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省茶树品种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是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茶园面积不断增加,每年茶叶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茶叶总产值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42万亩,茶叶产值10.6亿元,开采茶园平均每亩产值3510元;开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15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14位,茶叶产值居全国第8位。茶业已成为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经济效益稳中有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江苏农业16个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福建茶树品种发展现状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品种资源丰富。近年来,我省各地发展茶叶的热情很高,但也存在着缺乏规划和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充分了解我省茶树品种发展现状,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地方特色,有重点地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茶树品种,才能进一步优化茶类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茶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温州茶区茶树品种结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众多的特早生茶树品种,成为浙江茶区最早生产茶叶的产区。温州早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然而,良好的自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品种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茶叶生产季节短、生产“洪峰”突出等问题制约了温州早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温州茶区的茶树品种结构进行了凋研分析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宁德是我省茶叶的主产区,产茶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茶园面积76.8万亩,年产干毛茶5.8万吨,茶叶产品总值达25.9亿元(毛茶产值11.31亿元)。全市70%的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叶。涉及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从业人员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20万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与茶叶息息相关。基于茶叶特殊的自然属性、市场特性和消费特点,茶产业牵涉的面广,产业关联度强,是我市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导产业,在闽东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当前巴中市茶树品种结构及分布,分析了当前本地良种比例、品种结构、引种方式、良繁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本地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加强外地品种引进筛选、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开展主栽品种加工创新等促进巴中茶树品种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位于我国茶树次适宜生长区,种茶区域处于北纬34°53′~37°49′、东经116°42′~122°42′之间,主要产区分为东南沿海丘陵区(胶州湾以南,沂沭河以东)、胶东半岛丘陵区(胶莱平原以东)和鲁中南泰沂山区,种茶的地市主要有日照、临沂、青岛、泰安、潍坊、烟台、威海、莱芜、淄博等。虽然有资料表明山东历史上有种茶的记载,但大规模的种植却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南茶北引"。在山东茶产业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建茶园所需的茶籽或茶苗  相似文献   

7.
白茶是原产于我国福建省的特色茶叶之一,白茶对我国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结合人工选育,筛选出适合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众多.同时,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生产加工白茶产品,其原料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加工成的白茶茶叶品质也风格各异.本文在调研我国白茶主产区白茶茶树品种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福...  相似文献   

8.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色特异茶树的内含物成分有各自特点,因此具有开发特色或健康茶产品的前景。本文对白化、黄化、紫芽等叶色特异的茶树品种及品种授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物候期、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比较,为特异茶树品种推广、引种及特色新品种选育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简述了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省在茶树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细胞学、酶学等方面鉴定评价以及利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我省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茶树品种很多,有的栽培品种是或早或晚从大陆引入的,有的品种是以大陆的引入品种为亲本选育而成的。台湾的主要茶树品种有青心大有(音铆),台茶一号,台茶五号,红心大有,青心乌龙,铁观音、乌金、台茶12号、台茶13  相似文献   

11.
云南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自第三纪始新以来一直处于热带季风气候,保存了许多第三纪以前的古生物,形成我国热带生物最富集的地区,起源较古老的山茶科植物能连续不断地生长、生存下来,所以云南茶树品种资源极其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内陆山区,市辖十二个县(市、区)。1997年全市茶园1218万hm2,产茶112万t,茶叶总产值1亿元,其中名优茶1000t,产值3000万元。1 茶树良种布局现状11 茶树良种多,覆盖率高 我市现有茶树良种30余个,其中包括了本省选育的15个国家级良种和9个省级良种,还少量引种了龙井43、浙农品系、碧云、白叶水仙、云大等国家级或省级的省外良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其中无性系良种约86%。12 品种搭配基本合理 按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来分,全市适制绿茶品种有6733hm2,绿、乌龙茶兼制品种3066hm2,适制乌龙茶类2333hm2,三者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13.
古茶树是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遗传育种的重要资源,历来为茶叶界的重视。数十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发掘和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福建亦不例外,自本世纪五十年代有郭元超等先后调查研究了福鼎县太姥山、宁德县霍童镇、安溪县的南田乡、珠塔(今龙涓)乡的古茶树的生存环境与形态特征。嗣后有黄志农(1980)发现安溪县的剑斗镇、陈荣  相似文献   

14.
茶树品种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索发展农业科学和生物技术中,都在设法发挥生物本身的潜在能力,育种工作就是研究发挥生物本身潜在增产增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研究提高茶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时,也应该根据农业发展战略,注意发挥良种的作用,充分运用品种改良这条经济有效的措施。一、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重要因素成品茶的质量,包括内质和外形两个方面。其优劣与否,主要依茶叶自然品质为转移。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品种、气候、地势、土壤和栽培措施等,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应是品种。茶树品种的遗传性左右着品质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15.
多倍体与茶树多倍体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吃西瓜谈起夏季里,赤日炎炎,闷热交加,当买得西瓜回来,恨不得大口大口的吃下去,以解渴消暑。可是普通西瓜含有密密麻麻的瓜子,吃起瓜来非得将一颗一颗的瓜子吐去,才能尝到汁多味美的西瓜风味。如今无籽西瓜培育成功,并在生产上推广。无籽西瓜果型大、水分多、瓜瓤嫩、糖分高,吃起来又方便。这种西瓜就叫做三倍体西瓜。茶叶采取泡饮,对饮用者没有吐子之烦。但对种植者来说,茶树开花结果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产量,有的场队采取去花除果,得花大量劳动力,不亚于吃西瓜吐子之烦。如果能培育出无籽或少籽的茶树品种,在栽培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6.
茶树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是指茶树品种、单丛、选育的品系(株系)、野生的茶树以及近缘植物。这些资源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它是培育新种的基因库,亦是研究工作的重要原始材料。尤其是当前,摸清茶树品种资源储量、分布与产质状况等,为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制定山区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17.
茶树不同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叶片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营养器官.叶片的解剖结构是茶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基础,与茶树品种的产量,品质、茶类适制性、抗逆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观察研究茶树各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可以为茶树引种、育种及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作为茶树品种资源研究的一部分,笔者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我国主要茶树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也是福建省绿茶主产区,自唐朝开始就产“腊面”、“芽茶”等贡品,产品素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而驰名中外。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蕉城区现有茶园面积9万亩,开采面积5.6万亩,2006年毛茶产量4815吨,茶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亿多元,成为蕉城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郑思芳 《福建茶叶》2014,36(4):51-52
正茶业是古田县传统产业,生产历史悠久,种茶始于唐,兴于宋,南宋为鼎盛时期。清道光年间,首创小种红茶,历经百年而成为"外山小种红茶"著名产区。到上世纪70-80年代,全县15个乡镇都有茶叶站、集体茶场,大的村都有大片茶园,茶园面积达5万亩,茶叶生产居全省12位,出产的"郁露"、"馨绿"等名茶享有声誉。1980年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基地县,茶业成为县农业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20.
汉中种茶历史悠久。境内大茶树分布丰富,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在对汉中市大茶树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分布情况、生长状况及保护利用现状等,对汉中市大茶树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今后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