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采用处理液、防腐剂以及吹风3种不同方法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幼虫替代寄主进行接种前表面处理,结果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花绒寄甲成虫羽化率为94%,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的羽化率分别为69%和68.5%;头宽、体长、鞘翅长等指标显示,在吹风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与经处理液和防腐剂处理的大麦虫蛹上羽化出的成虫差异显著。吹风法处理替代寄主更适合南方地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源于3种寄主以及2种寄主栖境健康和蛀道组织的不同质量浓度提取液对花绒寄甲的嗅觉反应。分别用二氯甲烷和乙醚对3种寄主挥发性化合物抽提浓缩液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挥发物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5,50 mg/m L时,花绒寄甲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显著高于对照;青杨天牛挥发物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5,50 mg/m L时,花绒寄甲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和进入次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大麦虫挥发物提取液质量浓度为50 mg/m L时,花绒寄甲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和进入次数都显著高于对照。花绒寄甲对寄主栖境蛀道组织比健康组织的嗅觉反应更显著,花绒寄甲对黑松比对毛白杨寄主栖境的嗅觉反应更显著。3种寄主挥发性化合物抽提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10~40 min的保留时间峰值较集中,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C21~C36的直链烷烃以及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萜烯类、醇酮类和苯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4.
饲养密度对松墨天牛型和光肩星天牛型花绒寄甲的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60头/盒(0.053头/cm3)的单雌产卵量最高,松墨天牛型寄甲为385.1粒/雌,光肩星天牛型寄甲为340.9粒/雌.密度对松墨天牛型花绒寄甲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光肩星天牛型花绒寄甲的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以60头/盒处理的存活率最高,为70%.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2种花绒寄甲以60头/盒的饲养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技术,提高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殖成品率,该研究设计了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通过统计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寄主的寄生率及最后产品成品率,确定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并通过室内实验,统计其他天敌与中华甲虫蒲螨共培养后的存活率,以确定各天敌之间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3种替代寄主中,麻天牛的寄生率最高,为99.33%,且产品成品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黄粉虫初蛹和大麦虫初蛹,且所需培养时间短,为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中华甲虫蒲螨对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成虫及其幼虫均无致死现象,也不影响花绒寄甲卵的孵化。3种天敌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室内繁育。认为在野外应用方面,可以考虑3者协同防治,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防治栗山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的寄主专化性,即形成了不同天牛种的花绒寄甲生物型(biotypes)(Weietal.,2009)。因此,在利用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时,必须在自然界找到自然寄生该种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试验、野外套笼、小范围林间释放试验,综合评价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的寄生效果,探究花绒寄甲不同释放量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对高龄松墨天牛幼虫有较高的寄生龄和寄生偏好性,平均寄生率为53.5%,花绒寄甲对不同龄期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选择差异显著(P 0. 05)。室内套笼寄生率高于野外套笼,以寄甲卵数量︰侵入孔数量为20︰1的释放比例进行室内套笼时寄生率最高为44. 12%,被害木虫口减退率为24. 59%,寄生效果随花绒寄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林间释放的花绒寄甲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不理想,寄生死亡率仅为7. 06%。花绒寄甲在室内条件下对松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寄生效果,但其在林间的应用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开展试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在武威绿洲区开展试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释放方式、不同时期、释放不同数量和种源的花绒寄甲,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直接释放和打孔释放的防治效果无差异;6月初释放的防治寄生率比9月下旬释放的高...  相似文献   

9.
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种群的越冬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rstarcus helophoroides是松材线虫病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其在松褐天牛适生区的越冬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翌年的种群基数和防治效果。本研究在山东威海和青岛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内设置笼罩,释放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种群,翌年调查其越冬存活率和越冬场所。结果表明人工繁育的花绒寄甲在青岛和威海均能够成功越冬,平均存活率在50%以上,主要以单头成虫在树皮下和树皮缝内越冬。本次调查结果为明确花绒寄甲在山东省内人工移殖或引进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采集时间及温度处理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集时间设间隔1d、3d、5d,在8℃保存前后进行或不进行15℃缓冲,设4种温度处理类型共12种处理组合,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集时间为间隔5d的孵化率或显著高于1d、3d,或与1d、3d无显著性差异。花绒寄甲卵8℃保存前后进行或不进行15℃缓冲,对其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采集时间为间隔1d、3d或5d均是如此。综合本研究结果,考虑花绒寄甲卵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可考虑每隔5d收集卵一次,平均孵化率最高可达97.77%,校正孵化率为82.73%,8℃保存前后是否需要进行15℃缓冲处理,可视具体试验需求而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保存时间及降雨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设保存时间30,60和90 d,模拟连续降雨1,3,5,7 d共7种处理,测试花绒寄甲卵在野外的孵化率。结果显示:保存30 d,平均校正孵化率为49.39%;保存60 d,平均校正孵化率为36.93%;保存90 d,孵化率为0,显著低于30 d和60 d;保存30 d与60 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保存30 d的卵模拟降雨1 d,平均校正孵化率为47.79%;模拟连续降雨3,5,7 d,平均校正孵化率分别为33.24%,37.05%和27.97%。模拟降雨与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拟降雨不同天数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保存时间对花绒寄甲卵野外孵化率具有很大的影响,而野外降雨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可能很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天敌花绒寄甲与寄主松褐天牛成虫出现期的关系,为推广该天敌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通过在江西新干林间马尾松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研究该天敌与寄主松褐天牛的羽化出孔规律;采用松褐天牛信息素诱芯诱捕,监测林间花绒寄甲与松褐天牛飞行活动的季节性动态;调查花绒寄甲成虫在枯死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越冬结束后花绒寄甲成虫即可交尾产卵,繁殖下一代。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第1代花绒寄甲成虫于6月底或7月初羽化出孔,7月下旬羽化结束,其平均羽化出孔期和羽化盛期分别为30.5天和11.5天;出孔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这比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的晚42~50天。松褐天牛成虫的诱捕期从4月底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盛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花绒寄甲成虫诱捕从5月上旬开始,5—6月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很少,仅占全年诱集量的6.62%; 7月花绒寄甲诱捕量明显增多,诱捕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这比松褐天牛的晚近3个月; 7—10月的寄甲诱捕量占93.38%。花绒寄甲成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树干的中部和上部,以上部数量最多,占77.12%...  相似文献   

13.
花绒寄甲是大中型天牛等昆虫的重要天敌,对抑制这类害虫发生危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花绒寄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花绒寄甲人工饲养的方法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花绒寄甲的人工饲养与应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有效寄生距离以及野外越冬花绒寄甲翌年寄生效果,采用在室内设置卵带,距离卵带50,100,150,200,250,300 cm处分别放置松褐天牛幼虫,野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于虫害株下或在虫害株距离地面1.5m处钉卵卡的方法研究了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有效寄生距离.野外越冬情况研究采用虫害木野外罩笼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的方法.结果显示:在室内,花绒寄甲幼虫最远可寄生距离卵带150cm处的松褐天牛幼虫,距离卵带50,100,150 cm处的松褐天牛幼虫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8.86±2.71)%,(36.85±7.22)%和(6.15±6.15)%;在野外,释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最远垂直寄生距离分别为7.5和9m,平均寄生距离分别为3.9和6.4m.花绒寄甲成虫在安徽省全椒县野外试验地可以顺利越冬,翌年平均校正寄生率可达(62.52±13.74)%.  相似文献   

15.
以花鸟市场购买的普通黄粉甲幼虫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培养的川硬皮肿腿蜂为试材,就黄粉甲的饲养方式对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24、28℃3种温度条件下培养的黄粉甲的老、熟、幼虫体长、初化蛹时间及蛹个体大小均有差异,随着饲养温度的降低,黄粉甲老、熟、幼虫体形变长、蛹的个体变大、初化蛹时间延长;3种温度下所化黄粉甲蛹按蜂蛹比1∶1接入川硬皮肿腿蜂后,其寄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子代出蜂量无显著差异,20℃条件下所化蛹的寄生率和出蜂量分别较其它处理组提高了12%~22%和3~5头;在相同温度下饲喂葡萄糖的黄粉甲组与没有饲喂葡萄糖组相比,其肿腿蜂寄生率和子代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效果,采用松褐天牛幼虫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卵块,以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的方法,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室内及林间寄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种6头花绒寄甲幼虫,平均校正寄生率为(85.39±4.61)%;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种花绒寄甲卵30粒,平均校正寄生率为(90.00±0.00)%。林间在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虫害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卡,总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5.90%和54.74%。在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幼虫对于近距离处的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而在林间,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作用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花绒寄甲卵储存条件对其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数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和记录了经不同储存时长的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的变化。同时,将初孵幼虫接入寄主,观察寄甲幼期发育和羽化情况。[结果 ]表明,在12℃,RH 60%条件下,寄甲卵储存时长对其孵化率、幼虫期、蛹期、结茧率、羽化率以及数量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卵储存时长小于45 d时,其孵化率均大于92.6%,之后开始显著下降。储存60d,孵化率下降到62.1%,储存90d后其孵化率为0。其结茧率从储存0d的45.7%上升到15d的54.8%,之后开始下降,储存60 d,结茧率显著下降到仅有26.1%。不同储存时长下,其羽化率介于80.7%~96.2%之间。其幼虫期随卵储存时长的增长而总体延长,而蛹期呈不规律变化。成虫羽化数以卵储存15 d的处理最多,平均为5头·个-1寄主,之后开始下降,储存30 d,数量下降到4头,储存45 d和0 d的数量一样,平均约为3头,储存60 d,数量下降到约2头,储存75 d,数量下降到不足1头。储存15 d,成虫单头体质最大,平均为0.030 g·头-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综合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类型、分布与数量。 方法 挑选孵化12 h以内的花绒寄甲1龄幼虫,经前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 花绒寄甲1龄幼虫头部着生触角、上颚、下颚、下唇各1对。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柄节上分布着Bohm’s鬃毛1个、梗节上有凹窝感器1个,锥形感器Ⅰ 1个,锥形感器Ⅱ 3个,鞭节上无感器分布;口器为前口式,嚼吸式,上颚具毛形感器1个、Bohm’s鬃毛1个,下唇具指形感器9个,下颚具指形感器6个。 结论 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既有物理感器,又有化学感器,共计5种感器23个,其中指形感器成簇分布,其他感器皆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