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桐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5个油桐无性系(武宣3号、桂皱27号、天雹水库、吴圩4号、武宣2号)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武宣2号、武宣3号、吴圩4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其中,以桂皱27号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6.51μmol·m-2·s-1,物质积累能力最强;武宣3号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仅为桂皱27号的31.9%,物质积累能力最弱。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5个无性系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7.53~36.25μmol·m-2·s-1之间,其中桂皱27号最高,武宣2号最低。各无性系中吴圩4号光补偿点最低,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天雹水库的光补偿点最高,利用弱光能力最弱。桂皱27号、天雹水库的光饱和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武宣3号、吴圩4号、武宣2号光饱和点较低,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以红背桂、鹅掌柴、吊兰、爬墙虎、美丽桢桐、五爪金龙为试验材料,运用Li-6800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和光响应进行测定,并通过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比较6种植物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红背桂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暗呼吸速率(Rd)最低,具有较好的弱光适应性。五爪金龙、鹅掌柴、爬墙虎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较高,具有较好的强光适应性及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了幼龄和成龄锯叶竹节树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性及主要生理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成龄树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836、6.18、9.52和0.047μmol.m-2.s-1;幼树的LSP、LCP、Pmax和AQY分别为359、2.79、5.05和0.036μmol.m-2.s-1。成龄树的Pmax和LSP较高,LCP较低,对强光和弱光的适应性均较强;幼树的Pmax、LSP、LCP和AQY均较低,对弱光的适应性强,但较低的光合能力和量子效率延长了锯叶竹节树的幼龄期。幼树和成龄树的环境最大光强均低于其LSP,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也均为单峰曲线,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也均基本与Pn一致。在迁地保护时,应选择较为荫蔽的环境定植。  相似文献   

4.
苦楝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苦楝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楝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63μmol/m2.s,光饱和点为13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34.9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1031,CO2补偿点为78.5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32。其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低,表明它是一种既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又能适应较强的阳光辐射,对光适应幅度较宽的植物。  相似文献   

5.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地区的适生造林树种盐肤木、栾树秋季的光合生理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仪于9月下旬对盐肤木、栾树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仅有1个峰值,光补偿点(LCP)为5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818μmol/(m~2·s)。栾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出现一大一小2个峰值,光饱和点(LSP)为475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0μmol/(m~2·s)。气孔导度(Gs)在实验过程中是对栾树和盐肤木净光合速率(Pn)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栾树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大于栾树,光补偿点(LCP)低于栾树,2种树木均有明显"午休"现象。在9月,盐肤木光合情况优于栾树。  相似文献   

8.
三种柞树苗期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诗韵  杨思河 《林业科学》1991,27(5):498-502
本文用气体交换法研究柞蚕林3个主要组成树种苗期的几个基本光合特性。蒙古栎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但其量子光合效率较低,表明蒙古栎能比较有效地利用高强度的太阳辐射,而对弱光能利用效率较低;麻栎则相反;辽东栎既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及最大光合速率,同时又有较高的量子光合效率及较低的光补偿点,因而对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光能利用效率都比较高。而且证明3个树种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以一种指数形式的方程最合理。我们还考察了辽东栎和麻栎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及温度对3个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引种栽培的短梗大参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短梗大参叶片的光合参数,探讨了其光合生理特性,为短梗大参引种及在园林上推广应用提供栽培基础。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生理因子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在夏季6~7月维持在较高水平,春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短梗大参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没有强光抑制现象,采用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估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6.902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 013.16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LCP)4.794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290μmol·m-2s-1,表明短梗大参耐荫性强,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适合在遮阴环境下栽培。  相似文献   

10.
龟甲竹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主要影响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以2年生龟甲竹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左右,约4.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18μmol/(m2·s),光补偿点为14.93 μmol/(m2·s),光饱和点为812.58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3,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影响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大气湿度>叶温>气孔导度>光照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乌桕、黄连木、油桐的光合作用及其周围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比较3 种能源树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以期为其栽培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气温、光强均呈单峰型,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3 个能源树种均呈单峰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油桐>乌桕>黄连木,并且油桐、乌桕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均与黄连木存在显著差异(P<0.05).3 种能源树种的气孔导度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正相关,油桐、乌桕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1年生营养杯苗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索格木苗木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决策因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Tl)、蒸腾速率(Tr)、水汽饱和压亏缺(Vpdl)的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一致,峰值在中午;空气相对湿度(RH)的谷值在中午;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全天出现"三峰"值,最高峰值在16:00;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呈明显"U"型。影响格木苗木Pn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PAR、Ca(大气CO2浓度)、Ta(空气温度)、RH、Gs、Tr、Tl和Vpdl,其中PAR、Ca、Tl和Vpdl为影响Pn日变化程度最高的因子,PAR为主要决策因素,Tl为主要限制性因素。由此可见,格木的光合日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同时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遮荫条件(50%、25%和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 a后的珙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珙桐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有"午休"现象。但不同光强下出现峰值的大小和时间有差异。不同的光强下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也是不一致的,全天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一层遮荫(50%)两层遮荫(25%)全光照。(2)遮荫下珙桐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均大于全光照下,表明珙桐利用弱光的能力很强,提高了对有限光资源的吸收。遮荫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遮荫(50%透光率)有利于珙桐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4.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州南沙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无瓣海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并探讨其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叶片的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时和午后14:00时,并出现明显午休现象。影响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有光强、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无瓣海桑叶片的Tr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时,影响Tr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叶面温度、气孔导度和相对湿度等。无瓣海桑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00,1800μmol·m^-2s^-1左右,CO2补偿浓度和饱和浓度分别为50,900μmol·mol^-1左右。  相似文献   

15.
湖北十堰地区典型样地油桐生长情况调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实地调查了湖北鄂西北十堰地区油桐生长情况,提出在油桐造林园地选择时,土层厚度须在50cm以上,且提倡桐农、桐茶等间作,这样既改善桐林树体营养,又能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同时提出要保证桐林最大效益,必须加强病虫害等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CB-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对不同基质处理的葛萝槭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处理2,CK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处理3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0:30,次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4:30,"午休"现象明显。处理2(松针、菇渣、粉煤灰和羊粪)为最佳基质配方,其次为处理3(松针、醋渣、粉煤灰、羊粪).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青花椒坐果期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坐果期青花椒的光饱和点为5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55.59μmol/(m^2.s);坐果期青花椒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青花椒叶片的气孔导度(stomacond)与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平行变化趋势,说明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19.
蓝果树光合特性对倍增CO_2生长浓度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蓝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01注入系统的外置CO2钢瓶提供生长浓度(体积分数4.0×10-4)和倍增生长浓度(体积分数8.0×10-4)测定蓝果树的光合特性,探讨倍增生长浓度后蓝果树光合特性的短期响应状况。结果表明,倍增生长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影响不明显,它们都表现出相似的日变化格局,均为单峰曲线且有明显峰值,无"午休"现象。倍增生长浓度明显促进净光合速率的增加,平均增加了47.22%。倍增生长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水分利用率和气孔限制值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乌桕优株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及光合指标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优株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6号乌桕为中光合速率、低耗水、高水分利用型;12号为低光合速率、低耗水、低水分利用型;13号为中光合速率、中耗水、低水分利用型;21和23号为高光合速率、高耗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