期发病个数和发病时间,观察病害种类及其症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研究采摘期和低温贮藏对翠冠梨货架期病害发病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冠梨采后货架期间极易发生病害,以轮纹病的危害最为严重,黑斑病和褐腐病次之;采摘期和出库时间对翠冠梨货架期平均发病时间的影响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采摘期越晚,货架期发病时间越早,晚采收1 d,其货架期平均发病时间提前0.248 d;出库时间越晚,货架期发病时间越早,多贮藏1 d,其货架期平均发病时间提前0.050 4 d,低温贮藏对平均发病时间的影响约为采摘期的1/5。因此,翠冠梨应"适时早采+低温贮藏",并注意适时出库,可以更好地控制病害发生,延长货架期,保持商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樱桃主要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樱桃是优良的早熟栽培果树,随着栽培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病虫害成为制约果品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笔者叙述了近年来大樱桃主要病虫害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为害较为广泛的各种虫害、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分析得出在大樱桃生长周期内,为害果树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病虫害防治特点及各自的适用方法。为大樱桃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目前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17.
柿顶腐病病因及发病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多对广西恭城、平乐等县及桂林市郊150个柿园的调查,对桂林市郊、平乐县、恭城县三地6个柿园7份土壤样本和平乐、恭城两县4个柿园14份叶片样本的分析及在恭城县的施硼试验,初步证明了缺硼是造成柿顶腐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初步明确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即不深施基肥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比华南牛心柿发病重,环割(剥)愈合差的柿园发病重,其他病害防治差的柿园发病重,平地柿园比山区柿园发病重,9月中下旬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发病轻重与砧木、树龄无关。  相似文献   

18.
系统调查了河北南部两种不同类型杨树苗圃地下害虫昆虫群落结构组成。水浇地苗圃地下害虫优势种为小黄鳃金龟,旱地苗圃优势种为黑绒鳃金龟;水浇地杨树苗圃地下害虫群落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高于旱地苗圃。在春季,地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深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从2月下旬到4月中旬,0~5cm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10~20cm地下害虫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云南荔枝病虫害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精准防控荔枝病虫害,于2019—2021年在云南省5个荔枝主栽区采用实地调查、专题调研的方法,全面调查荔枝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并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荔枝常见病害7种,以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和荔枝叶斑病为害为主;虫害31种,以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吸果夜蛾类为害为主。5—8月是荔枝蒂蛀虫、荔枝霜疫霉病、吸果夜蛾类害虫和荔枝蝽集中发生时期,4—9月是荔枝炭疽病集中发生时期,3—9月是荔枝叶斑病集中发生时期。目前,3—9月是云南荔枝主要病虫害集中发生时期,该时期是云南荔枝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找出烟草角斑病在丹东地区的发病成因和发生规律,为指导地区角斑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5年连续3年采用隔绝侵染,分期暴露法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年度间的气候因素来研究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间。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8月末是烟草角斑病的高发期,每年7—8月中旬最少会出现2次侵染高峰,侵染高峰时期年度间的侵染差异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在满足连续雨日3天以上或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出现持续28℃以上高温2~4天,极易导致田间角斑病出现侵染高峰。角斑病的控制重在预防,应根据该病发生流行规律、气候变化情况预测其发病流行的趋势,提前做好防病的准备。特别是出现暴风雨、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后的暴晴天气,应作为重点防控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