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类病变是指在无外界致病因素和逆境因素的影响下,植株叶片、叶鞘等部位自发产生坏死斑的现象。这类突变与植物过敏性反应症状类似,属于程序化细胞死亡。在植物类病变突变体中,植株通常会表现出对某些植物病原物抗性增强。对植物类病变突变体的特点、遗传机制、病斑发生机制、抗病性以及类病变突变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等进行整理,可为植物程序化死亡的机制研究和抗性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泌囊是柑橘属Citrus植物普遍存在的结构,是药用成分合成、积累的主要场所。目前研究显示柑橘属植物分泌囊以裂溶生方式发生,其分泌细胞的发育过程是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过程。虽然如此,但是分泌囊发生发育过程的研究已经有百年的历程。本文重点介绍了柑橘属植物分泌囊的起源、发生发育方式和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以期为分泌囊形态建成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是生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条件下细胞主动、有序的死亡过程.某些细胞在适当的时期发生PCD是植物生殖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它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由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巨大差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PCD问题.在综述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PCD现象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胞结构变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系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现象,用烟草花叶病毒(TMV)接种番茄叶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茎尖顶端细胞出现:PCD特征: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前质体基粒扭曲变形、细胞核畸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酚类物质、多泡体出现、细胞壁膨胀扭曲、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试验表明: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茎尖细胞发生的PCD现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细胞质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白菜叶柄黑点症细胞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光学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大白菜叶柄上的黑点少则由2~3个细胞、多则由20~30个细胞组成;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发生黑点症的细胞细胞壁扭曲变形、叶泡和线粒体等细胞器降解破坏、多泡体形成、细胞核形状发生改变、质壁分离等典型的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本特征,由此推测,大白菜叶柄黑点症是大白菜在受到过量氮肥等逆境条件下发生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娅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16-14018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条件下细胞主动、有序的、受基因控制的死亡过程。细胞程序性死亡不仅是植物导管分子的形成和根、茎、叶等器官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植物对抗重金属、盐、病害、衰老等外界环境的胁迫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缺少动物的免疫系统,植物依靠程序化死亡这种特殊机制,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主要阐述目前植物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从细胞程序化死亡角度综述了拟南芥模拟病斑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植物模拟病斑突变体在没有明显的逆境、损伤或病原物侵害时,能自发地形成坏死斑,并可能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对模拟病斑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植物细胞发育与凋亡、植物防御和抗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李桂兰  闫华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581-14582
在介绍植物细胞自噬的基础上,分析了细胞自噬对超敏反应细胞程序化死亡(HR-PCD)的控制及可能作用于启动HR—PCD的促死亡信号分子等方面作用,指出在植物免疫反应过程中,细胞自噬通过降解对病原菌诱导的HR—PCD产生负调控作用,对于将细胞死亡限制在感染部位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热激诱导番茄果实细胞色素C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是植物发生PCD的早期特征之一。番茄果实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在热胁迫过程中有许多抗逆反应。试验优化了番茄果实线粒体蛋白和细胞质蛋白的提取及Western杂交检测技术,并检测到番茄果实经热激处理后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为番茄果实PCD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形式,前者属于生理性的平衡机制,后者则是由于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的病理过程。免疫系统抑制与细胞凋亡有关,在免疫系统中存在两种细胞程序性死亡,一种是在无生长因子时,Bcl-2基因调控的程序化死亡;另一种是细胞毒介导的靶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细胞凋亡是动物机体对病毒侵入的一种防御机制之一,当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平衡破坏时,可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