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鲁 《茶叶通讯》2011,38(4):40-43,46
"茶"在正史礼仪志中的首次大量出现便是在《宋史》中。《宋史》之前的诸部正史礼仪志中,唯在《旧唐书·礼仪四》中出现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大量出现和广泛记载是茶在宋代礼仪中兴起的重要标志,这一兴起改变了正史礼仪志中有酒而无茶的局面。茶在《宋史·礼志》中的变化与唐宋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体现出了唐宋...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茶文化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已悄然兴起,但茶文化真正得以传承却是从唐朝开始的。陆羽的一部《茶经》被后人誉为"茶中圣经",这是我国首部有关茶学的伟大著作,《茶经》是全球最早论述茶学的经典之作,它是我国茶文化繁荣兴盛的标志。《茶经》经多国语言的翻译后,对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这一视角,研究《茶经》的英译版本与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期让西方各国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特点来看,其具有极高的文化功能与艺术造诣。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文化也在不同交流与融合。一些民族交流、健身养生、旅游等活动逐渐兴起,这些都证明了传统艺术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依旧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内涵,茶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茶自唐代后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各个地区都在开展茶道交流活动,其中日本较好地继承了我国的茶文化。日本独有的文化逐步演变发展为具有日本特点的禅宗。日本化的禅宗在日本人性格塑造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道推崇的是茶人和饮茶人逐步感悟人生,最终上升至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境界与禅宗追求的"茶禅一味"的体悟有高度统一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通过有效组合茶具、摆放饰物等要素。茶具这一重要客观载体,体现出禅宗"茶禅一味"思想,因此对茶道中茶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张静知 《福建茶叶》2016,(2):246-247
民歌翻译是翻译中比较困难的部分,民歌翻译有其特殊性,跟其他方面的翻译存在差别。本文介绍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对民歌翻译策略的选择做了介绍。以《六口茶》为例分析了民歌翻译,从中可以对民歌的翻译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官场现形记》共60回,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之风.作者李宝嘉( 1867~1906),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现象,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是反映清朝社会生活,尤其是官场生活的重要文学史料.全书有52回出现茶的内容,占到全书的86.7%.本文尝试从社会学视角对该书中茶的运用情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茶之出记载:南岭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南岭即岭南,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北部和湖南、江西数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茶经》所指福州又名长乐郡,今福州、莆田一带;建州,又称建安郡,今福建建阳一带;韶州,又称始兴郡,今广东韶关、仁化一带;象州,又称象山郡,今广西象山县一带.四州中真正位于岭南的是韶州,韶州以州北有韶石山(仁化境内)而命名,韶州近五岭者,仁化又居其中心.  相似文献   

8.
何歆 《茶叶》2021,47(4):235-238
茶业在近代中国占据重要地位,是清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为了打破中国茶业垄断地位,列强大肆推广洋茶,洋茶席卷国内外市场,与华茶展开竞争,造成近代中国茶业发展步履维艰.为了改变华茶发展的不利局面,不少企业家利用广告宣扬华茶,与外商展开商战.茶广告的盛行对华茶的宣传以及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代相融,形成...  相似文献   

9.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转喻有生产转喻,减少转喻及因果转喻。另外,此茶诗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应用通过建立读者与作品间的桥梁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此诗,探析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杨雨 《福建茶叶》2016,(10):255-256
研究以《茶博会》为例的多维空间制作技术在动画广告中应用的目的在于了解这种技术在《茶博会》动画广告中的使用情况,并通过这一实际案例对当前动画广告中多维技术的使用形成概念性框架。本文介绍了《茶博会》动画广告中二维和三维画面的组合内容与特色,并从制作流程和各分步制作内容的解析两个方面分析了《茶博会》动画广告中多维空间制作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观茶论》这部由宋徽宗赵佶所撰写的茶典籍,反映了宋朝时期人们讲究茶道、乐于享受茶文化的精神面貌。本文首先以《大观茶论》为例对翻译学视角下我国古代茶典籍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古代茶典籍翻译的必然原则展开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古代茶典籍的英译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当前茶典籍翻译体系的完善。翻译学视角下我国古代茶典籍的主要特点在于语言语法结构的不完整性;语言表达的粗线条性;审美意象的特殊性。古代茶典籍翻译的几个必然原则是要把握住古代茶典籍的核心内涵;把握住古代茶典籍的知识脉络;把握住跨文化交际的节奏。古代茶典籍的英译方法建议可以尝试标准作业化翻译策略、互文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民族室内乐也在西洋音乐的影响下蓬勃兴起,二胡、琵琶、古筝、丝竹、胡琴等民族乐器在室内也能鸣奏出动听的音乐,甚至相较于室外而言所达到的音乐艺术效果反而更好。本文在概述了当代民族室内乐的相关内容后,又从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茶文化对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的积极意义,还就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的茶文化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透过《茶马》对茶文化在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邢熙超 《福建茶叶》2016,(6):382-383
在当今时代,茶不仅有着物质层面的属性,更具有精神层面的含义。在国人眼中,茶集天地之精华,是天生的灵物。当人们赋予茶更多的含义时,茶就有了文化内涵,衍生出独特的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茶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有着明显的催化、改造和引领功能,中国茶文化是内涵丰厚的,有着明显的德育功能。本文尝试研究中国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希望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文化中“礼”、“和合”、自省、“知行合一”等思想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通过对融合了茶文化思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学习,可以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升其自我认知、自我疏导的心理调试能力,培养其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凤凰单丛主要产茶地广东潮州凤凰镇等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探究凤凰单丛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包装设计现状,提出对凤凰单丛茶叶包装设计的创新策略,第一,根据茶叶属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第二,坚定依托大众需求,明确包装设计定位;第三,依托茶的历史文化,彰显茶叶产品个性;第四,把握茶叶的地域属性,助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西军 《福建茶叶》2016,(6):383-384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中国人传统生活的开门七件事,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茶文化",也与"琴"、"棋"、"书"、"画"、"酒"等经典文化一道,成为文人墨客才学彰显的必要方式。近年来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茶文化也逐步为世人所认识,针对茶文化的翻译也在不断丰富。本文结合我国茶文化的美学翻译,对《茶经》译本当中的茶文化内涵体现和其美学意蕴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凤红 《福建茶叶》2016,(12):310-311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翻译对于我国茶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儒、释、道三个层面介绍了《茶经》的文化内涵,而后从文化翻译的视角,以美国译者卡朋特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跨文化背景下茶文化用语的翻译情况,以期为后续茶典籍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借鉴,促进我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吃碗茶》出自于美国华裔作家雷廷超之手,且属于该作家的唯一一部作品,整部小说反映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唐人街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及独特文化意义。此作品基于其文化及创作背景的特殊性,较受相关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多集中在该小说创作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作者内心的解读等方面,而本文将《吃碗茶》小说中的茶文化作为方向,对其所蕴含的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及参与性,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自我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自信地学习。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实施此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手、表现欲,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续茶经》是《茶经》的续写之作,它对唐以后的茶事史料收罗宏富,是中国古代茶典籍的集大成者,对中国的茶艺、茶文化、茶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续茶经》成书于清雍正年间,最早的版本为寿椿堂版,清乾隆年间又有四库全书本版印行于世。虽然该书已有不少校正和纠误,但部分错漏之处仍旧存在。现以《续茶经》第一节"茶之源"为例,通过对被摘录原典的回溯,以及寿椿堂本《续茶经》和四库全书本《续茶经》的对校,以期纠正其中的错讹,并补充部分史料,让《续茶经》文本更为精当完整,更好地发挥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笔者不揣浅陋,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