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推广普及无公害牛蒡生物防治技术,针对牛蒡园中的牛蒡长管蚜,进行了黄色、蓝色黏虫板在不同挂板方式下诱杀牛蒡长管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牛蒡示范园中的牛蒡长管蚜,黏虫板的挂板方向和挂板位置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影响较小;不同挂板密度和挂板高度对牛蒡长管蚜的诱杀效果影响显著。黄板挂板密度为600张/hm2时,诱杀数量最多;蓝板挂板密度为750、900张/hm2时,诱杀数量最多;黄板和蓝板挂板高度分别为20和40 cm时诱杀效果较好;各种挂板处理下,黄色黏虫板的效果均优于蓝色黏虫板;综上,防治牛蒡长管蚜,设置黄色黏虫板、挂板高度低于20 cm、挂板密度为600张/hm2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牛蒡长管蚜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牛蒡田牛蒡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长效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86-87,9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各种天敌与牛蒡长管蚜种群数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各种天敌对牛蒡长管蚜种群数量的追随关系大小顺序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蚜茧蜂>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大草蛉>小花蝽>食蚜蝇。  相似文献   

3.
测定龟纹瓢虫各虫态捕食牛蒡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龟纹瓢虫对牛蒡长管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龟纹瓢虫一、二、三、四龄幼虫和成虫对牛蒡长管蚜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8,24.0,58.1,84.7,76.3头。龟纹瓢虫对牛蒡长管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的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模型。  相似文献   

4.
丁梁斌  胡长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26-227,341
[目的]筛选防治牛蒡长管蚜的适用药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施药前后牛蒡叶片上存活的牛蒡长管蚜虫,计算不同药剂处理在施药后1d,2d,7d对牛蒡长管蚜的减退率及校正防效,比较各药剂间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剂中,1.8%阿维菌素EC在施药后1d、2d、7d防效分别为97.0%、99.4%、96.8%,对牛蒡长管蚜的防效最高,且持效性最好,对牛蒡生长无不良影响和药害;其次为10%吡虫啉WP,可与1.8%阿维菌素EC轮换使用。[结论]1.8%阿维菌素EC是防治牛蒡长管蚜的首选药剂,可在牛蒡种植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26-14228
[目的]探索印楝素与吡虫啉混配防治牛蒡长管蚜的最佳配比及其防效。[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研究印楝素与吡虫啉混配对牛蒡长管蚜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与吡虫啉混用防治牛蒡长管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印楝素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104∶1比例进行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达142.179 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 2 000倍防治牛蒡长管蚜显示出高效、快速的特点,药后1 d防治效果就超过了91%,药后7 d超过94%。0.32%印楝素EC 500倍防治效果比较低,药后7 d才达到75.13%,但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104∶1比例进行混配后的600、800倍液药后7 d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3%。[结论] 该研究为牛蒡长管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提出根据公式λ=1.7156[-ln(1-p)]1.0921,由有虫株率估计麦蚜种群密度,并给出了以有虫株率来确定田间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7.
以中药苦参、川楝子、白鲜皮、百部、博落回的乙醇提取物以及尿洗合剂、阿维菌素对牛蒡长管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蚜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0.028g/L;其次为尿洗合剂,LC50为2.59g/L。中药提取物以苦参对蚜虫毒力最强,其次为博落回。田间试验表明,以5%的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尿洗合剂。在中药提取物中以博落回1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苦参提取物20倍液。使用生物农药及中药农药即可实现对牛蒡长管蚜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鱼藤酮与吡虫啉混配对牛蒡长管蚜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当这两种药剂有效成分之比为3.55:1时,混配制剂的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为138.03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3.6:1进行混配后的1000~2000倍液对牛蒡长管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庆麦田中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 。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鱼藤酮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混配对牛蒡长管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2种药剂的有效成分之比为4.72:1时,混配制剂的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为150.69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按有效成分4.7:1比例进行混配后的1000-2000倍液在药后7d对牛蒡长管蚜的校正防治效果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11.
红花田红花指管蚜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科  胡长效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36-37,41
红花指管蚜Uroleucon gobonis(Matsumura)是为害红花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利用Iwao等12种方法对红花田红花指管蚜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指管蚜在红花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由此得出了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12.
红花指管蚜及其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这些昆虫种群的发生有高峰期明显和全株分布的特点。红花指管蚜的时动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相关显著;天敌中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的时间×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它们发生期较长、活动范围较广;大草蛉、龟纹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间小黑蛛和七星瓢虫与红花指管蚜时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均较大。蚜茧蜂、大草蛉、龟纹瓢虫、食蚜蝇和七星瓢虫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均较大,与红花指管蚜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大草蛉、龟纹瓢虫、蚜茧蜂、食蚜蝇、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显著较大。红花指管蚜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关联度: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七星瓢虫>大草蛉>蚜茧蜂>食蚜蝇>小花蝽>八斑球腹蛛>黑襟毛瓢虫>三突花蛛>异色瓢虫。根据天敌与红花指管蚜时间生态位重叠度、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关联度总积分排序结果为:龟纹瓢虫=大草蛉>蚜茧蜂>七星瓢虫>食蚜蝇>草间小黑蛛>黑襟毛瓢虫>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蛛>小花蝽>异色瓢虫。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烟粉虱已在吐鲁番地区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了解该害虫在棉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今后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调查并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烟粉虱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在棉花上烟粉虱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并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烟粉虱成虫、若虫和卵在棉花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较多高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结论]通过对烟粉虱在棉田分布型的分析,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烟粉虱在棉田的种群动态和发生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