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5,(4):17-20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部地区,日照时数和积温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东部地区,玉米抽雄吐丝后的积温和日照时数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西部地区,降水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在中东部地区,积温增加会带来产量的增加,而在西部地区,积温增加产量反而减少。因此,在生产上,应合理选用品种,并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行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积温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积温每增加100℃.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4,物量增加162 g/hm2,单产增加591 kg/hm2;积温每增加10%,玉米叶面积增加8%,最大生物量增加12.5%;气温升高1℃,玉米生物量增加243 g/m2,产量增加9.8%左右。反之,活动积温减少100℃.d左右,玉米单产减少8%~10%,将发生低温冷害。正常年份,当地适宜种中晚熟品种和正常偏晚播种。在水分条件比较适宜的条件下,气候变暖对提高玉米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0—2019年平罗县地面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国家统计局平罗县调查队产量数据,分析了玉米生育期气温、降水量、积温、生育期天数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象要素变化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平罗县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各生育期平均日期均比历年最迟日期提前,全生育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播种期到拔节期日数呈减少趋势,拔节期到成熟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罗县玉米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积温与单产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播种期到收获期天数与单产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10℃积温、≥15℃积温与单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象因子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株高与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始终呈正相关,且在拔节期至吐丝期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叶面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的相关程度呈上升趋势,且与整个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吐丝期至成熟期,产量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在出苗期至拔节期,随着积温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随着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逐渐减少;在吐丝期至成熟期,随着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呈线性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产量随着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量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5.
气象条件的改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好玉米产量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次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综合对本溪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本溪地区积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玉米的气象产量和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的多少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的现象,而在对玉米的气象产量与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和积温进行线性分析发现,可以使用特定线性方程对本溪地区的玉米气象产量和玉米剩余期内的降雨量和积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描述,对方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偏回归方程分析和通径分析都显示出,在本溪地区降雨量的多少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明显大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对辽宁本溪地区的降雨量来说,其对该地区玉米气象产量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积温呈现出负面作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积温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和积温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积温和产量趋势均上升,气候变暖对开封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利大于弊,小麦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棉花、玉米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有利于棉花、玉米产量增加。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与播期,于2015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以特早熟、早熟、中熟3 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测试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4 个播期中,特早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安全成熟,而中熟品种4 月21 日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成熟。随着播期的提前,所有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产量均呈上升趋势。早熟和中熟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特早熟,但早熟与中熟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百粒重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在产量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中,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本地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0号左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八五三农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为了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研究了不同抑制剂用量的稳定性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充足、积温高、雨水调和的年份,玉米最高产量及最大效益肥料用量、抑制剂品种与用量组合为N-P2O5-K2O=228.0-103.5-84.0+NBPT+DMP(高);春季雨雪偏大,玉米生长季积温低、夏季偏干旱的年份,玉米最大效益肥料用量、抑制剂品种与用量组合为N-P2O5-K2O=180.0-82.8-60.0kg.hm-2+NBPT+DCD(高)。  相似文献   

9.
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玉米生长的有关资料,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候产量与积温在玉米的苗期和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降水量在玉米苗期是主要的气象因子之一;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在玉米的抽雄期和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玉米苗期和拔节期降水量的异常,导致了八五二农场玉米1993年和2000年的产量大幅度减产,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光温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境内采用不同区域分期播种 ,形成自然条件下光温值的差异 ,系统分析光、温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玉米生育期间的积温、日照与产量及产量因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积温的直接效应最大 ,日照通过积温的间接效应最大。开花至成熟阶段的日照时数对穗粒数影响明显 ,日平均温差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并对千粒重和产量产生负效应。产量和千粒重以鲁西最高 ,由鲁西向鲁东依次递减 ,穗粒数以鲁中最高。高产玉米全生育期需积温 2 50 0℃左右 ,日照 70 0 h左右 ,开花至成熟阶段需积温 1 1 50℃左右 ,日照大于 3 0 0 h。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研究好气象条件和作物产量之前关系对确保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玉米是建平县主要农作物,降雨量和积温条件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结合建平县玉米生长的相关材料,分析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积温、降雨量和玉米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密度条件下(8万株/hm2),桦甸地区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照时数较高,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13.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石家庄市1955~2012年气象资料分析,明确了年均气温、≥OoC积温呈升高趋势,特别是近20年≥0℃积温升高明显,各季节≥0℃积温增加不均衡,以小麦季(春、秋)增加较多,比常年增加151.9℃,玉米季(夏季)增加较少为58.3℃;近20年该地区小麦冬前10~11月份≥0℃积温比常年增加44.6℃,冬前积温增加不利于其安全越冬,小麦播期应适当做出调整;根据热量资源增加情况与小麦冬前、玉米成熟积温需求,提出应通过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优化,重点调整秋季小麦-玉米上下茬热量资源配置,定向减少增量积温资源在小麦上的配置,增加下茬玉米生长季积温资源,使热量资源在小麦一玉米上下茬循环高效利用,实现两季高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南省2001—2010年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数据及安阳、许昌、周口、南阳等4个代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1991—2010年逐日降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近10 a来小麦玉米产量特点和近20 a来有关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历年来河南省除豫北区域外均表现为小麦产量高于玉米产量,且以豫东南麦玉两熟区产量差距最大;光合生产潜力表现为玉米产量潜力显著大于小麦,且以豫东南区域玉米产量潜力最大;积温随纬度升高,下降显著,其中,豫北区域小麦和玉米季的积温均无法满足晚熟品种的利用,豫东南两季均可完全满足中晚熟品种对积温的需求.日照时数则表现为随纬度升高逐渐升高,除豫北小麦季略有增加外,4个省辖市小麦玉米两季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二者产量潜力的发挥.降雨量表现为小麦季降雨量减少,且4个省辖市雨量均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玉米季除豫北外,降雨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气象因子对呼伦贝尔市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米的气候产量与玉米生育期间的积温、土壤重量含水率,建立了玉米气候产量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此关系可以计算出玉米产量的预报值,其结果与生产实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1、品种的选择 青贮玉米是用做制作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品种,其特点是檀株高大,茎叶繁茂,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每公顷产量多在5-6万千克:目前适合我市的青贮玉米品种为:第一积温区可种植龙青1号、东青1号,生育日数为116~120天,需活动积温2500-2550℃;第二积温区为黑饲1号和阳光1号,黑饲1号生育日数为110~120天,需活动积温2400~2500℃,阳光1号生育日数为105-110天,需活动积温2350-2400℃。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忻州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河曲、五寨、五台、繁峙、忻府区5个气候代表站1981—2009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平均气温、降水量、≥10℃积温等农业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应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建立了气象要素与玉米气象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近29 a,5个县(区)的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平均气温与玉米气象产量五寨、五台和河曲呈正相关关系,繁峙和忻府区呈负相关关系;≥10℃积温河曲、五台和忻府区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五寨和繁峙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县(区)各气象要素影响的程度不同,5个县(区)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均为平均气温;五寨、河曲和繁峙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年降水量;五台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日照时数,忻府区对玉米气象影响排第2位的为≥10℃积温。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春季促早栽培对鲜食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播期的推迟,积温的增加使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天数明显减少,播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即播种到抽雄阶段,对生殖生长阶段影响较小。大棚促早栽培容易造成鲜食玉米秃尖;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鲜食玉米产量呈现递增趋势,播期为3月23日鲜食玉米产量相对其余播期显著增加;鲜食玉米产量与穗长、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品种栽培和育种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育种的影响.[结果]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较强的正相关,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生育期和花粒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Sig.=0.041,o=0.05).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对照品种产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显著影响中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的生育期、产量、生产栽培和育种.选育总生育期长、营养生长期短但生殖生长期长,耐密植的高产品种是东北春玉米适应气候变暖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