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2.
蚕种生产过程中,对交品种比例开差过大、发蛾不一致,或发蛾过于集中,劳动力供不上,不能完成当日交配任务,就要对雌蛾雄蛾采取冷藏技术处理。为此开展对蚕雌蛾和雄蛾进行不同温度冷藏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蛾雄蛾在低温条件下(5~10℃)短期冷藏,对蚕种质量和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因蚕期发蛾调节不能达到预期日差或因其它人为、自然因素影响导致对交品种不能适期交配,往往需要进行蛹期冷藏。一般认为蛹期冷藏以雄蛹为主,时间以3~4d为限。随着冷藏技术的提高以及蚕种场改制后为了充分套用蚕室、蚕具,提高设施利用率,各批次间拉开收蚁日差,当迟批生产出现问题需要利用早批雄蛾时,就要对早批雄蛹或蛾进行较长时间的冷藏。为此,我们进行了延长雄蛹(蛾)冷藏时间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蚕区就地制种原蚕户分散、雄蛾冷藏设备投资大、雄蛾冷藏存取不便等难题,我们研发了适合原蚕区就地制种使用的雄蛾冷藏器具,定名为“便捷式雄蛾冷藏器”,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18974.4)。便捷式雄蛾冷藏器具有投资小、使用便捷、冷藏性能好、适宜在村多户散的原蚕区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平衡致死系“平30”原种生产中,往往由于浸酸及催青等原因造成孵化不齐,或由于大量淘汰迟眠蚕,导致后期雌蛾先行羽化,同时造成雌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以致雄蛾一日行多交都无法满足需要,在不得已情况下需要对雌蛾进行冷藏处理。通过对雌蛾进行5℃、10℃2个不同温度及分别冷藏1 d~3 d和雄蛾1日3交及2交后雄蛾经冷藏后于次日再行3交后的雌蛾产卵试验,调查雌雄蛾不同处理对卵质的影响,为蚕种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鲁菁×华阳是一对春用多丝量专养雄蚕的杂交组合.华阳为日系限性卵色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品种,其原蚕饲育需要良好的叶质和环境技术条件:小蚕期饲喂适熟偏嫩新鲜叶,并勤饲薄喂,饲育温度相对偏高0.5~1.0℃;大蚕期需良桑饱食;各龄就眠应及时分批提青和分批饲养管理.鲁菁为中系斑纹限性品种,该品种的生长发育快,原蚕饲育应及时做好眠起处理和充分饱食,3~4龄期间利用限性斑纹去雄留雌,并加强大蚕期的管理:饲喂适熟偏老叶,以避免幼虫过于肥大;严格控制饲育温度,禁止25.0℃以上高温刺激.中、日系原种鲁菁与华阳的收蚁量以3.6~4.0:1为宜,制种时鲁菁雌蛾与华阳雄蛾的比例以2~2.2:1为宜,最大不得超过2.5:1.华阳雄蛾较耐冷藏,可进行当日3交.  相似文献   

7.
家蚕雌蛾冷藏产卵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养蚕制种时雌雄蛾交配往往会出现对交亲本羽化时间不同步的情况.生产上主要依靠在种茧保护期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或对雄蛾进行冷藏来达到对交目的,但有时由于对交批次在数量和时间上相差太大,形成雌蛾提前大批涌出无雄蛾可用或因雄蛾交配能力差不能二交而缺乏雄蛾,给蚕种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此一般蚕种场的做法是将雌蛾静置待第二日交配产卵,这样做会出现雌蛾未交配大量产不受精卵和产卵前死亡.针对上述情况,2005年春季我们进行了雌蛾的冷藏产卵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冷藏完全可行,并有部分品种在产卵上较正常雌蛾交配产卵优.  相似文献   

8.
死笼率与后期死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新弟 《蚕桑通报》2003,34(3):39-40
蚕种生产是以获得健康的蛹体,而使蛹体正常化蛾交配,产出优质的蚕卵为目的。后期死蛹是在蛹期保护过程中由于体质原因或创伤而感染发病,造成蚕蛹死亡,往往影响单产,给蚕种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死笼率是原蚕饲育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蚕儿幼虫期强健状况总体现。那么,死笼率的高低是否与原蚕的后期死蛹有一定的关系呢?笔者根据本场2001年春、秋,2002年春3期54A、丰一品种原蚕的死笼率及后期死蛹率的调查数据,作如下分析,供同行参考。1死笼率与后期死蛹率的调查见表1,死笼率为种茧调查数据,后期死蛹率为5匾雄蛹(每匾1500头)平均数。2分析与…  相似文献   

9.
雄蛹冷藏对交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系蚕品种雄蛾不耐冷藏对交尾冷藏雄蛹更引起交尾性能下降,多丝量蚕品种,蛹期越早冷藏温度越低,引起交尾下降越明显,冷藏后的雄蛹,只要出蛾正常交尾,对雌蛾产孵受精率影响不大,但仍是中系品种差于日系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雄蛾的合理保护对提高蚕种品质,增加产卵数量关系很大。在生产中由于品种、环境条件的不同,对交品种出蛾时间有一定差异,一般雄蛾比雌蛾早出,且量多;同时为了保证每天雌蛾有对交雄蛾交配,雄蛾保管显得至关重要。生产中对多余未交雄蛾、一交雄蛾、二交雄蛾通常放于贮桑室保管,但由于春蚕及中秋蚕制种期往往正值高温,贮桑室的温度常高于20℃,有时达23℃以上,致  相似文献   

11.
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家蚕限性褐圆斑品种实用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贵田  朱勇  张京国  代璐 《蚕业科学》2006,32(2):256-259
以优良现行家蚕品种夏芳、871、317、873改良中系限性褐圆斑LC310,回交4代,再用顶交法测定配合力,组配了一对限性褐圆斑实用品种夏芳限×LN010。该品种中系为限性普斑,日系为限性褐圆斑,杂交种为限性褐圆斑,易于进行早期雌雄鉴别。鉴定结果表明其一代杂交种生产性能良好,雄蚕茧全茧量2.00 g,茧层量0.536 g,茧层率26.77%,万蚕收茧量18.99 kg,万蚕茧层量5.07 kg,死笼率1.47%;茧丝长1 324.58 m,解舒丝长1 018.86 m,解舒率76.92%,鲜茧出丝率22.91%。  相似文献   

14.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 3个群体内相差 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 ,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全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ch基因对健康性无不良影响 ;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 ,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 ;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预热段蚕茧感温与干燥工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 ,鲜蛹与半干蛹感温变化趋势相似 ;快速加温与中、慢速加温区间蛹体感温存在极显著差异 ;预热段加温速度以中速偏快 (1 0~ 1 2℃ /min)为宜。茧层潮湿可以使半干蛹感温滞后 2~ 6min ,并且快、中速加温区同工艺对应潮、燥茧层间 ,半干蛹感温差异水平显著。说明茧层水分一方面吸收了空气热量 ,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热能向茧内传递  相似文献   

16.
家蚕春秋兼用限性品种“南·岳×星·辰”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经春、夏、秋不同环境下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分别育成了中系限性家蚕品种南(1505)、岳(1507)和日系限性家蚕品种星(1514)、辰(1518),并根据杂交强势的原理,组配成春秋兼用四元杂交种南.岳×星.辰。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新品种春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虫蛹率96.20%,解舒丝长1 177.8 m,洁净95.50分;秋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高6.8%,虫蛹率93.29%,解舒丝长879.7 m,洁净93.67分。新品种的幼虫均为皮斑限性,日系原蚕蛾具有米黄色花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绢丝昆虫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 6种绢丝昆虫的茧壳为材料 ,对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家蚕品种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外层丝中含量较多 ,F1代的含量呈双亲中间型 ,偏向于含量较多的亲本 ,雌雄间含量无显著差异 ;家蚕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对热稳定性较强 ;天蚕绿茧、野蚕的茧丝中有少量的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蓖麻蚕的茧丝中有微量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天蚕黄茧、柞蚕茧、樗蚕茧的茧丝中基本无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家蚕地理系统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欧洲系统、多化性系统品种各 11个及丝胶茧 (Nd s)、裸蛹 (Nd)等为材料 ,对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热稳定性及与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家蚕品种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且中国系统 >日本系统 >欧洲系统 >多化性系统 ,中、日、欧 3个系统的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与多化性系统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中系品种C12 和日系品种J12 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热稳定性很强 ,欧系品种罗尼 9号和多化性品种四海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弱 ;丝胶茧 (Nd s)中有少量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裸蛹 (Nd)所吐的少量丝胶中无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家蚕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与茧层量、茧层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全茧量、死笼率、幼生率、虫蛹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家蚕微粒子病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裕兴 《蚕业科学》1998,24(3):156-161
本文研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胚种传染、蚕座传染的规律性。指出对丝茧育来说感染越早危害越大,对种茧育来说感染越晚危害越大;食下感染的次数具有累积效应,但以起蚕期和将眠期(5龄为将熟前)影响最大;在蚁蚕就有感染蚕存在的情况下,丝茧育有二个蚕座传染周期,种茧育有三个蚕座传染周期;淘汰措施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随着基数毒率的增大而降低,只有当丝茧育的基数毒率在3%以下,种茧育的基数毒率在1%以下时淘汰措施才能取得95%以上的有效性,而且淘汰得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微粒子病对次代蚕的遗传毒率是一个变量,母蛾的带毒程度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毒母蛾产下卵通过催青后,遗传毒率在蚁蚕期已基本达到最大值,蚁蚕经高温高湿处理后遗传毒率的增幅不大而主要是孢子密度的增加;同一有毒母蛾产下卵用不同方式保护后,越年种蚁蚕毒率显著大于即时浸酸种蚁蚕毒率,说明微孢子在蚕卵的休眠期仍在增殖中;胚种传染带毒蚕的死亡时期大部分在3龄以前,影响发病死亡早晚的主要因素是母蛾的带毒程度。  相似文献   

20.
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和性别上的差异,雌性个体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雄性个体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雌、雄个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49.01%和24.3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3%和26.47%。柞蚕育种对全茧量的选择应依据性别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雌个体应强化早期选择;雄个体需多代连续选择,并强化后续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