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每年6~9月间,正是闽西山区养蜂的收获季节,同时也是大小巢虫严重危害蜂群的季节。受巢虫危害的蜂群,封盖子被工蜂啃开,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白头蛹。取出蛹观察,巢房底部穿了小孔,巢脾被巢虫蛀食。如果是即将出房的老蛹被侵害,幼蜂啃开房盖后却爬不出房,原因是其尾部茧衣不能脱落,一层干枯了的白色粘膜紧紧粘住幼蜂 相似文献
4.
5.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7.
蜜蜂的病敌害是制约养蜂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蜜蜂病敌害防治是健康发展养蜂业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俗称绵虫。在我地 5~ 10月 ,绝大部分中蜂群均受其危害 ,有的整框封盖子成为白头蛹 ,没有一只能健康出房的幼蜂。新法饲养的中蜂虽很难造成飞逃 ,但群势严重削弱 ,甚至无法维持原群生存 ,只有合并。采用紧缩蜂巢 ,新脾育子 ,淘汰旧脾、劣脾 ,勤搞箱内卫生等 相似文献
10.
巢虫阻隔器防治效果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贵州省锦屏县对10个中蜂场230余群中蜂安装巢虫阻隔器,夏秋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安装阻隔器的蜂群,被害率较对照蜂场降低135%~139%,逃群率降低116%~385%。被害群脾均调查的白头蛹数较对照减少227~48头。防治效果明显。流蜜期工蜂在阻隔器、框耳及搁条的周围泌蜡,造成蜂箱内壁与巢框相连,降低了防治效果。故安装时,可将两套阻隔器叠加起来安装;阻隔器应尽量偏离蜂箱内壁,搁条两端、巢框框耳和隔板两耳应与蜂箱内壁保持1cm的距离,并定期清除其周围的赘蜡。实践证明,采用阻隔器时,结合采用春、秋换脾、旧脾及时化蜡、填补箱缝、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一般饲养中蜂的蜂友,对于被巢虫侵害的巢脾,都会舍弃。尤其是用传统古法桶养的中蜂脾,由于无法完整地取出清除巢虫,只得忍痛割爱挖出销毁或者化蜡。 相似文献
13.
巢虫 ,中蜂之天敌。在南方一年繁殖 4~5代 ,虫口增殖快。它们蛀食巢脾 ,在巢脾上打隧道 ,所经之处 ,中蜂幼虫和虫蛹全部为之丧生。巢虫之害往往导致夏衰 ,继而影响秋繁 ,以致造成冬蜜和来年春蜜歉收。难怪有的蜂友说 ,中蜂好养 ,巢虫难治。防治巢虫 ,凡中蜂饲养者无不各穷其技 :振动法、日晒法、硫磺烟熏法、盐渍法、滴喷酒精法、水浸法、喷药法等 ,不下 10种 ,都收效甚微。结果是年年治巢虫 ,年年遭虫害。究其原因 ,皆为治标不治本 ,即有虫活动才治虫之故。有此教训 ,笔者认为 ,治虫之战 ,必须要换一种思路 ,换一套方法。众所周知 ,巢虫为… 相似文献
14.
15.
抗巢虫药物巢础防治效果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在贵州省锦屏县大同乡对张久胜等 3个中蜂场分别用一半上药物巢础、一半上巢虫阻隔器 ,另将吴作沛等 3个场作常规组 ,进行抗巢虫对比试验 ,夏秋 3次调查结果表明 :上药物巢础的蜂群较上阻隔器的蜂群 ,被害率低0~ 6 7% ,被害蜂群脾均白头蛹少 2~ 5头 ;较常规组蜂群 ,被害率低 16 7~ 32 7% ,被害蜂群脾均白头蛹少 12~ 2 4 2头 ,防治效果明显。实践证明 :使用药物巢础防治巢虫 ,不但防治效果好 ,而且适用性强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最大凶手,养蜂者终年与巢虫作斗争。只有培育抗巢虫的蜂群,才是饲养中蜂的惟一出路。下面我谈一下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如何培育抗巢虫蜂王,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很快 ,卵和幼虫生活力都很强。巢虫在晚春、夏季、初秋都在巢内活动 :穿钻巢脾 ,蛀食蜡质和蜜汁 ,在巢脾上穿蛀隧道 ,吐丝作茧 ,毁坏巢脾和幼虫。意蜂受害较浅 ,中蜂一被侵害 ,常常是整群飞逃 ,或群势日渐衰败。巢虫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之一。防治方法1 蜂场的蜂蜡或巢脾须严密保管 ,不可随处堆放或丢弃。2 经常清扫箱底 ,修补箱缝。3 被害的巢脾可在阳光下透视 ,查出隧道 ,用镊子取出巢虫 ;如虫小不易夹出 ,或不易发现 ,可在阳光下多晒一会儿 ,使巢虫自动爬出再杀死。4 蜂箱内多余的巢脾应抽出妥善保管。蜡蛾和… 相似文献
19.
20.