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毒死蜱在环境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环境中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12.6和9.8 d;在pH值4.0、7.0和10.0的水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2.4、18.9和0.6d;在pH值4.0、7.0和10.0的水中光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2.8、10.7和0.5 d.毒死蜱在环境中属于易降解的农药.  相似文献   

2.
黑碳对土壤中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吸附试验及降解试验分别测定了农药毒死蜱在添加不同含量两种黑碳的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和降解动态,以阐明黑碳对土壤中农药降解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黑碳土壤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随黑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强,而毒死蜱的降解则逐渐减缓,高温下燃烧制备的黑碳(BC850)具有更大表面积和微孔性,对农药的吸附作用更大,延缓毒死蜱土壤降解作用也更明显。土壤中添加黑碳BC450含量为0.1%~1.0%时,毒死蜱降解半衰期为31.6~47.5d,分别为对照土壤的1.3~1.9倍;黑碳BC850添加浓度为0.1%~1.0%时,土壤中毒死蜱降解半衰期为31.5~71.5d,分别为对照土壤的1.3~2.9倍。说明土壤中含少量黑碳可增强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作用,进而降低毒死蜱的微生物可用性,延缓其土壤降解,这种影响作用程度与黑碳的含量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40%毒死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6种农药在棚栽青菜上的降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棚栽青菜上喷施后,40%毒死蜱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降解半衰期夏季<秋季<冬季,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基本接近;20%甲氰菊酯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用量增加,其降解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GLC-FPD)分析技术测定了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喷施40%雷丹乳油(有效成分,720g·hm-2)测出甘蓝和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5.82mg·kg-1和2.12mg·kg-1,半衰期为0.4d和1.4d,对甘蓝施药3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7d,测得甘蓝上残留量为0.02mg·kg-1。甲基毒死蜱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5.
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机(GC-MS)分析技术测定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喷施40%甲基毒死蜱乳油(有效成分720g/hm^2),甘蓝和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50~5.82mg/kg和1.10~2.21mg/kg,半衰期为0.4~1.2d和3d,对甘蓝施药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7d,采收时测得甘蓝上残留量为0.02~0.03mg/kg,说明甲基毒死蜱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浓度、灭菌和不灭菌处理,毒死蜱在油菜叶面上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了施药浓度与叶面上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油菜叶面的残留量均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农药在施用初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速率缓慢;其对应灭菌处理的半衰期均小于不灭菌处理的半衰期;不同施药浓度300×、600×和900×对叶面毒死蜱半衰期影响较大:农药浓度越高,其半衰期越短。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大田和盆栽条件下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为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0.01、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鲜烟叶、干烟叶、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4%~96.9%,相对标准偏差为3.86%~6.7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啶虫脒乳油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1.92~2.8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54~5.44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3.26~5.2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4~4.47 d,二者在烟叶和土壤中降解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60、540 g/hm2和有效成分60、90 g/hm2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4 d烟叶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最高为0.5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最高为0.027 mg/kg,远低于啶虫脒在烟草中的指导性限量(2.5 mg/kg),表明该农药残留风险低,建议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0%毒死蜱乳油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75 mL/hm2下,其降解半衰期为2.49 d;在加倍剂量150 mL/hm2下,降解半衰期为2.55 d,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200 0 mg/kg,符合我国对毒死蜱在番茄上残留≤0.5 mg/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吸附性、移动性、挥发性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吸附常数(Kd)为:壤土213.51,粘土182.82和砂土157.01;毒死蜱属于在壤土、砂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的农药品种;毒死蜱在壤土和粘土属难挥发,在砂土属中挥发;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d、12.6d和9.8d,属于易土壤降解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拔节期,用不同剂量的48%毒死蜱乳油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生产安全,施药后2~3d即可见效,农药有效成分468~612g/hm2处理防治稻飞虱效果显著,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考察纳米TiO2用量、毒死蜱起始质量浓度及溶液pH值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最佳用量为50~100 mg/L,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在5~80 mg/L时,其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现为毒死蜱质量浓度越大,降解速率常...  相似文献   

13.
从实验室保存的9株生防木霉菌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农药降解作用的木霉菌株Q3,该菌能够以100 mg/L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为唯一碳源生长,7天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0.43%、86.71%和78.81%;采用蔬菜大棚田间试验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油菜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木霉菌Q3能够显著降低油菜中的农药残留,17天后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5.54%和72.58%。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对尖膀胱螺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国  李效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30-4332
选取尖膀胱螺(Physa acuta)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毒死蜱对尖膀胱螺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尖膀胱螺的平均死亡率均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毒死蜱对尖膀胱螺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577、0.308、0.243、0.160 mg/L,安全浓度为0.016 mg/L.试验结果显示,尖膀胱螺对毒死蜱非常敏感,含微量毒死蜱的水体都会对尖膀胱螺的生存产生危害.因此,尖膀胱螺可作为水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在大白菜上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施药浓度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消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半衰期为3.2~3.6 d,在正常喷施浓度下,施药后15天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残留量仍超过我国最高限量标准0.1 mg/kg。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大白菜害虫,由于地理位置、栽培方式、气候条件、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不同,安全间隔期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及组合。[方法]用清水作为对照(CK),采用48%毒死蜱EC 1 500 ml/hm2、2%阿维菌素EC600 ml/hm2、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50%毒.乙酰甲EC1 200 ml/hm2、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hm2、50%敌.氟腈EC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4 d后,以48%毒死蜱EC1 500 ml/hm2的防效最高,7 d和13 d后,以25%唑磷.毒死蜱EC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防效最佳,杀虫总效果和保叶效果均尤其突出。[结论]6种药剂均对水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25%唑磷.毒死蜱EC 1 500 ml+2%阿维菌素EC300 ml/hm2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对梨冠网蝽若虫、成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为梨冠网蝽的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5种药剂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对梨冠网蝽进行毒力测定。【结果】 4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对梨冠网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每个药剂各浓度之间防效并无显著差异,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497.47、574.765、589.343 6 mg/L;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505.445、545.484、596.254 6 mg/L。这5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45%毒死蜱EC>25 g/L高效氯-氰菊酯EC>20%啶虫脒SP>25%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结论】 5%毒死蜱EC 800、1 000倍液,25%噻虫嗪WG 500、1 000倍液, 20%啶虫脒SP 500、1 000倍液可用于梨冠网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用3种低毒农药对生活在稻谷中的玉米象和赤拟谷盗2种储粮害虫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1.8%阿维菌素乳油(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EC)对玉米象的致死中剂量(LD50)分别为0.01mg/kg、0.07mg/kg、4.65mg/kg,而对赤拟谷盗的LD50分别为0.08mg/kg、0.50mg/kg、5.89mg/kg;(2)在相同剂量下,3种药剂中以1.8%阿维菌素EC对2种害虫的毒杀速度最快;(3)玉米象比赤拟谷盗对这3种药剂更敏感。建议采用1.8%阿维菌素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EC防治玉米象的使用剂量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2.0mg/kg,而防治赤拟谷盗则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8.0mg/kg。  相似文献   

19.
9种药剂防治柑桔木虱成虫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柑桔木虱成虫的有效药剂,试验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将木虱饲养在九里香上,并用40目纱网套袋封口,然后进行9种农药防治柑桔木虱成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EC480mg/L、10%吡虫啉WP100mg/L、25%吡虫啉WP250mg/L、20%甲氰菊酯EC200mg/L、20%哒虱威EC200mg/L、20%丁硫克百威EC 200mg/L、2.5%三氟氯氰菊酯EC25mg/L、药后24h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达97.1%-100.0%,生产上可单独使用;而采用20%异丙威EC+25%吡虫啉WP450mg/L药后24h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好,防效达到100.0%,表明杀虫剂合理混用可提高对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下毒死蜱的降解动态试验及安全间隔期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50~1.824 d;毒死蜱在白菜中的降解速度与其栽培方式有关;按推荐剂量25 mL/667m2施用,施药次数为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露地栽培白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为7 d,大棚栽培条件下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