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堡茶是梧州市具有悠久历史的优质名茶,以"红、浓、陈、醇"及独具槟榔香的品质特征长久享誉东南亚,成为我国著名的侨销茶之一。近年来,六堡茶的热销给梧州市发展六堡茶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决心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本文通过分析几年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将六堡茶打造成为梧州市农业支柱产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湘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湘茶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湘茶产业的现状和"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出发,提出了湘茶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对策,为切实推进湘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梧州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六堡茶原料品质不高、管理粗放、缺乏人才和六堡茶普及度低等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平 《茶叶》2017,43(3)
对2003年以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及其标准化进展进行总结,为产业持续发展探索道路。通过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产量和产值、出口量和总值、出口比率、品牌价值等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以及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体系、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市场体系、地理标志保护、历史文化挖掘、科技进步、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等建设措施进行疏理归纳。分析表明:2003年以来,六堡茶行业从两家企业发展成产业集群,从无文字标准变为标准形成体系,市场格局从出口为主变为内销为主,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六堡茶标准化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5.
弘扬六堡茶文化做强六堡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强 《中国茶叶》2007,29(4):32-32,38
一、六堡茶的历史渊源六堡茶是以地理名称命名的历史名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享有盛名的历史也有二百多年。在六堡河的怀抱中孕育并最终成为著名侨销茶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长期以来,在港、澳及东南亚华侨之中久负盛名,是传统出口商品。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砖状、金钱状的,如  相似文献   

6.
马骏 《福建茶叶》2018,(6):62-62
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中,广西能够结合自身独特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同时这也为其创业活动的具体开展提供了重要切入点。本文拟从"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认知入手,结合"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对广西茶产业发展的具体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广西茶产业的具体现状理解,通过探究"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对广西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进而阐述"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背景下广西茶产业创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2007年以来六堡茶产业的市场形势,对六堡茶产业后期市场发展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茶的故乡,随着茶叶的生产、制造与加工,茶文化得到了不断积累,同时随着茶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华茶文化跨出国门,面向全世界。随着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茶业经济发展获得有效动力,茶叶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茶文化交流、茶叶贸易交流、茶叶创意产业园等有关于茶叶的经济活动地开展,为茶文化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带动服务产业发展,还能够使茶业经济发展获得更为宽广空间。本文在阐述我国茶业经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茶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问题,进一步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茶业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而将茶业经济有效融进我国宏观战略背景中,以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兴锐  段红 《茶叶通讯》2020,(1):135-139
分析了湖北茶叶出口所存在的问题:出口规模递增,比较优势不足;龙头企业缺失,品牌影响有限;初级制品居多,产业链条较短;检测体系欠缺,贸易壁垒增加。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茶叶出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为其他地区茶叶生产经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广西苍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制定了《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6.2万亩的目标。从2012年起,苍梧县建立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1.
茶学界,鲜有学者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万里茶路理清逻辑关系。世界聚焦一带一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历史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万里茶路使得中俄万里茶路形成的文化价值变得清晰可见。一带一路为万里茶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世纪动脉从目标、流程、策略、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及安全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提高六堡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静 《福建茶叶》2023,(9):9-11
本文主要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首先,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渊源。然后,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包括采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强化对茶文化传播、建立起茶文化理念、强化创意宣传、重新确立中国茶叶的国际定位、注重茶文化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吸引力的提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广西六堡茶“金花”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银泰六堡茶厂2008年产(编号6918)的六堡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特征菌株"金花"菌,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离鉴定,观察菌落特征,并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同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和DNA序列分析,通过ITS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认该菌株为Eurotium niveoglaucum。  相似文献   

15.
马强 《福建茶叶》2021,(12):273-274
一带一路作为新时代下我国提出的开放性发展倡议,不但为我国各地区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也使得文化的传播增加更多的机遇.茶文化作为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依附着茶产品在当代表现出强大的生存活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茶文化传播,可使更多国家了解我国文化内涵,还能够增加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为此,本文对茶文化传播弘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  相似文献   

16.
高旭峰 《福建茶叶》2023,(4):132-13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中国茶文化也在国际范围内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为我国的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背景下,若想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有效传播,使茶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得到更精准的表述,其翻译质量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角,分析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新机遇,指出茶文化翻译的要点,并对茶文化的有效传播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平 《中国茶叶》2010,(9):31-31
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堡茶,向以侨销茶而著称。近年,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推广的深入,六堡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而且近来还引起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以大篇幅报道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一时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为我国传统名茶,属黑茶类,主要产于广西梧州一带。在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中有着非常丰厚的底蕴。但由于各种原因,六堡茶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在茶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认识六堡茶,保留特色,加强科技渗透力,同时各方面共同努力,对发展振兴六堡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西部茶馆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馆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力,究其原因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是否有着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本文以中国西部茶馆为切入点,探究巴蜀茶文化和关中茶文化对茶馆成功经营的影响,分析西部茶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充分发掘地域茶文化为核心,依托地理位置和文化遗产等优势,从茶馆经营到茶馆产业化的建议,以期茶馆能立足西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于菲 《福建茶叶》2023,(1):108-110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普及,已成为当前全球交流主要语言之一。职业英语教学应该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要重视“人文为先”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职业英语教学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丝绸之路是一条通商的途径,也是一条互通的途径,也是一条中国茶在文化沟通、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古丝绸之路时代进入流通中的一个重要商品。本文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当前中国茶文化及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分析,从而把中国的茶文化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