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薄鳅开口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适的长薄鳅仔鱼开口饵料,分别以卤虫、枝角类、蛋黄、卤虫+蛋黄、枝角类+蛋黄、卤虫+光合细菌、枝角类+光合细菌等7种不同的饵料对刚脱膜4d的仔鱼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饵料对长薄鳅仔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枝角类+光合细菌组生长最快,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分别为4.63±0.075 mg/d和19.02±0.404 %/d;蛋黄组生长最慢,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2)第1周投喂卤虫+光合细菌组合的饵料,仔鱼的成活率最高,为96%;蛋黄组的最终成活率最低,只有34%,且该组仔鱼个体发育较为缓慢,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水泥池育苗的条件下,对刚脱膜4d的长薄鳅仔鱼,第1周投喂卤虫+光合细菌,后期投喂枝角类+光合细菌,以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和成长率.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上游收集长薄鳅标本,对其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以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胸鳍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透射光下,鳞片的环沟和辐射沟呈现透明的凹沟。长薄鳅的鳞径与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L=0.4326+82.5738R(n=37,r=0.989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为W=4.736×10^-3L^3.3045(n=37,R^2=0.9971);生长方程为L=-1.3189+5.2132t(r=0.9892)。  相似文献   

3.
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车间采用4种不同的投喂频率养殖龙虎斑幼鱼(47.6±5.2 g),分析和比较不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试验设S1、S2、S3、S4共4组,分别按照1、2、3、4次/d进行投喂,共进行60 d。结果显示:(1)投喂频率显著影响龙虎斑幼鱼的生长(P<0.05)。 S1的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S2、S3、S4(P<0.05),为149.7 g;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4最大(168.7 g),其次为S3(168.0 g)和S2(162.2 g);S1日增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S2、S3、S4(P<0.05),分别为1.68 g,204.83%,1.86%/d,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2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12%/d;S2的体质量回归方程斜率最大,为1.915,S1最小,为1.532。(2)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的饵料利用影响显著(P<0.05)。 S2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小于S1、S3、S4(P<0.05),分别为1.31%/d、0.70;S4摄食率最大,为1.64%/d;S1、S3、S4组间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0.88、0.84、0.88。因此,综合养殖效果和劳动强度考虑,S2的投喂频率最适合龙虎斑的养殖,建议在龙虎斑的养殖生产中,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4.
刘彤  王伟 《齐鲁渔业》2013,(10):15-15
近年来,沿海地区海参养殖业蓬勃发展,但各地区海参养殖产量差异很大。调研发现,山东地区主张养殖期间适时投饵,辽宁地区养殖海参投饵则较少。池塘养殖海参投饵是否有必要呢?笔者结合去年的养殖试验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甲鱼饵料投喂十二法章玉梅(沈阳市辽中化工总厂110200)养殖甲鱼的技术目前尚末普及,特别是投喂饵料的技术,常使养殖户作难。笔者从较为成功的养甲鱼专业户中,总结了12种科学投饲投饵的方法,可借鉴参考。1、设饵饲台。一般说每150~200平方米水面,设...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投苗养殖之前,虾塘水体一般都已经过10天左右的养水,水体中已富含以单胞藻类为主的浮游生物。单细胞藻类可以满足虾苗捕食的需要,又能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以水体中的腐殖质为营养源,能净化水质并调节水体透明度。单细胞藻类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而浮游动物的大小、游动的速度和营养价值,都适宜于虾苗摄食。所以虾苗投塘后,首先捕食的就是藻类和浮游动物,而白对虾的天性也决定了虾苗在水体中首先捕食天然饵料。因此,虾苗投塘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不必投喂人工饵料。如果投苗…  相似文献   

7.
以加州鲈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的投喂时间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800尾规格约为16.0 g/尾的加州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0尾,每个组别分两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加州鲈每天均饲喂3次鲈鱼饲料,对照组的饲喂时间为上午7:30、上午11:30、下午4:30;试验组的饲喂时间为上午5:...  相似文献   

8.
在水泥池中培育长薄鳅苗,决定成活率的关键是早期投饵技术,鳅苗下池前要肥水,下池后早期要多点、分散、均匀投喂,发现较多长薄鳅在水上层游动或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苗种阶段以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为食,培育成活率平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长薄鳅一般在晚上摄食,仔稚鱼期沿池壁四周分布,以后有钻洞行为,苗种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日粮平均为5.08%,铒产系数14.18,不同阶段的体重日增重率分别为9.147%,2.006%,1.337%,苗种培育总成活率30.9%。  相似文献   

10.
鳜鱼是典型的食肉性凶猛鱼类,本文在分析鳜鱼食性的基础上,介绍鳜鱼养殖的饵料投喂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早期生活史资料,开展了延迟投喂对长薄鳅仔鱼形态、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生长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仔鱼鱼体消瘦、头大、尾小、身体显得不匀称,器官发育停止,游动缓慢;日龄2 d 时,初次摄食率达到60%,日龄3 d 时达到了100%,不可逆点出现在15~16 d,可恢复性饥饿时间长达13 d;饥饿仔鱼体长基本维持不变,甚至出现负增长;饥饿仔鱼的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5~16 d,与不可逆点在同一天,当天死亡率达到45.92%,瞬时死亡率为32.91%。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毛蚶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毛蚶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4种藻类的不同组合投喂毛蚶幼体。结果表明,饵料种类越多,变态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搭配(体积比1:1:1:1)变态率为30%,出库需(壳长1 mm)27 d;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1)变态率为29%,出库需29 d;球等鞭金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24%,出库需31 d;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19%,出库需33 d;单一投喂小球藻,变态率为3%,出库需44 d。说明不同饵料间的营养可以互补,多种饵料搭配能为幼体发育提供更全面的营养,饵料多样性是影响幼体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幼鱼(8.0~110.1 g)的消化道指数和不同体重组(10 g、30 g、50 g)幼鱼的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结果:(1)长薄鳅幼鱼肝指数平均为(1.400±0.004)%,比肠长平均为(0.418±0.080),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相关式为:W=0.019L2.818 1(R2=0.948,P<0.01,n=43);鱼体肥满度在30 g组中最高。(2)各部位消化酶活性均以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各体重组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高(P<0.05);蛋白酶活性在胃和中肠中较高;脂肪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升高;(3)各部位淀粉酶活性在各体重组间变化不大,胃蛋白酶、肠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本研究认为长薄鳅幼鱼为杂食、偏肉食性,其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体重30 g左右是其营养需求转变或者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在盐度28~30、水温23.6~25.8℃下,将54只初始体质量(34.82±3.79)g的健康短蛸放入500mL矿泉水瓶中,瓶体周身均匀钻直径5mm小孔约80个,每瓶1只,悬挂在4.1m×6.6m×1.4m养殖池中,投喂菲律宾蛤仔、缢蛏和肉球近方蟹3种饵料,每种饵料3个平行组,比较分析3种饵料对短蛸生长的影响。28d的饲养表明,3个饵料组的成活率均为100%,但投喂肉球近方蟹的短蛸特定生长率(1.67%/d)和饵料转化效率(33.46%)显著高于投喂缢蛏(1.33%/d,14.01%)和菲律宾蛤仔(1.31%/d,19.57%)的短蛸(P0.05)。试验结果表明,蟹类是短蛸养成阶段较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15.
几种饵料对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时生长速度最差。投喂酵母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3种饵料对暂养长蛸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楚  王亚  王春琳 《水产科学》2011,30(3):140-143
用缢蛏、凡纳滨对虾、弧边招潮蟹投喂暂养长蛸,通过测量长蛸的摄食率、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分析3种饵料对长蛸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弧边招潮蟹的长蛸摄食稳定,生长快,特定生长率及饵料转化率高,活动力强;投喂凡纳滨对虾的长蛸开始摄食量较大,生长较快,饵料转化率较高,一段时间后生长减慢,最后几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7.
饵料对不同品系卤虫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盐藻、米糠、螺旋藻粉、酵母、米糠 盐藻这5种饵料类型培养江苏台北盐场、西藏巴里坤湖、山西运城、美国大盐湖等4个品系的卤虫,考察其生长、存活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米糠、螺旋藻、米糠 盐藻利于卤虫的生长,盐藻和米糠 盐藻利于卤虫的成活,米糠、螺旋藻、米糠 盐藻可促进卤虫的繁殖;美国大盐湖品系的综合性能最佳,以它作为增养殖对象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选1日龄Avian肉仔鸡80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喂基础日粮(无任何添加剂),各处理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0.25、0.5、0.75g/kg糖肽酮萜素。试验期为49d。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肉仔公鸡还是母鸡,无论在哪个生长阶段,各试验组的日增重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料肉比均显著降低。其中以0.5g/kg糖肽酮萜素添加水平促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饵料对瓦氏黄颡鱼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uachelli)稚鱼分为活饵料组(L)、驯化组(D)和饲料组(MP),分别对3个组进行牛长和消化酶活性的监测.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稚鱼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牛长率,活饵料组>驯化组>饲料组,且3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蛋白酶的比活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活饵料组的蛋白酶比活力高于驯化组和饲料组(P<0.05).活饵料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在试验期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驯化组和饲料组的淀粉酶比活力则呈现增加的趋势.活饵料组、驯化组和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在45日龄以前基本维持在一个特定水平,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高于驯化组和活饵料组(P<0.05),在45日龄以后,驯化组、饲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呈增加的趋势,活饵料组的脂肪酶比活力则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投喂频率对鳡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次/d增加到4次/d,鳡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重增加率、特定生长率有不同程度增高,在3次/d时达到最高;饲料转化率逐次下降,1次/d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实验各组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鳡的规格趋于整齐,组间每日摄食表现也各不相同。试验表明:鳡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鳡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