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谷26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生育期85~95d,株高130~140cm,穗长22~26cm,一般hm2产量2250~3000kg,平播hm2产量可达4500kg以上.千粒重3g,出粒率78%.蛋白质含量15.4%,脂肪含量4.98%.米质好,适口性强.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承德谷子农家种情况,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9-2010年搜集到48个品种,于2011年进行田间种植,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测产.结果表明:48个谷子品种以黄谷、纺锤型穗为主,主茎高主要集中在130~160 cm,穗长集中在25 cm左右;生育期大部分为110~120 d,产量在649.5~5 512.5 kg/hm2,其中产量>4 500 kg/hm2的品种有9个;生育期、主茎高、产量品种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玉林为代表桂东南地区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并量化其形态指标,为当地水稻育种和水稻株型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东南地区15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观察记载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各形态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桂东南地区水稻理想株型主要性状的量化指标.[结果]15个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介于113~124 d,株高为96~122 cm,剑叶长和宽分别为28.4~42.3cm和1.3~1.9cm,穗长为22.2~27.4cm,有效穗数为229.5万~304.5万穗/ha,每穗粒数130~198粒,结实率均超过80.0%,千粒重均在20.0g以上,产量为7762.5~8887.5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生育期和千粒重与产量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剑叶长、剑叶宽和有效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有效穗数与产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剑叶长、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5个指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生育期的正直接作用最大(0.60);株高、剑叶宽、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4个指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为负值,以株高的负直接作用最大(-0.40).[结论]桂东南地区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形态的量化指标为:生育期124 d左右,株高114~122 cm,剑叶长29.0~37.0 cm,叶宽1.3~1.5cm,穗长26.0~27.0 cm,有效穗数225.0万穗/ha左右,每穗粒数140~160粒,结实率85.0%~89.0%,千粒重约29.0g.  相似文献   

4.
通用开展再生稻品种Y两优911的示范种植,结果表明:Y两优911的头季全生育期152d,实际产量10800kg/hm2;再生季全生育期78d,实际产量3790.5kg/hm2;2季合计纯效益达12390元/hm2。Y两优911田间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高产,抗倒,米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马鞍山地区进行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平塘县农广校协作,在平塘县实施21hm2示范生产,其中核心示范12hm2,示范生产获得成功,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达785.4kg/667m2,最高产量达901.7kg/667m2,创贵州水稻生产新高。该品种在田间表现出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强、米质好等优点。现将该品种在平塘县示范栽培的表现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品种示范表现1.1农艺性状表现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平均株高120.26cm,平均穗长28.2cm,叶片数15.7叶,实粒数191.4,总粒数226.5,结实粒84.5%。有效穗数144.5~167.8万穗/667m2。该品种全生育期155d,分蘖力强,耐肥水,叶色深绿,剑叶宽、厚、直而长,株型  相似文献   

6.
<正>1范围本文主要写了春小麦6750kg/hm2~7500kg/hm2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和收获期。2产量结构基本苗615万株/hm2~690万株/hm2,收获穗数570万穗/hm2~630万穗/hm2,穗粒数31粒~38粒,千粒重42~45,产量6750kg/hm2~7500kg/hm2。3播前准备3.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1982-2007年审定的84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4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为4 425.75~8 181.15 kg/hm2,平均6 136.44 kg/hm2,与对照品种相比,平均增产6.20%.不同区域类型品种的产量由北向南逐渐递减,淮北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 687.01 kg/hm2,比淮南品种平均高1 227.10 kg/hm2.江苏省小麦产量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6年来年均递增1.4%,淮北品种年均递增0.8%.产量7 500 kg/hm2以上的淮北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600万/hm2左右,穗粒数33粒以上,千粒重43 g以上;淮南品种进展更为显著,产量 6 750 kg/hm2以上的淮南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480万/hm2左右,穗粒数38粒以上,千粒重40 g 以上.  相似文献   

8.
金优6601是用优质恢复系R 6601与优质不育系金23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良、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经各地多点试种示范,一般产量为7500~8250kg/hm2,最高可达9750kg/hm2;组配制种产量一般为2250kg/hm2,最高达4500kg/hm2,于2005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 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 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 g。具有抗干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 666.6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 165.5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Ⅱ优航1号是应用航天育种方法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5三年推广面积为26.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2亿kg。该组合具有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苗期耐寒性较好、抽穗期耐高温、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和广西区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组合之一,还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重点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着重介绍Ⅱ优航1号的推广应用,主要植物学特征与产量结构,同时也介绍了它在各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6.67、66.67、666.67hm2高产示范片的产量表现和抗性、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水稻育种发展的概况及高产育种所取得的经验,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类新的平面图的超边幻和标号问题,运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分支限界理论和思想设计了各顶点和边的超边幻和标号算法,并给出和严格证明了此类新的平面图是超边幻和图.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1996年正式启动水稻超高产育种项目以来,迄今农业部共确认超级稻品种(组合)83个,推广面积达到全国水稻面积的20%.此间我国水稻单产在6.0~6.5t·hm-2之间波动,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从籼粳稻杂交常规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光敏雄性不育与两系法、籼粳稻品质性状差异与遗传改良、超高产株型模式方面讨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遗传与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南双季超级稻秧苗理想形态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南稻区不同类型超级稻早、晚季秧苗期的形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稻区早、晚季生态环境下,供试材料间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单株茎数、叶鞘基部宽度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可作为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早季30d、晚季18d)理想形态性状指标,即:早、晚季植株高度分别为35.0~37.5cm、33.5~35.5cm;早、晚季单株茎蘖数分别为2.0~3.0、3.0~3.2条/株,早、晚季主茎叶片数分别为5.8和4.9片,早、晚季叶鞘基部宽分别为0.71和0.51~0.54cm.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长特性,1999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优培九与"汕优63"的群体生长动态比较及两优培九4种种植密度、2种施肥处理的生长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优培九收获期生物学产量比汕优63高9.7%~12.2%;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比汕优63高6.5%~6.6%,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净同化率生长前期比汕优63高10.2%~16.4%,生长后期则偏低;叶面积指数增长率生长前期和中期高于汕优63,后期衰减率低,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比汕优63高25.8%~35.6%,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在密度肥料试验中,两优培九在施肥条件下,中等密度处理(1 m2 27穴)的生物产量为2 079 g/m2,分别比低密度(1 m2 22.5穴)和高密度(1 m2 31.5穴)处理高5.6%和6.9%,对照(密度为1 m2 27穴不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仅为1 m2 27穴施肥处理的72.9%;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以中等密度施肥处理最高,达14.85 g/d*m2,比对照高37.1%,密度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在施肥条件下,3种密度处理的相对生长率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1 m2 27.0穴施肥处理、1 m2 31.5穴施肥处理、1 m2 22.5穴施肥处理、1 m2 27.0穴不施肥处理,处理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施肥处理间的作物生长率差异主要缘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时间.从保持适宜叶面积指数和防止生理性早衰等方面可以提高两优培九生长后期的净同化率和相对生长率.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超级稻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回顾了自1996年我国启动超级稻研究以来,安徽省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对超级稻品种(组合)Ⅲ优98、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丰两优1号、协优9019、K优52、双优4183、70优9号的选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在超级稻高产理论和技术研究滞后、超级稻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超级稻育种与生产销售环节脱节3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强超级稻育种攻关、与超级稻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和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保水剂对烟草生长品质的影响,明确保水剂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山东淄博沂源烟草生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烟田保水剂施用量为180 kg/hm2对提高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前玉米科研动态、种业发展和生产需求,提出超级玉米应具有5项育种指标,即超高产、优质、广适、多抗、易制种。实现育种目标的途径是高配合力及多抗广适+理想株型,育种与栽培紧密结合,实现群体密植而不倒伏,果穗全、匀、饱,协调稳定零风险。  相似文献   

19.
论述我国校园网与信息高速公路的现状,校园网在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一些新技术对我国校园网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能最大发挥水稻潜力的钵苗大穴摆栽规格与合理密度,探索水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途径。【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分别设置5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钵苗新型摆栽生产潜力及合理密度配置。【结果】(1)3连孔、2连孔、单孔,分别栽插15×104 hm-2、18×104 hm-2、24×104 hm-2穴产量最高,三者又以2连孔最高。(2)不同类型钵苗间,产量、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成熟期的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比例和群体生长率等均表现为:在较少基本苗栽培条件下(36×104 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 hm-2)2连孔>3连孔、单孔,在较多基本苗条件下(90×104 hm-2—108×104 hm-2)3连孔、2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最高产处理的抽穗-成熟物质积累量、比例、群体生长率均为2连孔>3连孔>单孔。(3)相同基本苗之间,茎蘖成穗率表现为3连孔>2连孔>单孔,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2连孔>3连孔;最高产条件下成穗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3连孔>2连孔。(4)相同基本苗间,除基本苗为最低的36×104 hm-2外,3连孔、2连孔抽穗、蜡熟、成熟期单茎茎鞘重以及茎鞘最大输出与转化均高于单孔。【结论】2连孔、3连孔稻株在栽插穴数减少1/3至1/2的情况下,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在适宜或较多基本苗条件下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产量潜力较高,特别是2连孔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