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H.E和Masson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分析,对成年牦牛(5~7岁)生精小管中的Ⅳ型胶原蛋白进行定位,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睾丸生精上皮结构清晰,有4~8层细胞,胶原纤维分布于生精小管固有膜和间质血管壁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Ⅳ型胶原蛋白在sertoli细胞、各级生精细胞及精子上呈强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生精小管基膜及管周肌样细胞为弱阳性表达,而leydig细胞几乎无表达;Ⅳ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sertoli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显著高于在leydig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中(P0.05),但在固有膜和管周肌样细胞之间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1).Ⅳ型胶原蛋白在成年牦牛睾丸中的分布特征与胶原纤维分布相一致,sertoli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在合成及分泌Ⅳ型胶原蛋白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睾丸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LN在不同繁殖季节蓝狐睾丸中的分布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法、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技术结合IPP形态计量比较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繁殖间期与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小管内部结构有明显不同,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层数明显多于繁殖间期,精子发育良好,繁殖间期生精小管内无成熟精子.免疫组织化学密度表明,LN在蓝狐不同繁殖期睾丸间质细胞,小血管壁均呈强阳性表达,管周肌样细胞中等表达,阴性对照无表达.免疫荧光表达显示,LN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平均吸光度统计结果表明,繁殖期较繁殖间期表达显著增高.【结论】蓝狐睾丸LN在生精小管基膜的表达在不同繁殖期变化不明显,但在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的表达差异显著与季节性繁殖有一定关系,提示LN可能参与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组织VEGF及其受体分布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繁殖期和繁殖间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VEGFR2)分布特征并通过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统计.【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成年牦牛睾丸中,VEGF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以及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强表达于长形精子,小血管内皮细胞见强阳性表达,肌样细胞未见表达;其受体VEGFR2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及Sertoli细胞,且Leydig细胞内强表达,小血管弱表达;性成熟牦牛睾丸组织中VEGF和VEGFR2的表达繁殖期高于繁殖间期,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性成熟牦牛睾丸组织中表达丰富,表明其参与精子发生及局部微环境的调节,不同繁殖期有一定的表达差异,提示其表达与牦牛发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牦牛睾丸的定位与表达变化,为牦牛繁殖季节性调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特殊染色结合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学特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HR在牦牛睾丸组织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光镜观察表明,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生精上皮及间质PAS阳性表达明显,AB主要在生精小管基膜阳性表达,PAS及AB均为繁殖期表达强于繁殖间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HR在繁殖期牦牛睾丸leydig细胞及生精上皮均为弱阳性分布,而在繁殖间期仅强表达于leydig细胞.【结论】高原地区牦牛睾丸组织繁殖间期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繁殖活动增强主要与中性粘蛋白关系密切,LHR参与了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功能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山羊PHGPx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性腺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在山羊各种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在性腺中的定位情况。【方法】提取各种组织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种组织PHGPx mRNA表达规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和附睾PHGPx进行定位分析。【结果】PHGPx mRNA在各种组织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睾丸心脑附睾肾肝肺脾背最长肌,在性腺和附睾中:睾丸附睾尾附睾头附睾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睾丸间质组织、生精细胞均有阳性产物,附睾头部平滑肌纤维表达弱阳性,附睾尾部附睾管中的单层柱状上皮表达呈强阳性。【结论】PHGPx在不同组织广泛表达,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组化结果直观显示了睾丸及附睾表达差异的部位,需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OS,eNOS)在高原地区成年藏绵羊和小尾寒羊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半定量法描述染色结果分布密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分析比较.【结果】eNOS免疫组织化学分布密度表明,小尾寒羊睾丸精子细胞和精原细胞强阳性表达,而在藏绵羊精子和精原细胞内无明显表达;小尾寒羊间质细胞(leydig cell)和支持细胞(sertoli cell)为中等阳性表达,在藏绵羊弱阳性表达.eNOS在藏绵羊及小尾寒羊小血管均为阳性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eNOS抗体有较好的反应性,且小尾寒羊睾丸组织蛋白反应性强于藏绵羊睾丸组织提取蛋白.【结论】高原环境中,eNOS可参与调节高原地区绵羊睾丸局部血管舒缩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小尾寒羊生精上皮eNOS表达较强可能是高寒环境中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低氧应激反应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Hsp7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鼠睾丸组织Hsp70呈极强的表达(+++),并且在各级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都呈极强表达;小鼠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的Hsp70呈现极强表达(+++),主要在附睾上皮细胞,而管腔内精子偶见阳性染色.说明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能够特异性、原位地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Hsp70的表达,而且操作简单,适用于研究Hsp70在精子发生和成熟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在不同品种公牛睾丸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对广西沼泽型水牛、摩拉杂交水牛、荷斯坦奶牛、广西本地黄牛睾丸中GnRH的分布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公牛睾丸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GnRH免疫阳性物质存在,经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发现,荷斯坦奶牛睾丸的GnRH阳性细胞个数最多、胞体最大,而广西本地黄牛睾丸的GnRH阳性细胞数量最少、胞体最小,说明GnRH在不同品种公牛睾丸的分布差异可能与生产性能有关,也提示GnRH在生殖调控中除能刺激垂体分泌FSH、LH外,可能直接与生殖器官发生作用,通过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多种方式调节蛋白类、多肽类激素的分泌及类固醇激素的产生,进而调节这些靶细胞和靶器官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月龄藏绵羊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发育特征,探索其发育特征与生精功能的关系.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1~6月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增龄性变化特征.光镜观察结果表明:leydig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组织结构随月龄增龄性变化明显.1,2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分布较少,管壁内皮细胞较圆,发育不完善,周围有散在的纺锤形或星形的幼稚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分布较少;3,4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发育完善,巨噬细胞位于间质血管周围,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结缔组织有所增加;5,6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轮廓清楚,核仁大而明显,结缔组织明显增加.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3月龄之前睾丸leydig细胞以幼稚型为主,核较圆,异染色质较多,胞体近卵圆形;3月龄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少量粗面内质网,胞浆内有少量分泌性颗粒出现.4月龄及以后的羔羊leydig细胞体积大,胞核多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内空泡及分泌性颗粒明显增多;间质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血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因此,3月龄之前,藏绵羊羔羊leydig细胞处于胚胎型向成熟型过渡时期;4月龄以后逐渐发育成熟,为leydig细胞的局部分泌调节提供结构支持,对生精小管的进一步发育以及后期精子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