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区块位于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地台东北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由于受到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研究区共发育4个不同级次的断裂体系并可划为下部断陷、中部坳陷、上部逆冲反转3套构造层。断层在平面上发育平行状、辫状、梳状、雁列状和帚状5种断裂样式,在剖面上发育平行、"X"型、"V"型、"Y"型和堑垒型5类断裂组合。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响应于区域上的伸展-抬升-拉张-挤压4期构造活动。区块内发育受断层控制的低幅度断背斜、断块构造和逆冲挤压反转构造3种类型构造圈闭。受早白垩世奥地利运动影响,断裂在研究区西部与中部对油气聚集成藏起输导作用,在东部对油气成藏起破坏逸散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萨尔图油田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测井、地震资料识别小断层,分析小断层的力学形成机制,研究"一井多断"小断层的分布特征,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研究表明:小断层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发生细微错开、分叉、合并等现象;裂缝的产生是形成断层的前提和基础,小断层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和岩体力学因素影响;小断层内各断点间距离相差不大,小断层在纵向上断距的相差较小;小断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层带的内部和边部,呈成带性;纵向上与大断层成组出现,呈派生性;构造应力是小断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塔中北斜坡是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重要勘探区域,具有构造演化期次多、断裂系统发育、油气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深入探讨断裂体系与油气的关系对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震、地质等资料,在研究区识别出中加里东期北西向逆冲断裂体系、晚加里东期北西向逆冲断裂体系、加里东末期-早海西期北东向走滑断裂体系,分析了各期断裂体系与生排烃史的配置关系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其中中加里东期断裂体系控制油气运聚的基本格局;晚加里东期断裂体系控制构造圈闭的发育与分布;加里东末期-早海西期断裂体系控制油气富集。指出该区油气主要富集于加里东末期-早海西期断裂及其交汇部位,在勘探开发中要注重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2套断裂体系。盆地发育5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泥岩底辟构造带;底辟活动起始于渐新世,活跃于中新统,终止于上新世;泥岩底辟断裂体系的发育与因南大西洋拉张而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相关。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2类,分别受水平拉张和垂向重力滑动控制,主动断裂起始于中新世,由北部斜坡带向南部泥岩底辟带推进,由此产生的小型断陷,形成了中-上新统地层的局部沉积中心;伸展背景下的被动断裂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的缓坡区,从始新统至中新统均有发育,由于活动强度不大,对后期地层发育影响不大。以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北部构造带包括内陆伸展构造带、中部过渡构造带和南部泥岩底辟带3个次级构造带;南部构造带则包括火山隆起带以及凹陷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带。盆地西南部的泥岩底辟区,长期处于构造斜坡之下,为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最有利空间;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在该区带同时发育,可有效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覆沉积储层,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综合评价认为此区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6.
长岭地区坳陷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区内共发育4种断裂平面组合样式,中央坳陷区的乾安、黑帝庙等地区主要发育羽状直线型断裂组合;西部阶地可发育走滑断裂系形成的羽状对称型断裂组合;西部斜坡区和东部腰英台地区主要发育"入"字型、"S"字型等断裂组合。坳陷层总体发育有利的低幅度断块构造圈闭,断块圈闭又分为西部斜坡圈闭带和东部斜坡圈闭带2种类型,其圈闭演化特征是"形式相似、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臼坨凸起及其邻区现有钻井、新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通过断层分析、构造样式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新近系的断裂特征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发育由北西向构造变换带与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形成的网格状断裂,其对岩性圈闭的形成、油气运聚具有控制作用,最终在石臼坨凸起浅层形成源外阶梯式油气运移模式。该认识直接指导了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对于渤海其他类似凸起的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F汽车进口后在索赔期内仅运行2800km,其方向机突然失灵,车与杨树相撞。在事故技术检查中发现方向机驱动轴破断。那么,该驱动轴是在车、树相撞中破断,还是在相撞前破断呢?本文对F汽车方向机驱动轴的破断进行了疲劳与断裂分析,其中有联接分析、受力分析、断口(宏观、微观和金相)分析,从而得出该件原为不合格件,断口为疲劳断口,是正常疲劳断裂的结论。致使索赔汽车谈判成功。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源外斜坡区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断层-岩性、岩性和断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其中受储层连通性差和多方位断层分割影响,断层-岩性油藏为最主要类型。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三肇凹陷向斜区青一段优质烃源岩提供了油气富集先决条件;北西向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组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断层密集带两侧反向断阶圈闭为油气主要富集部位,其中背形圈闭反转系数越大含油性越好。最终建立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源-路-圈"控藏的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向斜区优质烃源岩供烃-近源斜坡区分流河道"桥连"油源断层输导-源外斜坡区断层密集带正向构造圈闭聚油。  相似文献   

10.
PY21断层位于番禺地区东南部,走向EW向,平面延伸近57km,最大垂直断距500m,最大水平断距400m,是具有同沉积性质的反向正断层。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分析研究了PY21断层的活动性,并结合经过PY21断层的连井剖面综合研究PY21断层分别在活动强和弱的情况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PY21断层在珠江组上段和韩江组地层沉积时期活动强;在珠江组下段和粤海组地层沉积时期活动弱。当断层活动弱,沉积物迅速将下降盘产生的较小可容纳空间充填满,然后继续在上升盘沉积,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差异小,沉积相带连续,并延伸远;当断层活动强时,沉积物大部分沉积在下降盘产生的可容纳空间内,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差异大,沉积相带变化明显,断层的活动对沉积的阻挡作用明显。这为研究反向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提供一个良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巴楚隆起西段色力布亚断裂构造及演化特征,并将色力布亚断裂置于含油气系统之内进行了研究,以对该断裂的封堵性以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色力布亚断裂构造带处于巴楚断隆西南缘,“古高新高”均是多期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且断裂南段下盘构造带为勘探优选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缓斜坡始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形成了大面积、多层系的油气聚集区。高斜坡和低断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滑脱断裂在断陷盆地中普遍发育,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乌石凹陷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乌石凹陷东洼首次识别出伸展滑脱断裂体系,流二段厚层泥岩、高角度斜坡和渐新世强烈拉张作用分别是其发育的重要物质条件、几何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基于平衡剖面分析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高角度正断层形成阶段、高角度正断层向低角度正断层递变阶段、低角度正断层上覆地层滑动阶段。基于伸展滑脱断裂在地震剖面上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伸展滑脱断裂断距不协调、非三角形减薄以及非沉积超覆等3种典型识别标志,并总结了伸展滑脱断裂旋转型、非旋转型、叠瓦状构造型、双重构造型等4种构造样式。该研究对乌石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涠西南凹陷基底灰岩潜山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幕、多重性质的构造运动,平衡剖面技术与地球物理手段相结合,对涠西南1号断层带储层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通过盆缘向盆内,结合露头和钻井信息进行地层对比,分析了凹陷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涠西南1号断层带与2号断层带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号和2号断层是印支期所形成的逆冲断层,在后期(新生代)负反转回滑所形成。缝洞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构造缝;另一类是印支期挤压和新生代张裂所形成的古地貌后的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通过建立三维岩溶模式、地震属性等手段,对两类缝洞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石英形貌扫描、ESR测年等方法对大渡河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得妥断裂带总体呈南北走向,西倾,主要表现为由西向东的脆性逆冲运动,构造变形强烈,内部结构复杂,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且不具有活动性;泸定韧性剪切带总体呈南北走向,大部分向西倾斜,倾角较陡(50~80°),该剪切带总体表现为韧性正剪切(断层)性质,即上(西)盘向西正向韧性滑动(落),泸定韧性剪切带曾经历过3期不同性质的构造变形,最新活动时期为中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无明显活动性;昌昌断裂带由昌昌断裂、瓜达沟断裂、楼上断裂等组成,其总体向东倾斜,倾角较陡(60~80°),该断裂带主要切割元古带一古生代地层,定型于印支一燕山期,表现为由东向西的脆性逆冲推覆变形,中更新世以来活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精细构造解释在深县凹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县凹陷地质条件复杂,历经多期构造演变,断层繁多,是典型的断层控油区块。通过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研究,采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和相干数据体技术等方法对深县凹陷的地层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小孢子胚胎的发生能力,为建立高效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25份结球甘蓝F1及其50份亲本,产胚困难的22份结球甘蓝F1及其相应的F2,1份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与22份产胚困难材料的正、反交杂交后代,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以比较其产胚情况。【结果】25份结球甘蓝F1有9份产生胚状体,其中"EF10"产胚能力最强,平均每蕾产胚10.45个,"QG80"和"QG78"次之,其余6份材料平均每蕾产胚不足1个;50份结球甘蓝亲本只有5份产胚,这5份材料分别是"EF10"、"QG80"的父、母本和"QG78"的母本。22份产胚困难的结球甘蓝F1有8份产生胚状体,其自交后代F2全部产生胚状体,其中4份F2代的胚产量较其F1有所提高;14份无产胚的结球甘蓝F1代材料,其F2代中有3份产生胚状体。用产胚能力强的"EF10"作亲本与8份产胚能力较弱的结球甘蓝材料杂交,16份正、反交双交种全部产生胚状体,胚产量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明显高于产胚能力弱的亲本;用产胚能力强的"EF10"作亲本与14份无产胚的结球甘蓝材料杂交,28份正、反交双交种有4份产胚;比较相同亲本的正、反交双交种的胚产量可知,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结球甘蓝F1较其亲本产胚能力强,不同F1胚胎发生能力不同;对产胚困难的结球甘蓝F1,以其F2为试材,可诱导产胚或提高胚产量;用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作亲本与产胚困难的材料杂交,正、反交均能明显提高产胚困难材料的产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柴西地区构造带与阿尔金断裂近垂直,与昆仑山山前断裂近平行,以基底逆冲断层、压扭性断层、反转断层为主要构造要素发育的强变形带构成不同尺度构造单元的边界.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认为狮子沟构造带的滑脱层与细砂山组沉积是伸展体制转向挤压体制的关键.柴西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裂陷伸展与挤压收缩交替变化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侏罗纪裂陷、白垩纪坳陷、古近纪弱裂陷、新近纪-第四纪挤压收缩等构造演化阶段.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狮子沟构造带的分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在断裂构造地质地带的公路定线问题。包括:用航空象片判释和地质调绘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分布情况,用航测成图和纸上定线方法确定路基和桥隧构造物的稳定位置。结果表明:用航片判释区域地质构造有较好效果,通过地质调绘为评价路线方案和确定线位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航测成图和纸上定线作出了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油气藏非常复杂,具有构造幅度低、断层分布复杂、流体识别困难、油藏类型多样的特点。针对复杂油气藏实际情况,利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对构造和断层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微相技术进行了储层精细描述,利用多信息流体识别方法解决了该区流体识别的难点。对该区复杂的油气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油藏控制因素和油藏类型,实现了该区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