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定义了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模式的概念,总结了茶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和问题,分析了基于茶树、茶园、茶厂、茶叶、茶文化和茶活动等茶文旅康资源的开发路径,解析了茶主题景区、茶特色小镇、茶文化特色村、茶文化田园综合体、茶庄园等重点项目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最后对茶文旅康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特色小镇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多个地区结合茶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创新升级的茶文化特色小镇。研究旨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小镇茶基础条件、茶产业竞争力、综合效益方面出发,选取了21个评价指标,探讨茶文化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典型的茶文化特色小镇赣南虔心茶文化小镇进行评价体系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了小镇建设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小镇发展的侧重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通过分析地方特色茶叶资源的发展优势及机遇,探讨了"茶叶旅游"业态创新、培育"茶旅小镇"的发展路径,本研究期望为我国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3月31日下午,2017杭州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开茶节启动仪式在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上城埭村广场举行。柔术表演、歌曲独唱、村社特色展示等围绕西湖茶文化的节目轮番上演。与往届开茶节不同的是,今年主办方还在活动中增加了"魅力小镇——中国·西湖高峰论坛"的内容,邀请了市区相关领导、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龙井茶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等议题开展精彩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景观缺乏主题文化特色,整座城市也会显得毫无生机,同样,一座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与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不相符,也会显得黯淡无光。所以,将茶主题文化应用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可以大大推动城市文化特色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基于此,本文浅谈了茶主题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作用关系,并分析研究了茶主题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设计手法,以茶文化和城市广场景观文化为特色,探讨如何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发展中,主题性文化是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中国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农产品企业网络销售模式应用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故本文将就以茶为主题的特色农产品企业网络创新销问题展开探索,希望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8月19日,由陕西泾阳县与泾河新城联手打造的占地面积约1300亩的茯茶小镇正式开园,成为陕西茶旅结合的新亮点。据了解,茯茶镇以泾阳特有的茯茶文化为主题,前期总投资30亿元,由茯茶文化产业园、商业展示区、优美小镇及双赵村改造四部分组成,是集茯茶产品开发、衍生品研发、旅游体验和统筹城乡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开园仪式当  相似文献   

8.
张佳 《茶叶》2017,(4):238-240
本文论述了茶主题园林景观营造议题,以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实践为例,阐述了龙井馆区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做足茶主题和山地特色的园林景观营造实践,由此得出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和深耕本地化特色的园林景观营造思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若是一座城市缺乏文化特色,则整座城市都会显得毫无生机,同样,一座城市中公共艺术与所处城市文化特色不相符,就会毫无价值。所以城市茶主题文化融合于公共艺术,可以大大推动城市中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城市茶主题与公共艺术二者的融合,并提出了有效融合二者的对策,希望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钱家荣 《中国茶叶》2005,27(4):22-23
中国已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发展至今,品茶已成为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通过饮茶方式(茶道茶艺)、选修课程学习、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茶文化研讨、茶书法绘画、茶音乐VCD欣赏、茶邮票茶工艺品收集、主题研究性学习、实践考察等,对学生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不失为有趣的、有形的、有价值的、有特色的德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技术由于其快速、无损、便捷的特点,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等多种光谱技术的原理,着重介绍了其在茶叶分类、成分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甘蔗的抗旱机理,选育具备较强抗旱性的甘蔗品种,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为探讨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性,以桂南亚08-186、桂糖05-3846等7个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水桶栽法研究其抗旱性。测定甘蔗+1叶脯氨酸含量、叶片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根据抗旱隶属函数加权值大小对其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甘蔗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与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叶片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参试甘蔗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糖05-3864>桂南亚08-186>柳城06/241>柳城03/1137>桂糖06-400>ROC22(CK)>桂热2号(凉蔗02-6)。  相似文献   

13.
病原菌侵染引发植株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水杨酸途径(SA)与虫害(机械损伤)诱发的植物防御信号传导途径茉莉酸途径(JA)会同时存在,且两种信号途径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纹枯病菌侵染之后,褐飞虱在RH的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中明显倾向于选择感染纹枯病菌的RH水稻植株;但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行为以及蜜露排泄量及蜜露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均未发现褐飞虱对于感染纹枯病的抗、感水稻品种有显著的取食趋性。说明抗、感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感染纹枯病之后并未显现出更易感虫的性状。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春优92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缓释肥减量施用试验,调查了春优527在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农户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施用缓释肥减少10%~25%养分的情况下,水稻产量未受影响,10%减量处理的经济效益还稍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在水稻生产中施用缓释肥料具有节本增效、降低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两种酸化土壤改良剂(生物炭和石灰)对双季水稻产量、土壤性状和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降低了2015年早、晚稻产量,但在2016年却增加了早、晚稻产量;在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石灰处理均增加了早、晚稻产量。除2015年早季,其他季别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束后检测发现,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石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和碱解氮含量。生物炭处理显著降低了2015年粮食产值和净收益,但显著增加2016年粮食产值和净收益;石灰处理显著增加了2年粮食产值和净收益。与生物炭处理相比,2016年石灰处理粮食产值和净收益分别提高2.9%和6.7%。因此,选用石灰作为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剂对提高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改良土壤酸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罗列万  冯海强  金晶 《茶叶》2019,45(1):31-33
抹茶是近年来浙江推进茶精深加工产业化最有效的一个品类,文章分析了浙江抹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争取支持政策、研发配套技术、完善系列标准、加大品牌培育、聚力行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2018年期间浙江省的水稻品种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水稻品种结构存在以下特点:品种类型丰富,主导品种面积集中,通过审定的优质稻品种数逐年上升,但优质性状不够稳定、真正食味佳品质优的水稻品种占比不高。当前制约优质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优质稻产业发展思路有待理清,优质稻品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进展不快,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有待深化。为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下一步浙江省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注重优质稻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品种审定和评价标准,加快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和深化优质稻品种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单季晚稻甬优1540为材料,水稻专用配方肥为基础,搭配不同的基肥施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基肥的处理相比,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可减少基肥用量,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可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稻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到水稻上,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明确该内生菌田间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稻镰状瓶霉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效与春雷霉素和芽孢杆菌相当,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菌剂的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稻镰状瓶霉播后7d、14d施药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亦达70%以上。由此可见,稻镰状瓶霉可用于直播稻稻瘟病防治,拌种或播后撒施1次即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