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6只7日龄的杂交雏鹅(川白×太湖),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笼养,随着采食和饮水,连续光照.饲以米糠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2%的浙江酶制剂.21日龄捕杀,采取血液、肝脏和肌肉样品,以RIA法测定其中IGFⅠ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同重量不同组织的IGF-Ⅰ以肝脏和肌肉中为高,分别较血液中高71.95%(P<0.01)和71.70%(P<0.01).添加酶制剂后,肝脏和肌肉中的IGF-Ⅰ分别较血液中高17.23%(P<0.01)和98.81%(P<0.01);肌肉中的IGF-Ⅰ较对照组高23.55%(P<0.01),而肝脏中IGF-Ⅰ含量却较对照低27.26%(P<0.01),血液中的IGF-Ⅰ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在鹅的快速生长期,肝脏和肌肉中较高的IGF-Ⅰ水平有利于动物的生长需要.添加酶制剂后,酶制剂能使肝脏合成的IGF-Ⅰ,血液中与IGFBP结合的IGF-Ⅰ大量释放,并转移到肌肉中,使肌肉中IGF-Ⅰ的水平显著升高,加快肌肉生长,从而促进了机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18只 7日龄的杂交雏鹅 ,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 ,饲以大麦基础日粮 ,试验组日粮中添加 0 .1%的Biokyowa酶制剂。测定 2 1日龄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IGF -I含量。添加粗酶制剂后 ,肝脏和肌肉中的IGF -Ⅰ分别较对照高18.2 3% (P <0 .0 1)和 2 2 .79% (P <0 .0 1) ,而血浆中IGF -I水平却较对照低 9.0 4 % (P <0 .0 5 )。结果提示 :酶制剂能促使肝脏合成IGF -I,血液中与IGFBP结合的IGF -I大量释放 ,从而显著提高肌肉中的IGF -I水平 ,加速了肌肉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选用24只7日龄的杂交雏鹅(川白×太湖),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笼养,随意采食和饮水.饲以大麦(占45%)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1%的Biokyowa商品粗酶制剂.至60日龄时采取血液样品,分离血浆,用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酶制剂使血浆中尿酸水平显著下降,较对照低57.50%(P<0.01),而谷丙转氨酶却较对照高4.46倍(P<0.01).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别比对照高12.30%(P<0.05)和36.75%(P<0.01);而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较对照低23.11%(P<0.05).添加酶制剂使尿酸水平下降和谷丙转氨酸活性提高,导致机体的蛋白质分解减少,合成代谢加强;同时血糖含量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升高,显示机体的消化吸收改善和合成代谢加强.结果提示,添加粗酶制剂不仅能改善生长鹅对大麦日粮的消化,而且还影响机体的代谢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鹅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赖氨酸铜对仔猪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220头,均分为5组.A、 B、C、D、E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含铜15 mg/kg)中添加0、50、100、200 mg/kg赖氨酸铜来源的铜和200 mg/kg硫酸铜来源的铜.42、63日龄时称仔猪个体质量,并于63日龄每组屠宰4头,测定血清IGF-I、肝细胞膜GHR水平及肝脏、肌肉GHR mRNA、IGF-I mRNA含量.结果显示B、C、D、E组全期日增质量分别比A组提高8%、13.8%(P《0.05)、16.7%(P《0.05)、14.1%(P《0.05);日粮中添加铜可显著提高血清IGF-I浓度、肝脏GHR mRNA水平(P《0.05)及肝细胞膜GHR特异结合活性(P《0.05),肝脏IGF-I mRNA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较低剂量赖氨酸铜来源的铜(100 mg/kg)可起到较高剂量硫酸铜来源的铜(200 mg/kg)的促生长作用;赖氨酸铜促进仔猪生长可能与其上调肝脏GHR、IGF-I的基因表达,提高生长轴GHR及血液中IGF-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日粮酪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养至8周龄.试验鸡组分别饲喂6种酪氨酸水平的日粮,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8%、0.68%0.88%、1.08%、1.28%和1.48%.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水平显著影响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在0.88%水平时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P<0.01).日粮酪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5~8周龄泰和乌骨鸡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P<0.01),随着日粮酪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组织中黑色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心脏、肌肉、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08%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0.48%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肝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28%水平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沸石对黄羽肉鸡的饲用效果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40 只28 日龄黄羽肉鸡(882)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 4 个组,每组设4 个重复,分别饲喂沸石含量为0,2% ,4% 和6% 的日粮,57 日龄时结束饲养试验。在56 日龄时,各组随机抽取健康的鸡24 只(每个重复取6 只,公母各半),空腹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 2% ,4% 和6% 的沸石后日增重分别提高5.17% (P< 0.05),11.07% (P< 0.01)和8.12% (P< 0.05);添加不同量的沸石均能显著提高血液中血清总蛋白、血清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氨水平(P< 0.01),添加4% 沸石能显著提高血液睾酮水平(P< 0.05)。  相似文献   

7.
添加粗酶制剂对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粗酶制剂添加到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将1日龄40只AA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试验组在第8日龄时开始日粮中添加粗酶制剂,添加量为0 5%。在第42日龄时全部宰杀,并测定记录肉仔鸡增重,消化器官重量,长度,血液生化指标,肝脏酶活力等项目。结果表明:在饲喂基础日粮的条件下,适量添喂粗酶制剂,可使肉仔鸡体重增加3%,料重比下降9%,胆固醇、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提高9 5%、28%、21%(P<0 05),谷丙转氨酶活力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56%(P<0 01),反映了添加酶制剂后使肉仔鸡机体代谢活动增强,实现了促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甜菜碱对肉鸡肉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216 羽29 日龄艾维茵肉鸡进行饲养试验,研究不同剂量(500 m g/kg,1 000 m g/kg)甜菜碱对肉鸡肉质的影响。通过屠宰取样测定肝脏、肌肉内肌酸和游离肉碱含量及肌细胞内脂肪酸β-氧化反应等生化指标,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1 000 m g/kg 甜菜碱显著改善了肉质,肌肉中肌酸、肌苷酸和肌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不添加甜菜碱)分别增加了17.28% (P< 0.01),26.92% (P<0.01)和9.15% (P< 0.05)。此外,肝脏肌酸和游离肉碱含量分别升高了 8.38% (P< 0.05)和10.94%(P< 0.01);肌肉总酸不溶肉碱(长链脂酰肉碱)含量及其与游离肉碱比值分别增高了24.14% (P< 0.01)和15.69% (P< 0.01);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提高了22.16% (P< 0.01)。  相似文献   

9.
    选择3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含和含有0.15%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GXC)的大麦型饲粮,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大麦型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其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组日增重提高13.99%(P<0.05),料重比降低6.32%(P<0.05),日采食量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丰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3.91% (P<0.01)和33.43% (P<0.01).结果提示,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不仅能够改善断奶仔猪对大麦型饲粮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影响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从而提高仔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对 AA 商品代肉鸡生长和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酶制剂使肉鸡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4.66% (P< 0.05)和 9.79% (P< 0.01),料重比降低4.76(P< 0.01);加酶组肉鸡血清尿酸含量降低36.11% (P< 0.01),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分别提高15.90% (P< 0.01)和20.22% (P< 0.05),而GPT 和GOT 无显著变化(P> 0.05); 此外,加酶组肉鸡血清中T3、Insulin 和IGF-I三种激素水平分别提高58.47% (P< 0.05),52.37% (P< 0.01)和 56.50% (P< 0.01),下丘脑和腺垂体中cAM P含量分别提高 45.01% (P< 0.01)和 70.42% (P<0.01);酶制剂还使肉鸡肝脏中IGF-I含量提高43.40% (P< 0.05).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