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这带来了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找出目前地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冰雪文化是具有鲜明北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以黑龙江省和 吉林省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中心区”;以冰雪体育休闲旅游业和冰雪竞赛表演业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 的“两翼”;实现冰雪竞技、滑雪休闲、寒地温泉、林海雪原徒步观光"四轮驱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24-2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这为各地文化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抚州市依托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本文以加快发展抚州市文化产业为主题,分析了抚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为推进我市由"文化大市"发展成为"文化强市"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从江  瞿群臻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83-8585,8809
在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充分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海洋文化产业实践,提出了基于SWOT战略矩阵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以及基于区域间协同发展的雁阵模式与基于产业间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模式相结合的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体验化的休闲模式将从文化体验出发,给予游客人性化互动,构建及营造全新的体验生态环境。冲绳地区充分利用其文化优势,提出了"文化体验"战略,通过这一战略开拓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此次根据约瑟夫.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营销策略分析冲绳地区文化发展中的经验对我国渔村发展的启发,以此来促进中国渔村当地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8)
数字媒体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媒体模式,数字媒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中,带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媒体建设和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媒体融合下要完善乡村文化产业内容、实现多种数字媒体传播模式、实现数字媒体与乡村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共通性,两者之间是能够相互实现共赢的,在旅游与文化相结合能够更加促进产业的内外兼容,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产业发展,在产业内部具有深层意义的发展。在以往的产业的融合发展当中,对一些实践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明确提出了产业融合要实行融合路径、融合模式、融合动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机制,并且作为一种旅游与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就对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确定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产业的典型发展模式。通过集聚的方法生产丰富的、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可以发挥各产业的内在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通过总结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思路,找出影响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对于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是海洋大省,拥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坚实基础,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福建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方向。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为福建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福建省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海洋文化产业必将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福建经济转型升级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入手,分析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福建省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模式及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27-128
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由于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的不同,各个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均不相同。基于西安市的城市发展定位,结合西安市自身条件,对西安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帆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3):156-158+264
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多种发展模式,艺术家、资本、政府三种主导模式各有其优势与劣势,应在坚持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彼此认同,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主体共同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75-177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调海洋经济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密不可分,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近年来,舟山致力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成为舟山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海洋旅游业、节庆日会展、休闲渔家乐和文化旅游商品四个方面介绍了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现状,对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其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县域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意蕴,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也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主要基地。近年来,县域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局部的发展,但也存在基础素材挖掘缓慢、缺乏品牌龙头、科技附加不高、政策执行滞后等发展局限。因此可以选择"规划发展方向"、"挖掘优势资源"、"打造优势品牌"等路径,不断延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发掘功能,从而推动广西县域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唐山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唐山经济转型中重点支柱产业,在区域内使文化产业发展各要素合理配置,形成强劲的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唐山文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提升文化创意、设计服务质量,实现"文化+"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唐山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开发农村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旨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战略选择。PPP模式能够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带动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通过对PPP模式应用于农村文化产业进行剖析,希望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存在着三个认识误区"民办县域文化产业无所作为","县域农村文化产业没有前途","县域文化产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澄清这些误区,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县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文化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变化,并提出解决促进我国网络文化生产力发展,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在新兴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实现网络文化资源向网络文化生产力的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74-176
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生态为依托,以传递生态文化为内容,以产业化为经营模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提供符合生态理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满足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生态消费为目的,具有生态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功能的新兴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在经济、科技、教育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消费市场,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应采取有针对的发展措施。以宿迁市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探索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振兴与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鑫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308-311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出路。尤其是中国,当传统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发展文化产业便成了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不二良方。作为海啸重灾区的广东,应主动视"危机"为"契机",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背景为依托,立足自身优势,全力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推进贫困县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解决扶贫问题是系统性的实践难题,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以贫困县域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产业建设的背景系统进行多影响因素多目标分析,结合贫困县域经济发展实情,研究了全域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模式、系统矛盾和品牌特色,给出了开展全域旅游文化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