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在温度为20℃、食物浓度为5×105cells/ml的条件下,研究了发头裸腹溞(Monia irrasa)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不同组合两种浸之间的竞争力强弱,结果表明:在不同组合下,发头裸腹溞种群密度均明显高于大型溞,处于竞争优势。单种培养下发头裸腹溞种群密度最大值为1196ind./(200ml),大型溞最大值为324ind./(200ml)。发头裸腹溞在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时均出现了雄体,其最大雄体密度(131ind./(200ml))出现在单种培养组。大型溞在各培养组中产生的雄体数均较少或无。发头裸腹溞在各培养组中均产生卵鞍,而大型溞只在单种培养组中出现卵鞍。两种溞产生的卵鞍多数为空卵鞍。  相似文献   

2.
蒙古裸腹溞摄食强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镜检取差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温度,食物密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蒙古裸腹溞的摄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在28℃下成体的日粮高于25℃梯度;成体在0.24 mg/l小球藻密度下的日粮依次高于4.76×10~(-2)mg/l和0.14mg/l梯度;幼体在0.14mg/l小球藻密下的日粮依次高于0.24mg/l和4.76mg/l梯度;在黑暗条件下成体的日粮高于自然光照梯度,幼溞则相反;高密度种群中溞的日粮明显低于低密度种群;各种温度、食物密度和光照条件下蒙古裸腹溞的日摄食量为9.59×10~(-3)~0.17mg/小球藻/个溞日,日粮为32.18%~497.58%,并且溞的摄食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3.
及时投喂酵母,加大培养用水的日交换率,增大引种种群个体的数量、幼体百分率(80%以上)和成体怀幼数,并在适宜的溞密度(5000个/L左右)和采获率(30%)下采获,对提高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的日产量有益.在微流水、日投喂200~300万个/mL小球藻并搭配投喂150 mg/L干酵母,培养用水日交换率0.5~1.0的条件下,蒙古裸腹溞的日产量近100 g/(m3*d);蒙古裸腹溞的种群增长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Nt=11/(1+e1.967-0.318t)描述,并依照种群增长曲线探讨了提高日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模拟工厂化培养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ay)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小球藻和酵母的不同投喂量下,随着蒙古裸腹溞种群密度的增大,其摄食率和日粮均下降,为了满足60%以上的小球藻日粮和40%以上的干酵母日粮,食物保证度必须达到每个溞有100万个小球藻和0.03mg干酵母.当混合投喂100万个/mL小球藻和150mg/L干酵母时,得到最高的蒙古裸腹溞日生产量(76g/m3*d).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dy在室内水泥池中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并进行了用其部分或全部替代卤虫投喂大菱鲆Scophtalmusmaximus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稚幼鱼的试验,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在室内大规模培养是可行的;全用小球藻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以及经小球藻营养强化的用酵母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作饵料,完全可以满足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营养需要。用不同食物组合投喂大菱鲆的试验表明,鱼类生长速度为50%裸腹溞+50%卤虫组>裸腹溞组>卤虫+配合饲料组,但差异不显著;用该溞投喂牙鲆组的鱼类生长与用卤虫投喂组的没有显著差异。而蒙古裸腹溞培养费用仅为卤虫的1/10,因此,用蒙古裸腹溞可以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卤虫作为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优质饵料,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6.
食物条件对蒙古裸腹溞生长、生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了选择大量培养蒙古裸腹溞时适宜的食物条件,进行了不同种类的食物和不同食物密度对这种溞的生长、生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的研究。用4种藻类的试验结果,显示小球藻是最好的食物,扁藻和盐藻次之,叉鞭金藻最差.不同小球藻密度的试验表明,这种溞的最适食物密度可达到250~400万/毫升以上的小球藻,约相当于45~70毫克/升生物量,初步培养显示,用小球藻加马粪的混合培养液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 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 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 d 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490 ind · mL -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虾肉(4.5g·L -1)>麦粒(10.14g·L -1)>蛋白胨(2.25g·L -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麦粒(10.14g·L -1)>虾肉(4.5g·L -1)>蛋白胨(2.25g·L -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蒙古裸腹溞M oina m ongolica的胚胎发育过程和两种裸腹溞(蒙古裸腹溞和多刺裸腹溞M oi-na macrocopa)滋养盘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在水温为(28±0.5)℃时,蒙古裸腹溞从亲体中产出(第一幼龄)到有卵母细胞排到孵育囊整个发育时间共经历了43~44 h,从卵排入孵育囊开始到发育成幼溞(若虫,neonate)排出体外,共经历了(39.33±1.01)h。该溞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卵裂期(A)、多细胞期(B)、“T”型胚胎期(C)、触角原基期(D)、胸肢原基期(E)、2复眼期(F)、复眼重合期(G)和离开母体期(H)共8个期。蒙古裸腹溞和多刺裸腹溞都有滋养盘,二者的滋养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10.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五倍子水提液对多刺裸腹溞的 48-h LC50值,应用生命表试验方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的五倍子水提液(1.25、2.50、5.00、10.00、20.00、40.00 mg/L)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草药五倍子对多刺裸腹溞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五倍子水提液对多刺裸腹溞的 48-h LC50为 79.57 mg/L。生命表参数表明,高浓度下(40 mg/L),与对照组相比,多腹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显著降低(P<0.05),值分别为[(0.015 3±0.007 6)h-1]、[(1±0.67)ind.]。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穗粒结构以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以300kg/hm2纯氮量处理,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93t/hm2和11.59t/hm2;密度试验中,水稻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以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与KZH14较高,叶面积指数以密度为40.50万穴/hm2的处理DHJ10与KZH10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均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在实际产量上,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为10.07t/hm2,其次是密度为22.20万穴/hm2的处理DHJ18为9.99t/hm2;以穴直播密度为28.65万穴/hm2(行株距25cm×14cm)施氮量在225~30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花优14"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对14个锥栗品种的雄花开花动态、花序特征田间观测及花粉离体萌发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雄花花期都集中在5月,盛花期较短,仅3—5d.(2)锥栗的雄花序长度因品种不同而各有差异,品种处暑红最长达17.78cm,圆蒂仔仅为10.51cm,但雄花序总花簇数都比较接近;同一品种比较,两性花序的长度较雄花序长度略短,两性花序的雌雄花距与两性花序长度成正比.(3)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圆蒂仔、材榛、麦塞仔和铁榛的花粉萌发率较高(〉30.00%),油榛、温洋红、白露仔、处暑红、黄榛花粉萌发率较低(〈20.00%);不同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的效果不同.0.10g·L^-1 H3BO3能使长芒仔花粉萌发率比对照(29.59%)高38.12%;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实验中,适宜质量浓度的2,4-D、GA3、 IBA能显著促进花粉萌发,5.0mg·L^-1 IBA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萌发率由对照组的29.59%上升至56.48%,而NAA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全球恶性杂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专食性天敌。以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密度下的死亡率及生殖情况。在限定体积的饲养瓶中(250cm3),放置不同密度的成虫,结果表明成虫初期死亡率以雌雄比为4∶4时最低,单雌平均产卵量随密度的增高而下降,而卵的孵化率在雌雄比2∶2、4∶4、8∶8时高于在1∶1和16∶16时的孵化率。在限定的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虫口密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死亡率与生殖力有一定影响,经试验证明每头成虫所需最适空间约为31.25cm3。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与灌浆期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对灌浆期各时间段主要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期内不同时间段,种植密度对蒸腾速率、CO2气孔导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不同。在抽雄期至吐丝后45 d,种植密度与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雌穗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调节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光、温、气等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增加光合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忍冬植株光合生理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清  刘金花  李佳 《特产研究》2010,32(2):34-36,39
研究忍冬植株光合特性,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高药材产量提供参考。利用CRI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1d中不同时段、不同光子通量密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忍冬植株净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忍冬植株叶片光饱和点为1 529μmoL/(m2.s)、光补偿点为48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状,有光合"午休"现象存在;净光合速率与气孔调节密切相关(r=0.82,P0.05),大气中CO2浓度、大气温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棉乡368品种在2006—2007年河南省短季棉区试及2009年生产试验中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密度、株铃、铃重的最终效应均极显著,其中密度为负效应,而衣分、子指的效应不显著。实现高产,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株铃、确保铃重为主攻方向。各品质因素性状对纺纱指数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最终效应(绝对值)依次为:比强度>2.5%跨长>整齐度>伸长率(负)>麦克隆值(负)。足见纤维品质的长、细、强度及整齐度对提高纺纱指数至关重要。模拟高产结构指标参数为:密度5.170万~5.304万株/hm2,株铃9.24~9.65个,铃重5.16~5.31 g,衣分39.27%~39.71%,期望产量1 437.33~1 461.38 kg/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共进行103 d。结果表明:"南太湖2号"两个选育群体间的生长性能及相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肌肉中RNA/DNA值(3.86%/d、3.08、2.98)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3.55%/d、2.51、1.58)(P〈0.05);选育群体的相对增重率比非选育群体快36.87%;选育群体的相对成活率比非选育群提高7.76%。研究表明,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选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生长性能要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珍酒集团指定品种红缨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摸索出适合红缨子的最佳种植方式和密度。[方法]开展2、3株种植方式的9万、12万、15万株/hm23个密度栽培对比试验。[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穗长、着壳率、千粒重都降低,其中以9万株/hm2处理的经济性状较好;产量以12万株/hm2处理的最高,在2株栽培方式中比9万、1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400.20、1467.45kg/hm2,增幅分别为17.90%、19.55%,在3株栽培方式中比9万、1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1134.00、1156.20 kg/hm2,增幅分别为6.00%、24.44%。[结论]建议生产中红缨子的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种植方式为3株,可在同类地区中推广应用此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从多因素分析,其影响顺序为:密度(x2)>底钾(x5)>追氮(x6)>底氮(x3)>补水(x7)>底磷(x4)>追肥/补水生育期(x8)>播期(x1)。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x2)与补水(x7)的耦合效应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72 047.8株/hm2,底施氮量为135.3kg/hm2,底施磷量为262.0 kg/hm2,底施钾量为295.9 kg/hm2,追施氮量为239.6 kg/hm2,补灌量为1 198.0m3/hm2,追肥/补水生育期在玉米18展叶时,玉米产量达到理论最高值,为16 194.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