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1982年在本校和洮儿河农场分别用6种新农药对小麦散黑穗病进行了小区和较大面积的防治示范试验,结果以禾穗胺效果最好,用0,3%拌种3年小区平均防效为95%(92.55—100%),较大面积示范试验为95,28%,其次是拌种双,2年小区平均防效为86,03(79,36—92,70%)。多菌灵、粉锈宁防效亦好,依次为(84,94%、83,83%)。在体外抑菌试验中禾穗胺在低浓度下即对小麦散黑穗病菌冬孢子发芽和病菌菌落生长就有强烈抑止作用,而粉锈宁、多菌灵则需较高浓度。幼芽期药剂内吸测定禾穗胺的内吸量较高。 禾穗胺、拌种双用不同方式(干拌、湿拌、浸种、闷种)进行种子处理对防效影响差异不显著。禾穗胺、粉锈宁在拌种后贮藏15—60天均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粱是我县主要粮谷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历年都占60%左右。多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大,品种单一,不能合理的轮作倒茬,致使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从1977年起全县每年平均发病率都在10%以上,有的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竟高达80%以上,严重威胁我县高粱生产。二年来,我们大面积使用了禾穗胺防治高粱丝黑穗病,取得了明显效果。1982年又进行了不同药剂、筛选试验示范工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一、药剂及来源1.50%禾穗胺粉剂(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并提供)  相似文献   

3.
高梁丝黑穗病是我省高梁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地块可达70~80%,给高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此,研究寻找新的高效拌种药剂仍是防治此病的一项迫切任务。一、试材与方法(一)试验药剂与处理方法1.40%拌种灵:1981年为种子量的0.5%、0.8%。2.40%拌种双:1982年为种子量的0.5%、0.3%,1983年为0.5%。3.50%禾穗胺:1981年为种子量的1.0%、1.6%,用量偏高,1982年改为0.5%、0.3%,1983年为0.5%。  相似文献   

4.
<正>干拌主要使用粉剂农药拌种,如三唑酮、绿亨2号、禾果利、福美双、拌种双等。如玉米处理丝黑穗病种子,可用三唑酮每50千克种子用药325~400克;处理高粱丝黑穗病种子,每50千克用药130~170克;防治黄瓜疫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  相似文献   

5.
正干拌主要使用粉剂农药拌种,如三唑酮、绿亨2号、禾果利、福美双、拌种双等。如玉米处理丝黑穗病种子,可用三唑酮每50千克种子用药325~400克;处理高粱丝黑穗病种子,每50千克用药130~170克;防治黄瓜疫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的药量拌种;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拌种,每千克瓜类种子用药4~5克,可有效防治潜伏于种子上的真菌  相似文献   

6.
速保利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保利是一种新型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速保利拌种可有效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用药量100mg· kg-1种于时,对高粱安全,平均防治效果达85%以上。拌种时加适量米汤或清水,效果较干拌种好。  相似文献   

7.
干拌 主要使用粉剂农药拌种.如三唑酮、绿亨2号、禾果利、福美双、拌种双等。如玉米处理丝黑穗病种子,可用三唑酮每50千克种子用药325~400克;处理高粱丝黑穗病种子,每50千克用药130~170克;防治黄瓜疫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的药量拌种;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拌种,每千克瓜类种子用药4~5克,可有效防治潜伏于种子上的真菌性病害等。干拌,由于药粉不易均匀黏附于种子表面,因此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最好用专用拌种器拌种。  相似文献   

8.
<正>1.干拌。主要是用粉剂农药拌种,如三唑酮、绿亨二号、禾果利、福美双、拌种双等。如处理玉米丝黑穗病种子时可用三唑酮拌种,每50千克种子用药325~400克;处理高粱丝黑穗病种子时,每50千克种子用三唑酮130~170克;防治黄瓜疫病时,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每千克瓜类种子用绿亨二号可湿性粉剂4~5克拌种,可有效防治潜伏于种子上的真菌性病害等。干拌时,由于药粉不易均匀黏附于种子表面,因  相似文献   

9.
正农药拌种防治地下病虫害,方法简便,药效好,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常见的药剂拌种方法。干拌。主要使用粉剂农药拌种,如三唑酮、绿亨2号、禾果利、立克秀、福美双、咪鲜胺、拌种双等。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每50千克种子可用三唑酮325~400克;防治高梁丝黑穗病,每50千克种子用药130~170克;防治黄瓜疫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4%的药量拌种;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拌种,每千  相似文献   

10.
正高粱的病虫害虽有很多种,但丝黑穗病是影响我国高粱高产的主要病害,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977年海城县平均发病率12.2%,减产约1.95万吨;1994年阜新市高粱丝黑穗病林爆发,为历史罕见:发病面积5.8万公顷,发病率达15~20%,高达80%以上,减产损失严重达5.4万吨。1为什么有的高粱长乌米(丝黑穗病)高粱长乌米是因为土壤中有丝黑穗病菌,萌发产生双核侵染丝,后期侵入幼苗并蔓延,在花序内发病。高粱感染丝黑穗  相似文献   

11.
高粱黑穗病是威胁高粱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铁岭地区近几年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率约占10%左右。对于高粱黑穗病除了抓综合防治外,对有效低毒药剂拌种也做了反复实验。两年实践证明,五氯硝基苯或“五赛”混合粉剂拌种,在严格操作和改进方法的条件下,对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常用拌种的粉剂农药有三唑酮、绿亨2号、禾果利、福美双、拌种双等。处理玉米丝黑穗病种子,可用三唑酮每50千克种子用药325~400克;处理高粱丝黑穗病种子,每50千克种子用130~170克  相似文献   

13.
小麦防治全蚀病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mL,对水1000mL,拌麦种100kg;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mL,拌麦种20~25kg。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并在小麦起身期前后用15%三唑酮500倍液及时灌根。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①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20mL,拌麦种20~25kg;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小麦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在奇台县局部区域发生较为严重,造成缺苗断垄,个别地块毁苗率达20%左右。针对此情况,引进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用于小麦拌种,观察此药剂拌种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种子用种衣剂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处理后,3个试验剂量均能有效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和地下害虫,小麦根系长、数量多,从而达到壮苗、抗病、增产效果,其中,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用小麦种子量的0.3%拌种防治病虫害效果最好。建议在地下害虫常发且易感散黑穗病的小麦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粱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丝黑穗病[Sphaeelotneca reiliana(kühn)clinton]近年来在省内外各地为害严重,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个别严重地块高达15~20%,是高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据过去研究,高粱丝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能存活二年以上、属土壤传染的病害,只靠药剂拌种,收效不大。总结国内外经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鉴于我国土地辽阔,高粱种质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可能蕴藏抗源和抗病品种。为此,将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中国高粱品种1016  相似文献   

16.
谷粒黑穗病是一个全国性的病害,对谷子生产危害很大。粒黑穗病的发生程度直接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以及幼苗出土速度有关。病菌在幼苗一心叶期前均可实现侵染,以种子露白到芽长1厘米阶段内的侵染发病量最高。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禾穗胺可湿性粉剂以及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拌种(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可有效地控制粒黑穗病的危害,防治效果达80—100%,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与上述杀菌剂等量拌种,可兼治粒黑穗病与白发病。四种防治粒黑穗病的拌种剂不论是单用,还是与瑞毒霉混用,对谷子的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无药害。1984—1985年在齐齐哈尔市15个市县示范防治面积172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0%,增收粮食2196.5万公斤,经济效益527万元。  相似文献   

17.
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K■hn)Clinton]、高粱蚜[Melanaphissacchari(Zehntner)]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是中国高粱主产区经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据调查,高粱丝黑穗病常年发病率为4~5%,严重时达50~60%。高粱蚜每隔3~5年便有一次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彦杰 《北京农业》2012,(31):40-41
正小麦防治全蚀病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千克;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千克。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  相似文献   

19.
用6%福美双.戊唑醇.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拌种(857mg/kg、1000mg/kg、1200mg/kg)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为72.6~81.1%,防效高于3种药剂单独使用,建议生产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使用剂量为857~1000mg/kg(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20.
棉花黄萎病作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入田悬浮剂拌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借鉴,特在148团4连开展入田(24.1%肟菌·异噻胺)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种子用入田悬浮剂20~30毫升拌种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能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每千克种子用20毫升入田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