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丘北辣椒密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文辣1号辣椒不同密度双株栽培方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0cm×50cm(株距×行距,留双株)产量最高(r=0.8031);60cm×40cm(株距×行距,留双株)产量次之(r=0.7714);60cm×60cm(株距×行距,留双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设施番茄长季节丰产栽培中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开展了金棚系列良种设施番茄长季节栽培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设施番茄长季节丰产栽培行距定为50 cm前提下,株距45 cm效果最佳,667 m2产量可达12 399.4 kg;株距37.5 cm的次之,667 m2产量为11 000.4 kg.行距为50 cm时,以株距45 cm为主,37.5 cm为辅,是天水设施番茄长季节丰产栽培的最佳密度区间.  相似文献   

3.
以引进的"库帕"紫椒为试材,设置大-小行距70cm-40cm及不同株距45cm(双株定植)、35cm(双株定植)、30cm(单株定植)、20cm(单株定植)4个水平,研究西宁地区大棚彩椒不同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株行距为35cm×70cm-40cm时与其它定植密度之间产量达差异显著水平,采用双株定植的栽培模式彩椒的产量较高,折合667m2栽植6 000~7 000株是最理想的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青梗松花菜不同播种期及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雪松45天、庆丰50日两个青梗松花菜品种采用不同播种期及种植密度的复因子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同一品种早播种(6月中旬)35 d采收期的比晚播种(7月中旬)的提早13~19 d,晚播种栽培的定植至采收天数比早播种的缩短15 d左右;晚播种的植株开展度比早播种的小;晚播种各处理花球单球质量比早播种的大;晚播种的产量比早播种的高;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株距×行距=35 cm×50 cm的比株距×行距=45 cm×50 cm的产量高,且花球商品质量不受影响,可为桂林地区早熟青梗松花菜夏季播种初秋采收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瓜杂交制种大棚立体栽培密度及留瓜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研砧木1号为试材,研究了在南瓜杂交制种大棚立体栽培时不同栽培密度和留瓜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株距为60 cm,行距为100 cm,2条侧蔓留瓜时不仅能节约用种,且能增加制种产量,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瓜甜瓜》2005,(2):54-54
将种子浸于清水中5—6个小时之后,取出播种。使用72格的穴盘较为经济。一般播种之后约20d即可移植。移植行距一般为2.5m,种植一行,亦可以使用行距5m,种植双行。株距依留蔓数而不同,只留母蔓单蔓栽培法,株距40cm为宜;留母蔓及子蔓1条之双蔓栽培法,株距60cm为宜。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绥化市常规甜瓜露地栽培株距40cm,行距60cm,笔者通过试验与示范,形成一套完整的稀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蓝蓟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行距(30、60cm)为主区,株距(10、15、20、25、30cm)为裂区,研究了大田环境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蓝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30cm、株距25cm(T4)和行距60cm、株距20cm(S3)情况下,蓝蓟各光合特性指标数值相互接近;随着株距的增高,光合指标增长缓慢,随着冠层的增高,光合速率呈增长趋势,T4和S3二者群体叶面积指数相似,S3时叶面积指数(LAI)小高峰出现于鼓粒期(9月7日),晚于T4时的盛花期(7月27日);随着密度的增加,百粒重和单株籽粒数逐渐降低,产量总体逐渐减少(T5(行株距30、30cm)、S4(行株距60、25cm)、S5(行株距60、30cm)除外);T4和S3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株距配置,表明高产最终取得的是群体产量的提高,而不仅是单株个体产量的增加,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说明T4和S3是蓝蓟合理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9.
戴铁生 《蔬菜》2003,(10):38-38
日光温室冬春茬辣椒间作甘蓝的栽培模式在不影响辣椒产量的前提下,增收了1季甘蓝,每667 m2产值达13 000元以上。一、茬口安排辣椒于9月23日播种育苗,甘蓝于9月28日播种育苗,11月初扣棚后,分别进行定植。甘蓝一般在春节前后,正值蔬菜淡季上市。甘蓝收获后,辣椒开始进入结果期,可分批采收、分期上市。二、品种选择辣椒选用保加利亚尖椒,甘蓝选用菏泽市农科所培育的冬春一号越冬甘蓝。三、栽培管理辣椒采用大小行栽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5 cm,株距35 cm。大行内间作1行甘蓝,株距30 cm。结合整地施入基肥,甘蓝和辣椒定植后覆地膜浇缓苗水,苗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江苏南京地区不同定植时间、密度对设施甜瓜植株性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厚皮甜瓜‘苏甜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3个不同定植时间,分别为3月20日(A1)、4月5日(A2)、4月20日(A3),副处理设3个不同株距,分别为40 cm(B1)、45 cm(B2)、50 cm(B3)。结果表明,定植时间对‘苏甜4号’营养生长期地上部各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对‘苏甜4号’产量、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苏甜4号’在3月20日(A1)定植的667 m~2产量最高,且单果质量、果肉厚度最大。在同等行距下,适当加大株距,有利于提高‘苏甜4号’植株的营养生长量,提高果实单果质量与商品性。总之,南京地区厚皮甜瓜‘苏甜4号’以3月20日定植,株距45 cm(每667 m~2定植1 482株)的种植密度,获得的果实产量与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软化菊苣为菊科二年至多年生植物。笔者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为期3年的栽培及软化技术研究,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为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提供的软化菊苣。1.2试验方法①播期及方式直播:8月5日播种,密度每667m2栽8000株,即行距33cm,株距25cm;育苗移栽: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播种,每667m2栽8000株。②密度(667m2株数)A.行距50cm,株距15cm,栽8900株;B.行距50cm,株距20cm,栽6667株;C.行距33cm,株距25cm,栽8000株;D.行距33cm,株距30cm,栽6000株。8月5日播种,育苗移栽。以上各栽培试验小区面积为2m2(…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徐勇 《河北果树》2013,(5):48-49
<正>1栽植1.1品种搭配授粉品种可以在行内均匀配置,也可整行栽植。1.2株行距长枝品种株距34 m、行距44 m、行距46 m,短枝品种株距2.56 m,短枝品种株距2.53 m、行距43 m、行距45 m,最好南北行向。1.3定点及挖坑先用百米绳拉出行线,确定定植坑位置,用白灰标记。挖60 cm见方的坑,表土放一侧,底土放一侧。最下层可填入秸秆、压1层土,中层填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马铃薯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高产优质最佳的行株距,采用37 500和60 000株 ? hm-2两种密度,通过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分别设置4个和7个行株距比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茎叶干物质积累、光分布、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及块茎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比在低密度下为1.5、高密度下为2.5时,可提高茎叶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鲜薯产量及其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而胞间CO2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青薯9号’高产优质的行距/株距在37 500和60 000株 ? hm-2种植密度下,分别为63.3 cm /42.2 cm和64.6 cm /25.8 cm。  相似文献   

14.
陈娟  王一鸣  唐建  宋锐  缪鑫 《蔬菜》2023,(6):23-25
为确定紫甘薯新品种“内渝紫2号”最佳种植株距,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设置5种不同株距(20、25、30、35、40cm),对不同株距条件下紫甘薯“内渝紫2号”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加大株距有利于提高茎蔓长度、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质量和大中薯比例;在30~40 cm范围内,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茎叶产量和薯干产量;30 cm株距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分别为1 722.67 kg和480.63 kg。综合考虑,建议“内渝紫2号”栽培株距为30 cm,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5.
何文远  牟绪华  牟华 《蔬菜》2014,(9):46-47
利川山药是利川市特色蔬菜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有种植面积2 133 hm2,平均667 m2产量3 000 kg,最高可达4 000 kg,种植比较效益十分显著。利川山药一般采用种薯繁殖法和零余子繁殖法,普通小型种行距50~60 cm,株距20 cm左右;大型种行距70~80 cm,株距40~50 cm。利川山药生长期约150 d,采收后分两个阶段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6.
以"青杂油白菜1号"为试材,研究了栽培密度、播种量、肥料施用量对"青杂油白菜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杂油白菜1号"的合理栽培密度为株距5.00cm、行距8.00cm;最佳播种量为1.00kg每667m2;最优施肥量为每667m2施尿素30kg、磷酸二铵15kg。  相似文献   

17.
以大果龙葵和小果龙葵为试材,在种子繁殖过程中比较不同栽培密度(30、45、60、75cm纵株间距)对龙葵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龙葵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大果龙葵和小果龙葵栽培时,二者株距30cm时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每667m~2产量2 581.29kg和1 727.53kg。该研究为提高龙葵产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尊政  刘辛 《落叶果树》2001,33(2):30-31
改进栽植方式,适当加大栽植密度可提高棚室草莓的先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试验认为棚室草莓大垄双行栽植条件下,最适株距为11cm左右。  相似文献   

19.
1特征特性植株长势中等,综合抗性好,容易坐果,适合于各类设施和保护地栽培(北方也适于露地)。果实圆形,皮白色,光皮,单果重1.5kg左右;果肉白色,厚4cm左右,腔小,肉质松软、清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左右,口感风味佳。果实发育期40~45天。2栽培要点(1)立架栽培:单蔓或双蔓整枝,株距30~40cm或40~50cm,行距1m左右,留瓜节位15~20节,每蔓留1果,株高1.7~2m时摘心。(2)爬地栽培:单蔓或双蔓整枝,株距30~40cm或40~50cm,行距视栽培方式而定。3适宜地区适于国内各甜瓜产区。(见本刊第5期插13彩版;电话:021-52231610)明珠1号厚皮甜瓜@马国斌$上海…  相似文献   

20.
蔬菜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宋洪平  宋康  张传坤 《蔬菜》2003,(3):28-29
四、洋葱-玉米-大白菜洋葱和大白菜供应期较长,且均适于和高秆作物间套作。此模式一般667 m2产洋葱2 000 kg、玉米300 kg、大白菜3 000~4 000 kg。1.种植规格 种植带宽1.2 m,畦面宽90 cm,畦埂宽30 cm。畦内秋种或春种7行洋葱,行距12~14 cm,株距12 cm,667 m2栽3万株左右;畦埂春种1行玉米,株距20 cm,667 m2栽2 800株;洋葱收获后,秋种2行大白菜,行距60 cm,株距40 cm,667 m2栽2 800株。2.栽培技术要点(1)洋葱露地秋播育苗,适期定植 洋葱一般在9月上旬播种。播种前选择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浅耕细耙,施足基肥,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