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近红外光谱检测银杏叶中的黄酮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是可行的,该法相对偏差小,若样品的化学测定值精度高,近红外光谱的预测值则可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无损获取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信息,试验研究了油菜叶片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性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采集140个油菜叶片样本,其中70个样本用于建模,另外70个样本用于模型预测.光谱曲线扫描采用美国USB4000光纤光谱仪,叶绿素含量值采用日本Minolta 公司生产的SPAD-502仪测定.实验发现,波段范围680~730 nm处的光谱吸光度与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发现油菜叶片厚度对建模预测精度有较大影响.试验首先用待定系数法构造叶绿素含量预测方程;然后用标准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参数优化.试验确定最优光谱范围是696.82~716.53 nm.不考虑叶片厚度时,建模和预测关联度r分别是0.4823 和0.5649.考虑叶片厚度校正后,建模和预测关联度r分别提高到0.8936 和0.9178.说明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实现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作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将在农作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测定原理及定量分析方法基础上,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的常规成分检洲、有毒有害成分和维生素检测、预测粗饲料成分、有效能检测、氨基酸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藜麦蛋白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藜麦粗蛋白含量快速、无损、简便的测定方法,为藜麦的资源评价和品质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10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其中80%为校正集,20%为验证集,扫描得到藜麦近红外原始光谱,利用OPUS/QUAN T5.5光谱定量分析软件建立藜麦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果]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方法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方法测定数据建立藜麦粗蛋白近红外定量模型,校正和预测效果最好,藜麦粗蛋白近红外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9182,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9151.[结论]基于近红外光谱法(NIRS)测定藜麦籽粒的蛋白含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稻米脂肪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稻米脂肪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并比较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对预测稻米脂肪含量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当利用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对样品进行预测时,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4.44%和95.54%,内部交叉检验的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09%和0.08%;外部验证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R2值分别为79.51%和87.10%,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0.24%和0.26%,平均相对误差(ARE)分别为4.11%和3.30%。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证明,糙米粒和糙米粉NIRS数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应用于稻米营养品质改良实践。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食作物、蔬菜、油烟茶糖料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作物应用上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298份水稻种子为样本,用常规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优化建立精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校正模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C为0.95;校正标准差SEC为1.58;内部交叉检验决定系数RP为0.91,标准误差SEP为1.92.利用20个样品进行外部检验,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其相关系数达95%以上.定标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以替代化学分析法快速测定水稻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快速、无损检测,有利于精细施肥决策。在一黄豆田采用7 m×7 m的栅格采集54个土样,测定其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并使用FieldSpec 3光谱仪测定土样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将54个样本随机分成预测集与验证集,其中预测集40个,验证集14个。通过平滑预处理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原始光谱8个主成分。然后以8个主成分为输入,分别以所测土壤养分作为输出,建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预测模型,最后对14个验证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小尺度采样的情况下进行光谱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其测量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较高,相关度为0.796 2,相对误差较小,其平均值为1.88%,表明该方法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可行的。但对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的预测并不理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分析速度快、信息量大、不破坏样品、无污染、操作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在食用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含量、种类及掺假判定、调和油配比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虽然食用油种类繁多、近红外光谱仪器和软件的专用性不足,是造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实际检测中应用的阻碍,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技术在食用油领域一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内黄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取土化验分析了内黄县3 830个样本,并将内黄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第2次土壤普查(1981)养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度提高,较1981年增加4.25倍,但速效钾在最近23年中明显下降。城关镇农田土壤中速效钙和镁的含量十分丰富,但速效硫含量极低,同时速效锌、铜、锰、铁、钼的含量也比较低,因此,今后要特别注重氮、钾、硫肥的合理施用,同时必须控制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2.
菜粕豆粕固态混合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粕、菜粕按1:1混合为发酵基质,经过菌株初筛、复筛及单菌、混菌的固态发酵,以酸溶性蛋白含量(TCA-N)、蛋白水解度(DH)以及酶切位点有效值(EV)、硫苷降解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得到菌株的最佳组合为BL-1+BS+解脂假丝酵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1、接种量9%、初始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样品粗蛋白含量从49.5%增加到53.1%,TCA-N由2.50%升高到27.2%,硫苷降解率达65.2%。SDS-PAGE图谱显示大分子蛋白被降解为12 ku以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青贮玉米肥料运筹试验,研究了青贮玉米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适宜的施肥量为285~375kg/hm2,且干物质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肥量315kg/hm2时,采用重基肥不施穗肥的施肥方式,青贮玉米产量高,营养成分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油菜硫素营养,施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施硫有效条件及缺硫的诊断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定标准木、定期采样和化学测定, 分析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随冠向、冠层和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冠向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冠层间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N、P、K由树冠底部到树冠顶部是逐渐增加的, Ca则是逐渐减小, Mg的变化无一定规律 方差分析表明林木不同冠层的N、P、K、Mg含量差异不显著, Ca的含量则差异显著 树冠各层次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与树冠中部针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很接近, 建议进行营养元素概算以树冠中部的针叶为样品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的营养元素含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刚展叶的华北落叶松N、P、K、Mg含量很高, 展叶期明显下降, 之后随季节的变化逐渐下降, 落叶前期显著下降; Ca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相反, 刚展叶含量很低, 随季节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 落叶前达峰值 根据叶的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和变异规律, 确定的最佳采样时间为7、8月份  相似文献   

16.
灰棕紫泥水稻土是四川盆地的主要水稻土,在川东地区占有较大面积。目前,针对该土壤的研究资料较少,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土壤的平衡配方施肥工作,本文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对该种水稻土的不同施肥水平与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土壤油菜施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灰棕紫泥水稻土种植油菜,N、P一次项和NP的交互项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K的一次项达到了显著水平。根据本试验,提出类似地区油菜高产高效配方施肥建议方案为:每公顷施用有机肥15000kg,纯N 290.25~323.25kg,P2O5 110.64~146.28k,K2O 66.90kg。  相似文献   

17.
施用猪粪后果园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猪粪施入土壤后,土壤中各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为荔枝生产合理施用粪肥提供参考。【方法】在荔枝果园土壤中添加不同用量猪粪(w为0、1%、2%和4%)进行培养试验,探讨土壤中的大、中和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在360 d的动态变化。【结果】即使土壤中有效N、P、K、Ca和Mg含量缺乏,Mn、Cu和Zn含量中等,以1%用量施用猪粪后,除交换性Ca和Mg含量达中等水平外,其他养分可立刻达到丰富水平。猪粪用量越高,土壤碱解N维持在丰富水平的时间越短且降幅越大,但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Mg以及有效Fe、Mn、Cu、Zn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且除速效K和有效Fe外的其他养分含量波动越大,供应稳定性越差。【结论】猪粪是良好的作物养分来源,但荔枝生产上用量不宜超过1%,即15 t·hm–2,配合施用的各种化肥(如N肥和K肥)也应相应减少或甚至不施P肥和Fe、Mn、Cu、Zn等微肥。  相似文献   

18.
试验改进了菜籽粕蛋白的酶解工艺,并对改进后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菜籽粕蛋白,分别考察了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温度、底物浓度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粕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菜籽粕蛋白的较优条件为pH11.5、温度50℃、底物浓度4%、水解时间173min、酶用量5778U·g-1,此时蛋白回收率可达87.18%。  相似文献   

19.
采用条件和非条件遗传分析方法,利用两年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油菜籽胚(子叶)、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对油菜籽饼粕甘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甘氨酸含量的表现受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以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在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中,除花后36 d的胚效应较大外,各发育时期以母体效应为主导,母体显性主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起主要作用。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甘氨酸含量表现的数量基因在中期和前期表达最为活跃;中期的净遗传效应最大,大量的微效多基因被激活表达。油菜籽饼粕甘氨酸含量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多数发育时期是以母体和细胞质两部分的遗传率为主。在低世代时,根据母体植株油菜籽甘氨酸含量的总体表现进行选择,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1日龄雏鸭7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50只,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不含菜籽粕的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分别添加3%、6%、9%、12%菜籽粕的饲料。结果表明:在21日龄中,6%、9%菜籽粕组及12%菜籽粕组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差异显著(P0.05);12%菜籽粕组耗料增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菜籽粕试验组公母鸭能量沉积率及粗蛋白沉积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