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焚烧玉米秸秆是野外火灾发生的最大隐患,既污染环境更浪费资源,推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刻不容缓。山西省五台县是玉米生产大县,2011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9.1万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1%,玉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为禁烧玉米秸秆防止火灾,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凤翔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年种植小麦约52万亩,玉米36万亩,年产鲜秸秆近百万吨。近年来,通过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多措并举、共同发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连续3年,全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相似文献   

3.
<正>一、玉米、小麦秸秆利用现状2013年北京小麦种植面积54.3万亩,实现了全部机收秸秆还田;玉米种植面积174万亩,机收134.5万亩,人工收获39.5万亩,在人工收获中以密云、延庆两个县面积最大,分别为11.5万亩、10.7万亩。其中,机收玉米秸秆完全实现了粉碎还田或者直接作为饲料,秸秆还田占113.6万亩,用作青贮饲料20.9万亩。目前,不论是小麦机收、还是玉米机收,其秸秆都实现了粉碎还田,实现了肥料化利用。但是人工收  相似文献   

4.
2013年,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以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为重点,以玉米秸秆利用技术宣传培训推广为抓手,依托本县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青贮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到6.5万亩,玉米秸秆青贮达8万多吨。  相似文献   

5.
礼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85万亩,年产果树枝条、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约110万吨,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868台,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560台,饲草加工机械323台,秸秆还田机620余台,小麦硬茬播种机1936台,小麦秸秆打捆机26台;小麦、玉米秸秆还田面积39.3万亩,年加工商品饲草近16万吨。一、采取的措施礼泉县政府建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强化督导考核,将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为圆满完成三秋农机生产任务、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焦作市各级农机部门放弃中秋、国庆休息时间,全力以赴服务三秋工作。到10月7日,全市已完成玉米收获面积209.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9.7%;完成秸秆还田面积182.9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7%;完成机耕面积156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4%。全市三秋农机生产中的收、秸秆还田、耕(深松、旋耕)、种诸环节作业量已完成80%以上,全市三秋农机作业大头落地。今年三秋农机生产较往年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曲周县农机局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利用三年时间 ,采取多种措施 ,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或禁烧问题”的部署 ,从发挥农机作用 ,提高农机效益出发 ,大力推广实施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特别是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一、实施玉米秸秆整株还田技术取得的成绩曲周县有耕地 72万亩 ( 1亩 =667m2 下同 ) ,主要农业作物为小麦和玉米 ,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 50万亩和 30万亩 ,年产农作物秸秆 6亿多kg。近几年 ,曲周县十分重视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 ,把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一、大同市玉米秸秆资源及其加工利用现状1.秸秆资源状况玉米是大同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平均每年种植面积约12万hm2,以水地和地膜覆盖为主,相对集中连片,平均产量约1.2万kg/hm2。玉米秸秆的产量更大,按平均经济系数0.42(即谷草比1∶1.38)来计算,全市年产玉米秸秆干物质200万t,若用作青贮(含水50%~60%),相当于发展水地苜蓿6.67万hm2。玉米秸秆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内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0.5%~1%的脂肪,氮、磷、钾、钙、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多,是发展饲草加工的首选品种。2.加工利用现状多年来,…  相似文献   

9.
谭铁  赵云蛟 《农业机械》2011,(21):57-58
吉林省梨树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黄金玉米带上,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是国家重点产粮大县,全县耕地面积27.9万hm(2418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玉米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8%左右,年产玉米25亿kg左右,玉米秸秆产量在8~10t/hm2,每年玉米秸秆总量在230~280万t。玉米秸秆是当地的第一大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500万亩,每年产生秸秆及副产品总量3600万吨.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之一是秸秆气化.目前,已建成农村秸秆气化站43处,户用秸秆气化炉达1254个,年消耗玉米秸秆1.5万吨,产秸秆气0.2亿立方米,节标煤0.55万吨.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东营市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长期以来,由于玉米秸秆不能有效利用,大量秸秆被焚烧,不仅造成了农作物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就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将玉米秸秆加工青贮用于发展畜牧业是有效利用秸秆的良  相似文献   

12.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西南部,农作物种植面积95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7万亩,大田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玉米30万亩.年产秸秆量29万吨以上.近20年来,长清区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坚持"综合施治、分类指导、齐抓共管"的方针,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当作美丽乡村建设和服务民生的...  相似文献   

13.
新民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是全国重点粮食生产县之一。距省会沈阳市区60 km,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给新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优越的条件保障。全市总面积3 352.5 km2,耕地面积27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125万亩,年产玉米秸秆146.25亿kg,除部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外,其余部分均有开发利用空间。新民市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秸秆还田肥料的利用,二是秸秆在棚菜生产中的应用,三是秸秆饲料深加工这三个领域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经营和使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已成为农民就业和致富的新途径往年收获季节因焚烧秸秆而造成“遍地狼烟”的现象,今年已大为改观。目前,山东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54%。变废为宝秸秆抢手过去瞧不上眼的玉米秸秆,如今成了老百姓的抢手货。10月31日,秋收早已结束。笔者在章丘市凤凰山有机肥有限公司看到,前来送秸秆的拖拉机一辆接着一辆,公司的露天仓库里秸秆堆成了山。这家公司今年6月份刚建成投产,生产的有机肥是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而成的。公司总经理张景武说,按公司现有3万吨的生产能力,每年可消化6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是陕西省小麦,玉米农作物的生产区,年降雨量充足,水利条件设施好。这几年针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秸秆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路,使粮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宝鸡市小麦种植面积320万亩,玉米230万亩左右,每年产生秸秆650—7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附产物,是天然的高分子植物纤维,含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16.
阳谷县2008年玉米机收面积达到8万亩,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面积38万亩,免耕播种面积7.2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1.秸秆资源情况陕西省岐山县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按照农作物的经济系数测算,全县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为85万多t。其中小麦秸秆15万多t,占18%;玉米秸秆65万多t,占76%;其它5万多t,占5%。按不同作物收割方式测算,全县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总量在75万t以上。其中小麦13万多t,占17%;玉米57万多t,占76%;其它5万多t,占7%。  相似文献   

18.
临淄区地处鲁中地区东北部,是知名的高产高效农业大区。区域内常年种植玉米44.5万亩,由于旋耕解决不了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地表秸秆问题,无法种植冬小麦,秋收之后,农民往往大量焚烧玉米秸秆,严重影响交通、污染环境,成为政府最头痛的难事之一。对此区委区政府每年都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成立玉米秸秆禁烧工作组,严禁焚烧玉米秸秆,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是玉米种植大省,2008年种植面积在 4100万亩左右.为了实现全省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率由去年的53%上升到65%这一目标,今年以来,山东省在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同时,采取了四项措施推进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再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实施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措施。河南省安阳市玉米种植面积14.7万公顷左右,年产玉米秸秆200万吨以上,潜在经济效益1亿多元。随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不再把秸秆作为主要燃料,而畜牧业对玉米秸秆利用率不高,化肥供应量充足,再加上秸秆沤制还田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三秋”期间,农民为图省事一烧了之,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