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杂交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稀植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今后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法,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该技术的核心是超稀植栽培,通常密度在每亩5500-7400穴,单本小苗移栽。本文总结了超稀植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并对2年来的实践强化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足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力。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供试品种在超稀植下若想继续大幅度高产只靠增加肥力是无法实现,关键决定于品种类型,产量构成因合理分配及穗型结构等,认为适合超稀值的超高产品种应解决提高品种耐肥性,增大耐肥品种库容量,解决单株颖花数和结实率的矛盾,并调整穗部结构为上中位优势穗型。  相似文献   

5.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是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优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稀植比旱育稀植栽培平均增产10%左右,据在我省宁安县调查,每公顷增收540~930元,节省成本390~450元。每公顷纯增收930—1480元,投入产出比为1:3.7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超稀植栽培丛插基数与插秧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作超稀植栽培下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对产量诸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稀植时 ,插秧密度对分蘖率、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 ,而插秧基数成为增产的限制性因子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具有密切的互补性 ,插秧密度 2 9 7cm× 19 8cm ,丛插基数为 1株 /穴的处理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插秧密度相同而行株距有差异的两组处理相比 ,宽行距的处理更能协调群体的光能利用和改善通风能力 ,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贵州不同种植杂交水稻垢区,水源排灌方便、茬口安排不紧张,适宜小苗移栽的稻田,特别适合泡冬田和冬闲田.  相似文献   

9.
大邑县从2006年起连续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基本上形成了我县杂交水稻小苗强化栽培的一系列技术,为我县水稻的丰收和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依据和数据储备。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以及蔬菜、水果、退耕还林等非粮食作物面积的逐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必将进一步减少;二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相当困难和有限;三是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水稻生产已徘徊多年,传统栽培技术和现有组合已无法满足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的要求。因此,我县于2002年开始研究适合我县推广应用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当年小面积试验取得了两季(中稻和再生稻,下同)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近800公斤的较好效果,初步证明水稻超高产强化…  相似文献   

12.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系国外最新研究建立的水稻栽培新方法,具有省种、省工、省本、优质高产和经济效益显等特点.中国水稻所等经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水稻栽培体系,适于我国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推广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是一项超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指导下,庆元县淤上乡对该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获得了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706.8千克的好成绩,创造了庆元县的水稻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4.
这项技术是集旱育稀植、超稀植、抛秧栽培和大棚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是用抛秧钵盘在大棚中育成全根带土、带营养钵和带蘖的壮秧,在按超稀植规格浅插秧,靠壮杆大穗和低位分蘖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的突破技术--强化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省的生态条件下,经过近30年的努力,杂交水稻通过合理密植,即亩(1亩=1/15公顷,下同)植1.5~1.8万穴,栽足栽够基本苗(每亩8~10万),采用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可实现水稻单产600公斤.但如何突破800公斤/亩,则是近年水稻界的热点.在连续探索多年后,一种来自美国的全新栽培理念--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给我们指出了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南汇区的应用,它与传统常规水稻栽培不同的水浆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其主要技术为旱育稀植、浅湿好气灌溉、限量用水等,对实现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省本、环境友好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通过三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出了不同时期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措施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渝优11号为载体,研究探明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模式下本田底肥氮占总氮比例、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栽插叶龄等栽培措施对稻谷单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各因子水平的优化组合A2B3C1D2,初步提出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的技术规程:纯氮的70%作底肥、每hm^2栽12万窝、每hm^2施纯N105kg、叶龄为3.5叶时移栽的因子组合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以穗重型品种东农423和穗数型品系东农03-44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超稀植栽培对水稻根系活力、根系POD、伤流液强度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稀植栽培条件下,根系健壮,衰老缓慢。较常规栽培根系干重和体积明显增加,上层根系分布较多。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较高,齐穗后根系的伤流液强度和POD活性也明显高于常规栽培,且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穗数型常规水稻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水稻粤杂122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粤香占和粤杂122都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个体分蘖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也相应增加的特点.2个品种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有效穗都随着插植规格增大而减少,但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