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营造白桦人工林最佳初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幅与胸径呈正相关,初植密度直接影响到郁闭的早晚和郁闭时冠幅的大小,找出白桦经济成熟时的胸径与冠幅之间的相关关系,推断最佳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相似文献   

3.
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9年生试验林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敏感,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较小,而广东信宜种源的生长反应则一般.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岑溪、广东高州、广东信宜3个南部种源在1.5 m×2.0 m初植密度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适宜较高初植密度短周期经营,但也可在2.0 m×2.5 m较稀初植密度下实现大径材培育目标.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两个中部种源在2.0 m×2.0 m中等初植密度下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种源生长分化与初植密度有关,在较密和较稀初植密度下种源生长分化较大,密植似可提高早期选择效果.研究还发现,种源×初植密度、区组×种源×密度互作显著,应针对不同立地和种源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实现优良种源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春榆初植密度、施肥及混交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植密度对春榆幼林树高和胸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对春榆幼林在胸径方面显著高于对照,而树高差异不显著;春榆与落叶松混交林在树高方面显著高于纯林,而胸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的生长成正相关;在同龄林中,根据较大林木树高生长过程所反映的材积生产潜力与树高生长之间的关系,受林分密度和间伐的影响不大;许多重要的用材树种其高生长几乎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因而,根据林分优势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即地位指数法是目前评定人工林生产力(立地质量)的一种通用技术[1]。使用地位指数法的目的有两个:(1)预估指数年龄的林分高(地位指数);(2)确定林分整个生长过程期望遵从的树高生长模型,并由此导出林分其它因子在不同立地质量条件下的生长过程,从而估计林分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杉木是我国重要速生用材树种,也是川南优质乡土树种。本文针对杉木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通过其不同初植密度和经营方法对林分生长及效益的对比实验和分析,提出杉木在川南的合理初植密度和新的栽培方法,进行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木材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为森林资源经营提供理论支持,对兴安白桦木材生长轮密度的径向变异进行研究。采集兴安白桦试样21株,对其生长轮密度的径向变化规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依据最小信息量AIC原则,选择ARIMA(0,1,1)为最优模型;白噪声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模型诊断通过;序列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之内,模型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初植密度对巨桉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初植密度(2.0m×4.0m、3.0m×3.0m、3.0m×4.0m)20年生巨桉胸径处外缘材纤维形态特征(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和壁腔比)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为定向培育巨桉人工林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初植密度的增大,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先增大后减小,以3.0m×3.0m的最大;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先减小后增大,3.0m×4.0m的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本研究认为3.0m×3.0m的纤维形态特征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景谷县高产脂思茅松研究基地,开展了思茅松用材林2种整地方式(穴状、带状)及4种初植密度(5000、2500、3334、1667株·hm-2)栽培试验。通过连续5 a对树高和胸径的调查及结果分析表明,以带状整地、初植密度1667株·hm-2的栽培模式最有利于思茅松用材林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造林密度对不同马尾松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 m×2.0 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外,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初植密度效应不显著.初植密度对胸径、活枝下高、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分化影响不显著,仅树高生长在1.5 m×2.0 m和2.5 m×2.0 m 2种初植密度下种源差异明显.统计分析可知: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和初植密度互作效应较小,初植密度不影响种源生长和材质材性的相对表现,然而因区组×种源×初植密度互作效应明显,应在给定初植密度下为不同优良种源确定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选择林相较好的12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两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 林。结果表明: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当 年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 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7%和73.4%。动态 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 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年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 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两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 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2年生林相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2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研究发现,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 7%和73 41%。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a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2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6年生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冠幅及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6年生时光皮桦林分蓄积量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相关,密度越大,林木分化越早,影响了光皮桦后期的生长。因此,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林分正常生长发育及综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此试验对光皮桦4个不同造林密度处理,以1100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14.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适宜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 7年生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生长量、生物量分析 ,结合目标培育径阶所确定的理论适宜株数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闽南山地Ⅲ级立地条件下 ,营造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适宜造林密度为 1 2 5 0~ 1 798株·hm-2 ,采用该密度造林不但可以培育市场畅销的规格材且生长量较高 ,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不同密度6a的试验结果显示:西南桦属速生树种,人工林初期生长很快,树高生长(1 5年生)达1 22 1 90m,胸径生长(3 6年生)达1 12 2 91cm。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但不显著,而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和最小密度林分间平均胸径相差2 88cm,3m×3m林分比1 5m×2m林分林木生长量高32 3%,比2m×2m林分高28 4%,比2m×3m林分高11 6%;单株材积生长与密度亦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V=ax-b来表示。而林分蓄积则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大林分蓄积量高,反之则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差异逐渐缩小。要培育中大径材的西南桦人工林,造林密度不宜大,可考虑采用2m×3m及3m×3m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原料林的营造及其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人工营造速生的木生食用菌适生树种,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短期轮伐利用,使林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林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EarlyseIectionisanimportantpartforforesttreeim-provement.TreequaIityandproductioncanbeim-provedthroughselection.lnrecentyears,wehavepaidmoreattentiontoearlyselectionandprediction.EarIyselectionisanimportantpartforforesttreeimprove-ment.Thegene…  相似文献   

18.
在德宏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设置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试验区,设计2m×2m、2m×3m、3m×3m共3种密度的对比试验,比较四数木在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生长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四数木的最佳造林密度应为3m×3m。  相似文献   

19.
闽北马尾松造纸原料林适宜密度及轮伐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造纸原料林造林密度以3750株/hm~2较为合理,17年生时可保留2600—2700株/hm~2。轮伐期以26—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20.
白桦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播和翌年春播两项播种育苗方法,对白桦播种育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白桦育苗夏播和翌年春播均可,其播种量分别为15、25 g.m-2,播种时间分别为6月25日和翌年5月11日,千株育苗成本为7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