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桑天长牛长尾啮小蜂的寄主搜索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kutaiMiwa et Sonan)对桑枝条的气味反应敏感,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条比未受害的桑枝条对长尾啮小蜂有更强烈的引诱作用;刻槽的形状对长尾啮小蜂对寄主卵的搜索行为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螟卵啮小蜂寄主—荸荠白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啮小蜂Tetrastichus sp.能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 of urnacalis Guenoe和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eslanrm两种昆虫的蛹。但是,前者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种寄主蛹的三氯甲烷提取物均能诱导啮小蜂雌蜂加强搜索,滞留和敲打等行为。但亚洲玉米螟蛹提取物尚能诱导雌蜂刺探行为,棉褐带卷蛾提取物则没有这种行为反应。提供寄主前,啮小蜂先经受玉米螟蛹提取物刺激4小时,即可提高其对棉褐带卷蛾的寄生率。在产卵活动期间,持续存在提取物的刺激可以增强啮小蜂雌蜂的学习反应。  相似文献   

4.
5.
菜蛾啮小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菜蛾啮小蜂是小菜蛾幼虫期至蛹期的跨期寄生蜂,也可仅寄生于蛹。室内寄主虫态及龄期选择寄生试验表明,该蜂嗜好产卵寄生幼虫,较少产卵寄生预蛹,很少产卵寄生蛹,但在幼虫4个龄期间无明显偏嗜性。寄生于各龄小菜蛾幼虫的啮小蜂在发育历期、蛹期存活率、每寄主育出蜂数及性比几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各龄幼虫对该蜂的适合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学习对广赤眼蜂寻找寄主和接受寄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保平  刘小宁 《昆虫天敌》2002,24(4):154-158
比较研究了广赤蜂雌蜂羽化后不同时间,有无产卵经历,有无交配经历等对其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所需的时间的影响。羽化后48-72小时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卵的时间显著比羽化后0-48小时的雌蜂长;有产卵经历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时间显著比没有产卵经历的雌蜂短。交配与否不影响雌蜂用于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蜚蠊直肠排泄物刺激啮小蜂产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菜蛾啮小峰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蛾啮小蜂是小菜蛾幼虫期至蛹期的跨期寄生蜂,也可仅寄生于蛹。室内寄主虫态及龄期选择寄生试验表明,该蜂嗜好产卵寄生幼虫。较少产卵寄生预蛹,很少产卵寄生蛹,但在幼虫4个龄期间无明显偏嗜性,寄生于各龄小菜蛾幼虫的啮小蜂在发育历期,蛹期存活率,每寄主育出蜂数及性比几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各龄幼虫对该蜂的适合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螟卵啮小蜂是水稻三化螟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幼虫还能取食三化螟的卵粒。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有效天敌控制三化螟,我们在水稻生态系统中试验种植荸荠,用以繁殖荸荠白螟,荸荠白螟的卵作为螟卵啮小蜂的桥梁寄主。本文研究了新生态系统中荸荠白螟的年消长动态和“桥梁作用”以及它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啮小蜂雄蜂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啮小蜂(膜翅目Hymenoptera啮小蜂科Tetrastichinae)Tetrastichus sp.雄蜂触角及其表面的化学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表面存在板形感器和坛形感器两大类,两者数量和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这两类触角化学感器的形态差异以及在寄主接受和交配行为中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啮小蜂视觉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啮小蜂Tetrasichus,sp.视觉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视觉对雄蜂起重要作用,对雌蜂作用则不显著;触角在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中起重要的作用,雄蜂柄节具有一分泌小孔,求偶的雄蜂遇到雌蜂后柄节能分泌大量的膏状渗出物,雌蜂是靠接触雄蜂触角来识别和接受雄蜂。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首次获得成功。筛选出12种人工卵卵液配方、卵壳材料和“羊1号”防腐剂。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化蛹率74.34~93.49%,羽化率66.5~89.49%。在笼罩荔枝上及果园中释放防治荔枝蝽,卵粒寄生率分别达89.12%和89.45%。初步看出,用人工寄主卵代替自然寄主卵来繁殖平腹小蜂,可能是解决中间寄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哈氏啮小蜂雌蜂在涂有雌性大蠊直肠排泄物的烟色大蠊和日本大蠊人工卵荚上显示产卵管插入行为,阳性反应率分别为88.0%和85.1%,与在烟色大蠊和日本大蠊卵荚上产卵的阳性反应相近。在涂有大蠊直肠腺排泄物的德国小蠊卵荚上阳性反应达92.2%。排泄物中利它素溶于丙酮水溶液而不溶解于正已烷。在涂有正己烷提取后残渣的烟色大蠊和日本大蠊人工卵荚啮小蜂产卵管的插入率分别为80.0和78.7%。而在丙酮提取后残渣涂的人工卵荚插入率为7.5%和0,若加含有利它素的丙酮提取物,其活性又恢复,卵荚插入率上升为70.7和66.7%。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在内蒙古卓资县白石头沟野外调查中发现4种唐松草和5种禾本科杂草都发生有叶锈病。但无迹象表明该地区自然界唐松草上发生的叶锈病与小麦叶锈病有关。在室内用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叶锈菌的冬孢子对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接种,都长出了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用三种锈孢子分别对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回接,都产生了夏孢子,完成了生活循环。从此得出结论: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是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但在室外不起作用。而田间所见唐松草上的锈病主要与杂草上的锈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人工培养液饲养的哈氏啮小蜂,羽化后将成蜂释放至159户住户的碗橱中,40天和80天后第一代和第二代寄生蜂在蜚蠊卵荚内最高寄生率分别为93.8%和95.1%,放蜂户的烟色大蠊的密度明显地下降,放蜂后一年内,蜚蠊密度稳定地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在内蒙古卓资县白石头沟野外调查中发现4种唐松草和5种禾本科杂草都发生有叶锈病。但无迹象表明该地区自然界唐松草上发生的叶锈病与小麦叶锈病有关。在室内用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叶锈菌的冬孢子对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接种,都长出了锈孢子腔和锈孢子。用三种锈孢子分别对小麦、华北剪股颖和无芒雀麦回接,都产生了夏孢子,完成了生活循环。从此得出结论:亚欧和瓣蕊唐松草是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但在室外不起作用。而田间所见唐松草上的锈病主要与杂草上的锈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卵寄生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微电脑控制的卵寄生蜂人工寄主卵卡机样机研制成功。该机能将上膜、卵窝成形、注液、焊合、切断等5道工序在同一条自动线上连续操作,每小时能制1200张卵卡,可供生产600~700万头赤眼蜂之用。研究出2种新的防污剂(羊2号和羊3号)和减少细菌污染的综合措施,从而解决了在人工寄主卵上连代繁殖卵蜂的困难问题。通过连续40代的繁蜂试验,证明效果良好。1985~1987年在广东省番禺和顺德2县6100亩次蔗田上,用人工卵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寄生率达75~86%,与用柞蚕卵繁蜂释放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选择性试验与非选择性试验两种方法,对肯尼亚的一种新记录的赤眼蜂Trichogramma sp.nr. mwanzai作了寄主嗜好性的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对玉米禾螟、Busseola fusca和Eldana succhrina的卵均能寄生,但最喜欢玉米禾螟的卵。对家蚕卵不能寄生。在自然条件下也不能寄生Busseola fusoa产在叶鞘下的卵。在非选择性试验中,该蜂在玉米禾螟卵和粉螟卵上的单雌产子数与子代蜂雌雄性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