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中籼稻南京11号、78—3035和83—3040作受体,分别与DZ_(78)和DV_(86)衍生的11个中间抗源进行杂交的杂种后代的转育效应。结果表明:中间抗源抗性的转育效应依抗性供体和抗性受体不同而异;不同遗传背景对其抗性转育效应的作用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不同抗源衍生物的中间抗源和同一衍生系统中不同抗源间,其抗性转育效应明显不同。配合力分析表明,84—259、84—260、84—261和84—264是预期良好的抗性供体。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研究了DV85和DZ78的8个衍生抗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衍生抗源抗性稳定;其中,21610受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2162、21637、21640、21642受1对隐性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21621、21622、21625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遗传背境对抗性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之一。为了充分了解水稻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由微效基因控制病斑扩展的遗传参数,以提高抗病育种的算见性,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抗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中国育成的158个抗白叶枯病品种(系)的抗源系谱,并推断其抗病基因,比较了主要抗源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在育成抗病品种(系)中,籼稻抗源主要为IR系统,部分抗性中等的地方品种如矮种水田谷,花龙水田谷,玻璃占等也具有一定育种效果。IR品种中,以IR20,IR29转育品种(系)最多。粳稻主体抗源为农垦58,农垦57及其衍生抗病品种南粳11和南粳15。籼稻抗病基因多为Xa-4,部分粳稻品种带有X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xa—5的转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从籼型水稻品种中鉴定、筛选出7个不同抗级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源,加入高感病标准品种TN1,作8×8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是:在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占75.24%。显性方差占20.36%,上位性方差占4.22%;广义遗传h^2B=97.98%,狭义遗传力h^2a=73.90%;最小加性基因数k=4,显性基因数k'=4;具不完全正显性,所有显性座位的作用方向相一致,不同显性座位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国外引进的六个抗病材料Zenith,Pelita I/1、DV-86、DZ-78、DV-85和BJ1对白叶枯病强菌株KS-8-4的抗病性遗传,试算了和育种有关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Zenith和BJ1对KS-8-4的抗性是由一个隐性主效基因控制的,Pelita I/1的抗性是由一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的,而DV-86、DZ-78和DV-85的抗性均是由一个显性上位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抗病性狭义遗传力多数在70%以上,预期抗病性早代选择较易收效。  相似文献   

9.
10.
选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籼稻IRBB21为抗源供体(Xa-21),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的晚粳T91-50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花培转育显性抗性基因Xa-21.结果表明,连续回交结合在B2F2中选择偏粳的抗病植株花培,是籼粳亚种间转育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快速、有效方法,并对连续回交转育显、隐性抗性基因的技术特点、速度和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60)Co-γ辐照诱导的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培育而成的辐竹_2及辐竹_2选两个品种的遗传方式,证明该两个品种的抗性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根据超亲遗传现象,判明供试抗源的基因分布为非集中分布型。对辐照突变体筛选的有关问题及突变体的利用途径开展了讨论。并对这类多基因遗传的突变体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作出较为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水稻白叶枯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害发生的区域性特点 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稻区都有发生。但是在一个地区中往往是局部的田块发病,即使在发病普遍的病区,也是这样。从全国范围来看,在不同纬度的不同地区,病害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根据这种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的病区:  相似文献   

13.
选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灿稻IRBB21为抗源供体,抗稻瘟病感叶枯病的晚粳T91-50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花培转能显性抗性基因Xa-21,结果表明,连续回交结合在B2F2中选择偏粳和抗病植株花培,是灿粳亚种间转育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快速,有效方法,并对连续回交转育显,隐性抗性基因的技术特点,速度和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水稻品种IR20、IR22和品系IR152g-680-3、IR1545—284、和RP291—7由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Dowson引起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对抗病亲本和感病品种TN1(台中本地1号)杂交种的F_1、F_2、F_3及正反交回交群体的研究,表明这些品种和选系的抗病性由单基因控制。IR20、IR22和IR1529-680-3的抗性是不完全显性,而IR1545—284和RP291—7是隐性,等位测定明显的指出IR20、IR22和IR1529-680-3有相同的显性抗病基因,这个基因定名为Xa4,IR1545—284和RP291—7有相同的隐性抗病基因,定名为Xa5,Xa4和Xa5相互独立。由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Doxvson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Oryzae sative L)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损害可能在苗期出现,此时称之为急性萎凋‘Kresck’,或在生长后期发病。损失是由于被侵染的分蘖完全凋萎或叶片的局部到全部枯萎和秕粒数增加。白叶枯病于十九世纪末已在日本报导。大多数种植水稻的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现也有了报导,最近由于农业集约措施,如大量施用N肥、密植高产、感光性不敏感、半矮生性的栽培种等而使这种病害得以增加。为了防治该病,曾试验了许多农药,包括几种抗生菌复合物,虽然有些已在日本应用,但在热带没有一种是高效而经济的。况且细菌对某些药剂能产生抗性。因此,采用抗病的品种似乎是最有效而经济的防治措施。日本早在十九世纪末已注意到栽培种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差异,1946年该国推荐种植了第一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农林27。1946年以来又培育了几个抗病品种并鉴定了他们的抗病品质。日本鉴别了Xanthomonas Oryzea的三个菌系,几位工作者研究了对这些菌系的抗性遗传。发现品种黄玉、农林27、Kele、和Chinsurah BoroⅡ(钦苏拉、保罗Ⅱ)的抗性来自一个显性基因,坂口报导两个抗病基因相连锁。金杂群品种带有抗病基因Xa1,它传递对白叶枯病菌系Ⅰ群的抗性。伦太艾玛斯(Rantaj.Emas)品种群带有Xa1,Xa2,Xa2传递对菌系Ⅱ群的抗性。Xal和Xa2密切连锁,并位于第11染色体上。另外一群品种是早生爱国群,对日本所有茵系都有抗性。根据乌山和铃木等认为,早生爱国3号群品种的抗性由一个显性基因Xa—W控制,该基因与Xal和Xa2无关,独立一类。但是Xa—W仅在成熟期具有抗性。国际水稻研究所在1963年开始系统研究热带白叶枯病并鉴定了几个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已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其它地方用于育种工作中,并已推荐了几个抗病品种,并已研究了少数品种的抗性遗传。本试验是确定热带育种工作中用做抗沅的品种及品系的抗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育系抗白叶枯病的胞质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孔凡明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62-64,71
1994~1996年间,共选用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6个同核异质材料和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于水稻孕穗期接种分属于7个致病型的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结果表明,不育胞质与正常胞质的抗病性程度大体相近,但在少数不育胞质与部分白叶枯病菌菌株的互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胞质效应,即不育系较之保持系更感病,主要表现在野败型的珍汕97和V20、冈型的G汕、D型的D汕等几种不育胞质与Ah28、Gx50等部分菌株的特异性互作体系中;6个同核异质水稻抗病性也具有明显差异,Ah28等部分菌株对D汕A1和G汕A等胞质具有较强的亲和性;杂交稻的抗病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但胞质亦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杂交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中,胞质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改良核基因的同时,要注重胞质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中国的大流行,给部分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概述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水稻品种抗条纹病毒和抗介体灰飞虱之间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以及转条纹病毒基因工程水稻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六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6个籼稻抗病品种(Cuba2301,Cuba2196,Chba4010,双抗12,双抗18,三江)对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表现和对P1,HB-17和8工陵691三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苈在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抗病品种均在全育期抗除菲律宾菌系P2和P3的其余12个菌系。这6个抗病品种对3个菌系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受细胞核影响。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测定表明,这6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太湖晚粳抗白叶枯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采用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KS-6-6、浙173、JS49-6和PX079,利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鉴定了圣稻13、圣稻14、T022、C418、武21621等18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武21621对4个菌系表现高抗甚至免疫,徐稻3号、武优34表现中抗或抗病,圣稻13和圣稻14对浙173表现中感,而对其余3个菌系表现出中抗或高抗,大粮203对4个菌系表现中感,C418对3个菌系表现高感,对PX079表现中感,其余品种对4个菌系表现出不同的抗性。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武21621表现高抗白叶枯病,可以用于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材料感染白叶病菌后的超微结构变化。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大量出现在感病细胞的胞质中,这些物质可能具有抗病作用或者是抗性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